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红山古玉12字鉴定法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近几年,古玩市场上5000多年前的“红山古玉”比比皆是,北京的古玩摊上“批发红山”大牌赫然醒目,花几十万、几百万买现代红玉的更是大有人在,以至很多古玉收藏者谈“红”色变。曾任中国收藏家协会原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柏岳先生著述的《玉海拾珍》一书收录近300件首次面世的红山、龙山古玉精品,他在书中强调“早在8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宠玉了,其中以红山文化玉器最为精美珍奇。它的造型种类、琢制技术及出土数量和功用,都令其他同时期文化产品相形见绌,文物收藏潜力极高,因而也引发了疯狂盗掘古墓、走私、作伪等现象的产生。而在国人纷纷“摇头”之时,许多属于国家珍贵文物的红山文化玉器却正在被海外人士以低价买走,轻易流失海外,令人痛心。”</font></p>
<p><font size="5">红山古玉很受伤!</font></p>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04.jpg]UploadFile/2009-2/20092252271718132.jpg[/upload]<br/>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2:08:00 | 只看该作者
&nbsp;
<p>(<font size="5">2)保守的观点及传统的鉴定方法制约了人们对史前高古玉的认识。</font></p>
<p><font size="5">虽然史前高古玉赝品较多,但通过对玉器市场的了解不难发现,史前高古玉也并非是一件难求。有些古玩店里的卖价,甚至远远低于拍卖价。可是,300件之说成了红山古玉的梦魇,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从事玉器考古的专家肯定地说:“高古玉几乎都在国家的博物馆中,你们在市场上见到的都是假的。” 其实,许多展览也已经充分证明红山古玉绝不只300件,但因为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却在一定程度上正致使大量红山古玉流失海外。</font></p>
<p><font size="5"></font>&nbsp;</p>
<p><font size="5"></font>&nbsp;</p>
<p>&nbsp;</p>[upload=jpg,200612310555438856.jpg]UploadFile/2009-2/20092252293356463.jpg[/upload]<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5 22:09:36编辑过]

24#
发表于 2009-2-25 22:08:00 | 只看该作者
[em56]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2:10:00 | 只看该作者
&nbsp;
<p><font size="5">文博系统的专家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于国内民间收藏的红山古玉一般不予认同,更不用说集合起来进行研究,而民间收藏家却深知红山古玉不止这300件。我们国家规定官方的文博专家、鉴定家不能自己搞收藏。像红山古玉这样的国宝,大部分秘藏在博物馆的库房,专家也极少能长时间上手。他们不在收藏第一线,缺少经验,目光仅限于馆藏品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对于新出现的红山古玉认知程度有些滞后也就不足为怪了。现行的体制也致使博物馆的部分专家缺乏责任心,他们把真的看成假的完全不用负责任,把假的看成真的倒成金口玉言,却不知民间收藏家的经验都是交学费交出来的!面对红山古玉,识货的抢它,不识货的就说它是高仿品,践踏它,此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精美的红山古玉就将流失到国外。因此,把真品鉴定为赝品,其后果不堪设想。</font></p>
<p><font size="5"></font>&nbsp;</p>
<p>&nbsp;</p>[upload=jpg,200612310561834734.jpg]UploadFile/2009-2/200922522121117238.jpg[/upload]<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5 22:12:15编辑过]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2:13:00 | 只看该作者
&nbsp;
<p><font size="5">其实,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三个文化的延续年代都在千年以上。以红山文化现在的研究成果为例,它最远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兴隆洼遗址,较近的年代也要到辽宁西部距今约5000年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时间跨度长达3000年。3000年的时间里,红山先民仅能创作出300多件红山古玉吗?良渚文化的一个大墓葬出土古玉就达近百件!我国地域辽阔,没有被考古发现和数千年流失在民间的史前高古玉又会有多少?</font></p>
<p><font size="5">红山古玉皮壳、沁色,千奇百怪,红山先民治玉,能很好地运用阴刻线、减地阳起、圆雕、透雕等技法,其精湛的技艺后人简直不可思议。既然有了如此高超的治玉技术,就完全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玉雕作品。我们应该审慎地把我们见到的红山古玉分门别类的进行收集、进行归纳研究,比如动物类、昆虫类,造型特点、人物像貌、人体比例等等,相信一旦有一天把这些总结出来,将是一个史前宇宙的再现!红山古玉种类之多,是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是一个远古文化的信息库。</font></p>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2:16: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1_153r394b.jpg]UploadFile/2009-2/200922522152730927.jpg[/upload]<br/>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2:16:00 | 只看该作者
&nbsp;
<p><font size="5">可是当前“古玉”真假难分,尤其是红山古玉的鉴定众说纷纭,鉴定专家与专家,行家与行家,专家与行家,资深学者和藏家都存在不同见解;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出具鉴定证书,也不被认可;科技检测结果无法作为依据;拍卖行各自为政,古玩店店主“一锤定音”,收购买卖自己说了算;收藏爱好者 “听课无数,收购糊涂”。有些行家、专家、爱好者一边相互诋毁,一边说大话、拍胸脯、打保票,形成了“百家争鸣”,但谁说了都不算数的局面,“指鹿为马”、“叶公好龙"的现象更是不胜枚举。这种乱局坑害了“知本”和“资本”都比较短缺的收藏爱好者,盛世收藏热却逢“乱世古玩界”。</font></p>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2:20: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玉人 2002年9月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第十六地点第4号墓出土。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藏。.jpg]UploadFile/2009-2/20092252220133243.jpg[/upload]<br/>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2:21:00 | 只看该作者
&nbsp;
<p><font size="5">另外,除了某些专家思想保守外,鉴定方法的落后也是造成误断史前高古玉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才开始对史前高古玉有了系统的研究。高古玉的鉴定往往沿用传统的“经验法”,通过手摸感觉与个人的经验目测作出结论,也就是把需要鉴定的玉器与博物馆中的藏品和考古出土的古玉做比较,若器物和国家拥有的藏品在造型、纹饰、工艺特点上一致就是真品,反之,则多为赝品。殊不知,即使同一时期的古玉,由于它埋藏的环境不同,地域的差异和所反映的沁色变化、磨蚀特点也不会完全一样。有很多专家没见过的真品就这样被打成了赝品。国内的部分专家认知上还有很大的地域局限,只认本地区出土的古玉,一旦拿到另一地区,别处的专家有可能就不认了。再加上全国的博物馆在业务交流上比较闭塞,平时很少往来,博物馆里的古玉精品被小心的“看护”,外单位的同行没有上一级领导的审批根本不可能进入到库房。所以,整个行业对于高古玉的鉴定自然就产生了很大的分歧。</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8 22:03 , Processed in 0.0552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