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红山古玉12字鉴定法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0:23: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font size="6">红山古玉质本洁,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6">一朝出土露娇颜,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6">沧桑历尽赋内涵。</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6">根净不在尘世间。 </font></strong></p>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0:24: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2006520163851960.jpg]UploadFile/2009-3/20093220235683748.jpg[/upload]<br/>
83#
发表于 2009-3-3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逗逗</i>在2009-3-3 15:13:00的发言:</b><br/>
<p>12法是任先生总结.由高老师整理.是玉友必读的一本好书.</p></div>
<p>是定稿吗?任先生原创12字法的文章,我想上面所用的图,最好对应国藏品,那样比较有说服力.</p>
84#
发表于 2009-3-3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ong</i>在2009-3-3 15:24:00的发言:</b><br/>
<p>是定稿吗?任先生原创12字法的文章,我想上面所用的图,最好对应国藏品,那样比较有说服力.</p></div>
<p><font size="6">12字法的文章,比较对应是国藏品,</font></p>
85#
发表于 2009-3-3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高翔</i>在2009-2-25 23:10:00的发言:</b><br/><br/><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nv32481.jpg<br/><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9-2/20092252392126340.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style="WIDTH: 500px"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9-2/20092252392126340.jpg"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a><br/></div>
<p></p>
86#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0:31:00 | 只看该作者
&nbsp;
<p><font size="5">第二节&nbsp; 熟</font></p><br/>
<p><font size="5">第一级:概念界定</font></p>
<p><font size="5">&nbsp;“熟”——是指红山古玉通过漫长岁月的自然作用,由“生”变“熟”的一种视觉感受。此处所说之“熟”,不只是红山古玉所特有,只要是出土的老玉,其视觉感受和新玉及仿制的老玉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新玉是生的感觉,那熟是什么感觉呢?其实,古玉“熟”的特征就好像是用锅去煮一个白萝卜,你把萝卜一半提出水面,另一半浸在水中,等煮到水里那段变了色,你再提出来看,其色感及质感就是我们所说的“熟”的感觉。早期出土红山古玉,经过检测的几乎都是蛇纹石,透闪石的很少。随着发掘的深入,发现了大量透闪石材质的红山古玉。玉器在地下受化学物理等地质环境和地壳运动等多因素的影响,玉质会变软,随着玉质的变软各种物质元素方可沁入,并留下岁月痕迹,可将其称为自然态。战汉出土的真古玉,用灯光打,它有像胶状一样的冻,可能不是全部,所以它才能显玻璃光。而红山古玉,因为它的年代比战汉要早几千年,所以它的侵蚀更严重,它有一种熟的状态。如果这个熟不好理解大家回家试一试就感觉到了。</font></p>
87#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0:33: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玉龟壳 背长5.4厘米 ,腹甲残长:4.5厘米,腹甲宽:3.8厘米,腹甲圆凹直径:2.3厘米,通高2.7厘米 ,宽4.1厘米。玉呈淡绿色,晶莹玲珑,微有黄色瑕斑,1989年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藏.jpg]UploadFile/2009-3/20093320323773087.jpg[/upload]<br/>
88#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0:33:00 | 只看该作者
&nbsp;
<p><font size="5">第二级:内涵拓展</font></p>
<p><font size="5">红山古玉的“熟”应具有两层含义:一、“熟”首先作为动词理解是指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指古玉由“生”到“熟”的质变过程。这正如水果经历生长期,由“生”变“熟”;食品通过加热,由“生”变“熟”一样。红山古玉通过漫长岁月的自然侵蚀,也由“生”变“熟”了,其作为天然矿石的自然野性,已经基本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为的神韵和艺术美感。“天之道,出阳为暖以生之,出阴为清以成之。是故非熏也,不能有育,非溧也,不能有熟,岁之精也”说的正是此种道理。二、“熟”作为形容词来理解是指变化的程度,是指古玉质变的程度深浅特征。熟透了,表示程度深;半生不熟,介于“生”“熟”之间;而不熟,既生也。 “生”、“熟”是自然界的物质现象,生与熟是对立的两个概念,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然是矛盾的,就必然是发展着的。由生而熟,这是一个量化过程,是由量的积累而引起质的变化过程。然“浸润尚须久,方悟妙道,既熟而岁之精也”,红山古玉的“熟”是历经自然漫长岁月作用后的杰作,岂是人力所能为之。</font></p>
89#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0:34: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玉凤 2003年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中心大墓出土,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藏.jpg]UploadFile/2009-3/20093320335798333.jpg[/upload]<br/>
90#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nbsp;
<p><font size="5">第三级:综合阐述</font></p>
<p><font size="5">要正确把握红山古玉“熟”的特征,关键在于感悟其内涵。此种“熟”,好比人的成熟,是内在的一种变化,同时也是外在的一种表现。古玉的“熟”也是同理。先人曾经制作、使用过的玉,经悠久岁月的自然作用,变得深厚、神秘、凝重、柔和、自然,呈现出玉熟而润的一种内在的质变。也就是古玉由自然矿石向人为艺术品再次发生了变化,温润与透明,丰腴有泽,剔透玲珑,空灵隽永。 </font></p>
<p><font size="5">同时,古玉的这种“熟”也象人的成熟一样,即可看到,也可触摸到,还可以感觉到。有人如此比喻:新玉象“少女中的美女”,而古玉象“少妇中的美女”,甚是有理。当然,这里所说的“熟”与通常所说的古玉“熟坑”“生坑”中的“熟与生”不是一个概念。&nbsp;“熟”的对立词是“生”,这里所说的生与“果实没有成熟; 没有煮过或没有煮够火候的生硬,勉强”的含义接近。</font></p><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5 18:23 , Processed in 0.0510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