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复制链接]
34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20:2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路峰在2008-10-2 18:34:00的发言:

尊敬的高翔老师节日好,看过您"红山古玉上的自然生长痕迹"一图,感到特别神奇,恰巧上月赤峰第二届古玩艺术节幸运得一方型璧上也有此纹痕,武断些说,古玉依此定老当无问题,为留纪念,以七绝记之,"红山古玉特新奇,曲曲弯弯举世稀.鬼斧神工天造化,自然质变有玄机."---路峰.2008.10.0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18:35:40编辑过]

红山古玉特新奇,曲曲弯弯举世稀.鬼斧神工天造化,自然质变有玄机。

 

 

3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20:2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0100.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220245312523.jpg[/upload]
[upload=jpg,0001.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220245365555.jpg[/upload]

0.jpg (227.93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0.jpg (142.34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34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20:28: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0096.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220264067794.jpg[/upload]
[upload=jpg,0077.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220264054728.jpg[/upload]

0.jpg (291.5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0.jpg (91.79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344#
发表于 2008-10-2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8-10-2 20:2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9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7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谢谢高老师,您新上的这些文痕图,尽显大自然的神奇艺术,真是养眼,美好极啦.---路峰.2008.10.02

34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0088.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2227773397.jpg[/upload]
[upload=jpg,0089.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2227718136.jpg[/upload]

0.jpg (263.48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0.jpg (153.1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346#
发表于 2008-10-3 17:27:00 | 只看该作者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 巫 頭
  2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77 积分:13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10-19 3: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7 23:54:00

  从任南老师的"十二字"任氏鉴定法,再到挽救红山赝品"重灾区"这个问题考虑.

  红山08序曲,学生感到任南老师和任网发起人"你们又要开始花钱了".从建网到搞科研实验,再到找专家,找同行,找媒体,应酬等等.估计这需要大量的开销.工作成绩和对红山的贡献应该说是有目共睹.而回报(指金钱)估计应该不是很多.不像某些机构,有早早地就出书,搞大型展览.先喝了"头汤"再说.至于买书的买红山迷他们真正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反倒越陷越深.只有你们,一直在默默耕耘着.相信大多的任网好学员们和热爱红山的红民们在这里都是收获最大的最多的.在这里学生真诚地感谢祝福任南老师你们!也真诚希望广大好弟子们为任网2008多出一分力,多出一份真诚!


真诚
3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22:12:00 | 只看该作者

古玉价值判断中的世俗化(转)

 

这也许是人们不愿意听到的话题,但却又是摆在我们面前毋庸置疑的一个现实: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世俗化倾向,已经毫不声张地渗透到了艺术收藏领域的各个角落—古玉收藏也不例外。这种现象集中地体现在时下古玉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以及古玉与新玉价格出现严重反差的事实,显示了国人在古玉收藏认识上的浮躁、急功近利和文化底蕴严重不足的现状。这种现状日渐为世俗认同并影响市场,更足以导致古玉价值观的畸形态势以及在收藏方向的失衡和混乱。


  一、伴随着奢靡之风的日渐盛行,古玉的文化载体几成“鸡肋”,“以玉比德”的尚玉精神受到严重挑战。一个很显见的现象是,古玉的价格已不再是其自身各种价值因素的真实体现。因此,价格只是一种直观的、有形的、赤裸裸的金钱交换,而那些无形的价值内涵(比如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已经完全从价格定位中被剥离开来。从近年来各种规模不一的拍卖活动和民间交易的结果看,在可资借鉴的实例中,以明清玉为主打的近代玉器(图1),其价格已远远超过了汉唐乃至更久远时期的古代玉器(图2)。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于玉器的热爱,仅仅满足于一种祈富求安的时尚追求和物质炫耀,而对于远古玉器所承载的深厚博大的文化内涵,却早已失去了关注的兴趣和拥有的欲望。能不能这样认为,这种看似寻常的表象的背后,在某种程度上同样反映出商品化社会特征下一部分国人浮躁媚俗的心态和文化底蕴的先天性不足?以2006年底某地举办的一次玉器拍卖会为例,一件清碧玉大瑗的拍出价为80万元,一件清十二章纹圭璧拍出价为150万元,一对清白玉立像更是拍出220万元的高价。而同年国内某著名拍卖公司举办的中国玉器专场春拍中,成交价格前十名却都是清一色的清代玉器。与此同时,高古玉价位则是低迷如常,有的甚至出现了跌价倒退的现象。一位藏家慨叹说,他于三年前以8万元人民币拍得的一件战国玉器,目前已经跌到6.8万元人民币的行情。显而易见,古玉与近代玉器的价格落差已经远远超出了玉器本身所具备的应有的价值因素。这种不同时期的古代玉器在时下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接受状态与价值判断结果,有着非常明显的功利化因素。在人们的心目中,古玉已经等同于一件进入市场后普通的世俗化商品。在它身上,那种深刻、神秘、威严的巫神及帝王之气,已经在那种热闹的物钱交易中荡然无存。对于它们,一部分人退避三舍,是因为再也无法领悟在它们身上所透露的灵气和精神,是因为看不懂真赝读不懂意蕴;一部分人漠然,是因为追求的是时尚而内涵反而是一种廉价的东西。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接受它们,但大致是因为受了潮流的推动或者多少在投资上存在着一种投机的心理——曾经看到偶尔创造过不菲的拍卖纪录的一些古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被不断地在各个拍卖场轮番叫卖,虽不失为一种投资运作方式,但也应该是此种现象的最好注脚。而这种注脚,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投机作业,并不能为提升古玉的价值带来任何积极作用。炒作只是种获名获利的手段。古玉的珍贵,贵在其神圣、庄严和深邃的政治、宗教和美学色彩以及物质成果的不可再生性上。“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周礼.春官》),在其时,显示不同形制与规格的玉器,代表了不同的爵位等级,本身就具备了不同的价值象征。而“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崇玉思想,又给古玉的外壳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精神袈裟。因为每一件玉器,不管是诞生于刀耕火种还是如火如荼的岁月中,都寄托着古人虔诚的心灵,凝聚着先人们大彻大悟般的智慧和感情。而凡此种种,才是我们理解并确定古玉价值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它显然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有价值的隐性内涵,这种隐性的价值内涵,虽然不能量化,但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合乎情理和逻辑的价格判断标准。而只有发现并发掘出这种隐性的古代玉器价值内涵,才算是既体现了今人对古代艺术家劳动成果应有的尊重和肯定,又确实从价值认可上真正彰显出华夏文明的光彩和辉煌。


 

二、古玉虽美但人心已不古,市场经济急风骤雨般的侵蚀使古玉作为艺术品的功能慢慢消失,从而日渐成为财富领域的宠儿和金钱的奴隶。在赝品遍地的所谓“艺术品市场”,玉器交易则显得空前的活跃。古玉自然不在其下。在这种空前活跃的交易中,财富的诱惑理所当然占了主导性地位。因此,将古玉与艺术品放在一起论说,在许多人眼中也变成了一种扯淡。这种状况所形成的直接恶果是,古玉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越来越被疏离,而且日益遭受着严重的亵渎或糟蹋。人们对于古玉的喜好,只是兴趣于变通为金钱的能量——固然也有对于美的关注和欣赏的情况,但那种关注与欣赏,主要也是建立在它能带来更多的金钱兑换空间升值潜力的基础上。在如日中天的古玉收藏界,据说生坑玉器的交易价格要比熟坑的高30%左右,而那些因为反复盘玩又不断传承而慢慢缺失了年代信息或改变了古旧痕迹的真古玉器,在玉商眼中往往因为其“不开门”而又遭到冷落或鄙视。其原因盖缘于此。在古玉收藏与交易界,除了有真与赝的区别之外,对真品根据其时代特征明显与否(即所谓“开门”、“不开门”之说)也有非常明显的价格差异。有些器型奇巧而无法以标准器比照,或者质佳、地域条件好而沁色单调,或者赏玩有年而使真古信息改变等等的古玉,少有人会珍视它们奇美和别致的艺术内涵,更不去探究它们的信息奥秘与非同一般的表里美质,若是流传于世间,便极易为藏者或商人所蔑视甚至被无情地打入冷宫。这种人为的冤假错案,无疑是对古代文化的另一种扼杀。显然,在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将古玉作为纯粹的金钱交易,被视为天经地义。因此,容易为世人认可了的古玉才能容易变成金钱,这也便成了业内通行的硬道理。这里,表象的真实是决定含金量的因素,而内涵已不再重要。这样做的好处当然走到了一条捷径——不用耗费力气而能得到真品,并且具有相当的保险系数。而坏处则在于玩玉变味成了只玩金钱,全然忽略了其中足以陶冶人性情的精神因素,并且,毋庸置疑,无形之中也有意无意地助长了一种不需要科学精神、不尊重古代文明的世风。在一个市场经济全盘渗透到社会生活每个角落的今天,古玉的魅力只是在于它“开门见山”的经济价值,而内涵只是一种附庸,艺术同样在世俗的催化下一天天地沉沦,这,是不是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了?经济价值虽然不失为物品质量的现实标尺。但艺术品价值完全为物欲化了的市场所操控的结果,必然使艺术成为金钱的附庸或奴隶,其价值也无所谓价值,而只是一种缺失文化含量而沾满铜臭味的商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 22:12:43编辑过]
348#
发表于 2008-10-3 22:19:00 | 只看该作者
[em27][em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4 17:10 , Processed in 0.0550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