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1:34: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古玉鉴定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史前文化、田野考古、工艺、艺术、物理学、化学、矿物学、宗教等),它是通过高科技的应用以及逻辑推理,去伪存真,综合研究,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的一门学科。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1421362359072.jpg[/upload]

0.jpg (56.71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1:38: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1421375790184.jpg[/upload]

0.jpg (124.35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1:45:00 | 只看该作者

 玉的表层沁色有其内在的原因,质地疏松、多孔缝隙的玉材比致密玉质有更大的表面积,经科学实验测定,表层透闪石(属链状硅酸盐矿物)基本次生变化成滑石(属层状硅酸盐矿物)而比链状硅酸盐矿物有更强的表面化学活性,这将加速表面吸附和表面化学反应。埋藏于潮湿偏酸性土壤中长达数千年的玉器,一方面自身材料中的活跃元素(主要为钙,包括杂质矿物方解石和透闪石次生成滑石后的剩余钙)会溶失,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元素及有机物也会吸附于玉器表面。表面较内部的铁含量增高并呈红褐色者,应为表面吸附了铁并生成赤铁矿和针铁矿所致,滑石粉片晶之上浮有针、柱状晶体(用40倍的放大镜可清晰看到),黑色表皮含铁比内部高,并且出现的元素往往与有机物相关,在红山古玉黑色皮壳的检测时,检测到30多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由此可初步推断黑色的表皮应该是腐殖质类的有机碳引起的(人工沁色的化学元素往往比较单一)。竹叶状纹和草叶纹,应是斜黝石在玉表滑石化后显露出的特征。蚂蚁脚及霉点,在玉表层的出现应是含色的矿物或有机物沿玉的缝隙沁入而未与玉质发生交互作用的现象。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1:46: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1421464996278.jpg[/upload]

0.jpg (90.67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2:03: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古玉经盘后会起变化,很干的古玉会苏醒、会出浆、会恢复原玉质,用棉布轻轻擦拭古玉表面一段时间后,玉表会有油质感,这种油质感是由玉内里向表层渗透出来的玉浆,会形成一层精美的油性包浆(玉表的氧化层),真红山古玉会出浆!更奇妙的是一块象石头一样的红山古玉,经盘后有的会恢复原玉质,有的裂纹处还会有玉浆自己修补愈合,非常神奇。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2:0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142251985429.jpg[/upload]

0.jpg (75.68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6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2:09:00 | 只看该作者

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的红山文化古玉其造型是造型艺术的巅峰、始祖、启蒙,属于人类史前的原始艺术,造型原始、古朴、简洁、夸张,活灵活现、千姿百态的红山古玉,充满远古文化的纯美和神秘感,古玉是红山文化的载体,一块红山古玉就是一段历史、一段文化。

历经千万年而不断的红山玉器是红山文化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应当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文化需要传承,让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更加发扬光大!!

6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2:27: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1/200811422271645902.jpg[/upload]

0.jpg (66.02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2:29:00 | 只看该作者

全国政协委员高炜:将红山文化写进历史教科书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于力)“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至1500年的红山文化,至今未被写入普及性历史教科书,这对于现行历史教科书的编撰者来说,实在太不应该”。日前,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朝阳市副市长高炜在提交了“将红山文化写进历史教科书”的提案后对记者说。

    对于红山文化,高炜委员可以说是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因为他所在的辽宁省朝阳市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考古学界,提起红山文化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红山文化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这也正是高炜委员建议“将红山文化写进历史教科书”的初衷所在。“都说中国北方是蛮荒之地,如果红山文化能被写进普及性历史教科书,相信大家都会改变原来的看法”。高炜委员说,“现在流行‘寻根问祖’,其实在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中华女神像’才是真正的‘中华母祖’”。

    高炜委员所提到的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较重要的文化,它被发现于1935年,这种有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54年被命名为“红山文化”。按惯例,人们将其后面世的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内蒙古赤峰市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到辽宁省朝阳、凌源、河北省北部,东至内蒙古通辽市、辽宁省锦州市。红山文化区大约有30万平方公里。红山文化的主要遗址是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和东山嘴遗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5 07:12 , Processed in 0.0565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