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在红山古玉中的坑、沟、洞都统称为坑。用3~5倍的放大镜就可以观察清楚了,在我们的放大镜下观察到的坑都是一些不规则的晶体,并且孔小洞大,在里面还有不规则的像晶体的结夹,还会有沁色。 “坑”和“孔”都是从微观鉴别红山古玉的论述,坑状不规则并外口小内里大, 用放大镜便能看到坑壁自然状。这是需数千年以上的沁蚀才会出现。红山古玉微观鉴别的是涉及一件玉器的局部性的、具体的表象,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有说服力的鉴别方法。 沁蚀生成的“洞”呈外小内大的不规则状,“洞”内有如纤维网;“洞”周围有一白化过渡层; “洞”内或有砂粒(质硬未风化者),或有结晶体。这样的蚀洞自然幽深不是人力所能为。 “坑”与有些论述中称为“古玉蚀斑”的表象是一回事儿,古玉蚀斑的存在状态,有“山丘状”, “石林状”、“露筋状”、“剥皮状”、“周边状”、“岛礁状”和“洒点状”等等。千姿百态犹如自然界的地貌。大至宏观世界宇宙星系之间,小至微观世界的原子运动的形式,它们都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dvub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8/2007842216113435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dvub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8/20078422163418339.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dvub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8/2007842217463087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dvub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8/2007842218334179.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dvub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8/2007842219625008.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dvub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8/2007842219199136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dvub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8/20078422201811180.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dvub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8/20078422203392479.jpg)
“坑”
红山古玉天工成,
坑沟孔洞妙无穷。
细究坑坑沟沟处,
微观世界看真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