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2:54: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1422542337954.jpg[/upload]

0.jpg (53.78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72#
发表于 2008-1-15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高翔兄不但真红山古玉多,且文学功底深厚,并默默的为红山事业奋斗着!作为任老师科研上的伙伴与助手,其谦逊不张扬的人品,对红山事业的执着我真心佩服 !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3:41: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1523411221446.jpg[/upload]

0.jpg (120.08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74#
发表于 2008-1-16 17:31:00 | 只看该作者
东西好文章好[em17]
75#
发表于 2008-1-17 23:14:0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

[em23]
7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1:42: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古玉中发现的工具残片。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202140412754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2021414952125.jpg[/upload]

0.jpg (191.85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0.jpg (198.47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7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2:20:00 | 只看该作者
此工具看上去像碎沙粒粘在一起的,像现在的砂轮(片)一样,硬度很高,用手拿着在和田玉上稍用力划就会划出一道划痕。
7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此工具片的电子扫描图。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202233115200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2022332279926.jpg[/upload]
通过电子扫描分析观测发现,颗粒之间不是粘合,而是溶合!!!

此工具片的化学成分检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0 23:45:13编辑过]

0.jpg (185.01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0.jpg (185.01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7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3:44:00 | 只看该作者

此工具片的化学成分检测: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202344961224.jpg[/upload]

0.jpg (92.36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8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3:51:00 | 只看该作者
史前人类雕石断玉的神秘技术

  最先发现这些薄片的是民间古玉收藏家——任南。在几年前的一次不经意的整理中,任南发现了这些镶嵌于古玉中的薄片。

  采访:玉石民间收藏家  任南

  有些镶嵌在孔或者口中的一些异物,刚一开始以为是残留的渣滓

  可随后,当任南取出这些镶嵌在玉石中的异物时,他却感觉这种东西非同一般,凭借任南多年来收藏玉石的经验判断,它的硬度应该很高,甚至可能超过了一般玉石的坚硬程度。他随手拿来了一块和田玉,用这个东西轻轻地在玉石的表面一划,一道清晰的划痕立即展现在了任南的眼前。随后,任南又在自己收藏的众多古玉中,发现了很多镶嵌着这类东西的玉石,这些异物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都非常锋利,而且都留有人为加工过的痕迹,它们虽然薄如纸片,却坚硬无比。

  为了验证玉石的坚硬程度,我们的记者也做了一次检测,用这种薄片,在和田玉的表面一划,一道清晰的划痕出现在了记者的眼前。接下来,记者又用钢刀去划和田玉,结果却很难划动,几乎划不出任何痕迹,可见这块和田玉要比记者手中的钢刀坚硬的多。

  据任南初步判断,这些留在古玉中的残片,也许是当年古人制作玉石的工具,它们有可能是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折断在玉石当中的。

  采访:玉石民间收藏家  任南

  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我看这些工具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砂轮。

  表面看,这些形如刀片的工具确实类似于小的砂轮残片,它的厚度约两三毫米,用它来划不锈钢,只需轻轻用力,就会在不锈钢的表面留下清晰的痕迹,由此判断其坚硬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钢的硬度。而放到显微镜下,我们发现,这个奇特的工具竟然是由很多细小的各色宝石组成。

  在经过北京石刻博物馆的有关专家检测后,被证实,这些奇异工具上的细小颗粒确实是由各种颜色的细小宝石组成,其坚硬程度应该不亚于现在的金刚石。但是,在古代有谁能够制作出如此坚硬,又如此轻薄的工具呢?除非有更加坚硬的东西,否则,这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道在古代还有比金刚石更加坚硬的物质吗?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带有这个奇特工具的玉石,是在哪个年代被制作出来的。

  采访:北京石刻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刘卫东

  我根据玉石表面的生成物,以及侵色和表面腐蚀程度来判断,这块古玉的历史因该在五千年以上。

  也就是说,玉石上这个残留的工具,也是出自五千年前。如此精细而又坚硬的工具,怎么可能是五千年前的产物呢?这一推断已经超越了我国的文明史,难道真的有史前文明的存在吗?

  五千年前又是什么人,能有如此超凡的智慧,制造出比钢铁还要坚硬的工具呢?、

  据任南介绍,这些古玉都是他从内蒙古赤峰以北的地区收集来的。而赤峰附近在五千年前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那么,这些古玉会不会是红山文化的产物呢?

  采访:北京石刻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刘卫东

  (做出判断,是红山文化)

  那么红山人又是如何来雕刻玉石的呢?由于玉石密度很大,因而十分坚硬,古代没有什么坚硬的物质能够用来雕刻玉石,以往考古学家们认为,古代雕刻玉石的方法是用木棍或是皮绳,沾着解玉沙来切割玉石,这里所说的解玉沙是唯一一种古人能够利用的工具。解玉沙其实就是河滩里沉积在最下面的砂石,这些砂石从表面上看与普通砂石没有区别,但其实它们非常坚硬,大都是由各种细小的宝石或是金刚石组成,由于密度很大,在河水不断冲刷的过程中,它们被筛选了出来,沉积到了河底。古人把它们从河滩底部挖出,再经过细心的筛选,把筛选出的解玉沙粘在木棍或是皮绳上,雕刻玉石。

  但是,任南发现的这个工具却让专家们了解到古人另一种神奇的制玉方法。那么,如此坚硬的工具,是如何被红山人制造出来的呢?

  采访:民间收藏家 任南

  有一次,我无意中用手抠了一下这个类似砂轮的工具,结果,居然抠下了一点碎渣。

  任南的发现告诉了我们,这个类似砂轮的工具虽然十分坚硬,但却又是相对松散的,专家在经过仔细研究后给出了最后的答案。

  采访:古脊椎动物所  《化石》杂志主编  郭建崴

  经过我们的检测,我们发现,这个工具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工具。

  五千年前,怎么可能会出现人工合成的工具呢?这一结论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古人是如何将这些物质组合在一起的呢?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北京石刻博物馆的刘卫东进行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采访:北京石刻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刘卫东

  应该是粘合成的,通过天然的树胶或是其它的天然的黏胶进行粘合。

  而根据工具上的颗粒物判断,制作工具的原材料很可能就是河滩底部的解玉沙,红山人利用某种天然的粘合剂,将解玉沙粘合在一起,制成极薄的形状,晒干后用来切割各种玉器,或是制作其它石器工具。这种薄如纸片的工具被专家们形象的称为——解玉刀。

  主持人:从蛛丝马迹窥探远古的秘密,这是考古最大的魅力!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薄片居然揭开了一个行业的秘密!而下面这种化石却揭示了生命的起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5 07:41 , Processed in 0.0628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