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931#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玉纪补



武进 刘心瑶 (心白)


赤玉人间罕有。白玉以温润坚洁为上,其色有九等。黄玉中每有朱砂点,碧玉中每有黑星。又有非青非绿,如败菜叶者,谓之菜玉。玉之最下品也。
古玉自昔流传,未经入土者,谓之传世古。系人之精神沁入玉之腠理,血丝如毛,铺满玉上,而玉色润溽无土斑者是也。其入土而复出土者,谓之土古。水银沁有加土斑者,则纯黑之中,朱砂点遍满。复原时,则黑之淡者作深青色,朱砂点之淡者做黄色。倘系白玉,底章成五彩矣。水银沁不加土斑者,盘功既足,纯黑如漆,日下照之,其中赤若鸡冠,而又有白玉底章,无上妙品也。(水银古,入水映之,有银星闪闪者真)
古玉斑色,红有宝石红、鸡血红、朱砂红、樱桃红、洒金红、枣皮红、膏药红;绿有鹦哥绿、葱绿、松花绿、白果绿;黄有鸡油黄、桂花黄、秋葵黄、老酒黄;白有鱼肚白、鸡骨白、米点白、糙米白;青有潭水苍、蟹壳青、雨过天青、竹叶青;紫有茄皮紫、酱瓣紫;黑有纯漆黑、陈墨黑各种名色。皆原所受诸沁之深浅不同,故盘出之颜色各异。亦有天生皮色,非由受沁所致者。凡系土斑盘化之玉,以滚水泡煮,其斑色处必有白土泛出。若是天生皮色,则无之也。
凡古玉盘化,无论何色,必有牛毛纹。良由人之精神融化玉理所致,故牛毛纹总系红色。西土者,燥土也;南土者,湿土也。燥土之斑润溽。干结者色易鲜明,润溽者色终黯淡。土斑而有瘢痕者,沙土物也;无土斑而有瘢痕者,水坑物也。西北亦有湿土,东南亦有燥土,近水则湿,远水则燥也。古玉以陕西出土者为上,盖厥土黄壤,得正色焉。玉在湿土则易坏,入燥土则难朽。三代时古物,每有出世尚完好无缺者。近见友人迁其父柩,所殉玉件已受色沁,才四十余年耳。陈君“质地”一则言其大概而已。
三代时古玉,以珪、壁、琮、璜、瓒为上品,其他祭器,环佩次之,他件又次之。秦汉以来以印章、符节为上,他件次之。其殓尸古玉,以含壁、玉押为上;(玉押者玉版长数寸共有十余片以美玉为之围于腰间所以保尸)。上体者,如眼厌、鼻塞、乳厌,厌胸、加肘之类,次之;下体者,如阴塞、肛塞之类,又次之。次论其大略耳,若形体之详,具载《古玉图》、《博古图》诸书,兹不赘述。
秦汉琢工粗,多阴纹,有细如发而精巧绝论者,乃昆吾刀所刻,世罕有之。唐琢粗而圆浑,人物多大头。宋琢方而工致,能起花五六层。元明因之,勿如也。乾隆时琢,细刻仿宋而无其工绝。粗刻浑成肖形,其至者能不露斧凿痕。凡琢工,古惟刀刻,近代乃有旋车。
传世古,不可灰并,不可清煮。红白玉色已鲜明,不可灰,石灰沁不可灰,须以人乳频频蒸之,俟其色稍润,然后加盘功。
凡灰提,须竟日之功。俟提出之灰土盘尽,然后再灰。或摒去灰滓,以清灰水煮之。或以清水悬瓦罐内煮之。皆清煮法也。较灰提稳妥无害。(凡煮,玉必悬空无着)
煮玉出罐,乘热盘刷,则灰土易退,切不可乘热置风雪中及冷水内,恐致燥裂。
一、 底章无论何色,总要温润坚洁,无纤豪瑕玷及夹溏、夹石等病。(溏者,玉之氛祲,有红有黑,皆玉之病)
二、 土斑无论何沁,总要纯一不杂,纯则其色清明,杂则色多混浊。
三、 要原旧,不假改作。
四、 论品类。
五、 看盘功。(说见上)五者俱备,斯为尽美。
改古。凡玉偶有损伤,不可改作,致变其本来面目。真古玉必有古色或土斑,周遍无间;若有光处,既系改琢。
角头古玉。秦之玉作在陕西之万村,吴之玉作在浙江之安溪,所遗玉角甚夥。万村之玉坚洁,安溪之玉纥松,琢之玉件,谓之角头古玉。玉质虽古,而器则新也,亦能盘出色浆。
伪石灰古。以玉件用火烧之,则其色灰如鸡骨。然以伪石灰古,其玉上必有火劫纹;真者无之。
羊玉。以美玉作为小器,割生羊腿皮,纳于其中,以线缝固,数年取出。则玉上自有血纹,以伪传世古,然终不如真者之温静。
狗玉。杀狗不使出血,乘热纳玉器于其腹中,缝固,埋之通蘅,数年取出,则玉上自有土花血斑,以伪土古,然必有新色及雕琢痕。
梅玉。以质松之玉制为古器,用重乌梅水煮之,竟日,则玉松处为乌梅水搜空,宛似水激痕,然后以提油上色,以伪水坑古。然真者其痕自然,不能造作也。
风玉。制器以浓灰水稍加乌梅煮之竟日,乘热取出,置风雪中一夜,则玉纹冻裂。玉质坚者,其纹细如发丝,再以提油法上色,以伪牛毛纹。
叩锈。乾隆时,无锡阿叩作毛坯玉器,用铁屑拌之,热醋淬之,置湿地十余日,再埋通蘅数月,然后取出,则玉为铁屑所蚀,遍体橘皮纹,纹中铁锈作深红色。(煮之则色变黑)且有土斑灰,不易退,宛如古玉。审视乃能辨之。凡伪古玉无土斑,而有红色者,其色必浮,盖自外人故也。有土斑,而灰之不变,及红色盘之易退者,赝鼎也。以此辨之。
提油法,以磠提为上。其色能透入玉理,灰煮不退,与真无异。惟天阴则鲜明,晴爽反混浊;真色则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32#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4:51:00 | 只看该作者
仗剑山庄 [转载]古玉图案的涵义及玉的种类
  作者:水心剑 提交日期:2007-04-16 22:24:06 访问:581 回复:6 楼主
   中国古玉图案,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传统心态。每一种图案都通过其表面的纹图,或谐琶、或象征、或含义,表达了一种而求幸福的愿望。现就古玉中常见的图案作一些介绍。
   1.福至心灵:蝙蝠、寿桃、灵芝。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的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明清圆雕件及玉牌子常用此图案。
   2.鹤鹿回春:鹤鹿与松树。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有富贵长寿之说。多见于玉插屏及玉牌子。
   3.二龙戏珠:两条云龙、一颗火珠。《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还有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宋代至清代均有出现,圆雕、玉牌均有。
   4.流云百福:云纹、蝙蝠。见于玉牌子上,清代晚期鼻烟壶上亦见。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福,即百福不断之意。
   5.鱼龙变化: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一龙首鱼身,一鲤鱼翻越于龙门之上。古代传说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的额头,都是没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有圆雕动物,有玉牌子,明清常见。
   6.福寿齐眉:蝙蝠、寿桃、荸荠和梅花。多见于玉牌子上。
   7.松鹤延年:鹤和松树。《字说》:“松百木之长。”《札记?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象征长寿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多见于玉插屏及玉牌子。
   8.喜上眉梢: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古人以为鹊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见于清代花插及玉牌子上。又,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有清代圆雕件及玉牌子。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蛛”。多用于玉牌子上。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见于明清圆雕。两獾相嬉,叫“欢喜图”,明清圆雕;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之为“喜相逢”;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圆雕玉人多用。
   9.马上封侯:一马上有一蜂一猴。以马上封(蜂)侯(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峰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桂印、挂印封侯。多见于圆雕玉马及带钩,明清常见。
   10.喜报三元: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试之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意“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升腾的图案。此外还有 “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见于明清玉嵌饰及玉牌子。
   11.麻姑献寿;麻姑仙女手捧寿桃。麻姑,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她的手指像鸟爪,蔡经见后想:“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 。”又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祝女寿者多以绘有麻姑献寿图案之器物为礼品。见于明清玉插屏及玉牌子。
   12.福禄寿喜:蝙蝠、鹿、桃和喜字。以前人们常以蝙蝠之 “蝠”寓意幸福之“福”;借“鹿”寓意“禄”;寿桃寓意“寿”,加之以“喜”字,用于表示对幸福、富有、长寿和喜庆之向往。多见于明清玉牌子。
   13 长命富贵:雄鸡引颈长鸣、牡丹花一枝。雄鸡长鸣喻长命,牡丹乃富贵之花,喻富贵。还有长命百岁之图案,雄鸡引颈长鸣,旁有禾穗若干。这些图案一般在明清玉牌子上多见。
   14.五福捧寿:五只蝙蝠一个寿字。《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还有“五福临门”之图案。用于玉牌子,清代多见。
   15.教子成名:一雄鸡引颈长鸣,旁有五只小鸡。以雄鸡教诲小鸡(子)鸣(名)叫,寓意“教子成名”。还有“五子登科”、“教子成龙”、“望子成龙”、“一品当朝”等图案,表示殷切期望子孙取得成功之业绩。用于玉牌子。
   16.福寿双全:蝙蝠一、寿桃一、古钱二。这些图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长寿之意。用于圆雕玉件及玉牌子。
   17.万象升平:一象身上有万字花纹,腰背上负一瓶。万字在梵文中作Snivatra(宝利抹磋),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以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制定此字读为“万”。万象升平,表示人民祝愿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富民强之升平景象。还有“太平景象”、“景象升平”等图案。用于圆雕大象及玉牌子。
   18.福寿三多:一蝙蝠、一桃、一石榴或莲子。《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入,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回:‘辞。’”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寿多男丁)为祝颂之词。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莲子”乃连生贵子之意。此图有圆雕玉件,亦用于玉牌子。
   19.三星高照:三位老神仙。古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寿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征幸福、富有和长寿。亦有图案为一老寿星、一鹿、一飞蝠的,称之为“福禄寿”。多用于玉插屏及玉牌子上。
   20.三多九如:蝙蝠、寿桃、石榴、如意。《诗?小雅?天保》: “如山如阜,如风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曰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名“天保”,篇中连用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图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此图有圆雕玉件,亦有玉牌子出现。
  
933#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4:52:00 | 只看该作者
21.多福多寿:一枝寿桃数只蝙蝠。明清玉牌上常见此图案。
   22.岁岁平安:穗、瓶、鹌鹑。以“岁岁(穗)平(瓶)安(鹌)”之谐音借意表示人们祝愿平安吉祥的良好愿望。明清玉牌图案。
   23.福寿无边:蝙蝠、寿桃和盘长。玉牌子上常用。
   24.福在眼前:蝙蝠与一枚古钱。古钱是孔方外圆,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亦称“眼前是福”。多用于圆雕动物件及玉牌子。
   25.寿比南山: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见之对联。这一图案亦称“寿山福海”。用于玉件上装饰图案及玉牌子。
   26?平安如意:瓶、鹌鹑、如意。以瓶寓“平”,以鹌鹑寓“安”,加一如意,而称“平安如意”。用于玉器皿上图案及玉牌子。
   27.年年有余:两行鲇鱼。“鲇与“年”、“鱼”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节余,生活富余。用干明代圆雕玉鱼及清代大玉碗底图案、玉牌子等。图案为两条鲇鱼首尾相连者,童子持莲抱鲇鱼者,均称“连年有余”。图案为一磬一鱼或一磬双鱼,一童子击磬一童子持鱼者,皆称‘吉庆有余”。一妇人手提鱼者,称之为“富贵有余”。用于玉牌子上。
   28.一路平安:鹭鸶、瓶、鹌鹑。另有图案为鹭鸶、太平钱的叫一路太平。以鹭鸶寓“路”,瓶寓“平”、鹌鹑寓“安”,祝愿旅途安顺之意。见于明代玉带板上,清代亦有雕成牌子的。
   29 福从天降:一娃娃伸手状,上有一飞幅。以天空飞舞的蝙蝠即将落到手中,寓意为“福从天降”、“福自天来”、“天赐洪福”等。此外还有“五福临门”、“引福人堂’、“天宫赐福”等图案。用于圆雕人物件及玉牌子。
   30 事事如意:柿子、如意。《尔雅翼》:“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柿”与“事”同音,加之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或“百事如意”、“万事如意”。有圆雕件,亦有玉牌子和器皿图案
   31.龙凤呈祥:一龙一凤。龙的传说很多,《史记?高根本纪》开始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是时雷电洒冥,太公往视,则见呢龙干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科。”凤凰在《淮南子》一书中开始称之为祥瑞之马,雄田凤,雌回凰。龙凤是人们心中群害瑞乌,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采仪,就会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用于玉牌子较多,也用于玉花插件,此图案清代使用极多。
   32.诸事遂心:几个柿子和桃。几个柿子窝为“诸事”,桃其形如心,表示诸多事情都称心如意。用干清代玉雕器m上及玉牌子上,也有圆雕件。
   33 岁寒三友:松、竹、梅或海、竹、石。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原,他曾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海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是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明清两代的玉器皿上常用此图案,亦用于玉牌子上。
   34.必定如意:毛笔、银锭、如意。“笔”、“必”谐音,“锭”、“定”同言,再加如意,借意为“必定如意”。用于王牌子较多,明清两代常见。
   35.太师少师:一大狮子,一小狮子。太师,宫名,周代设三公即大师太植大保,大师为三公之最尊者;少师,宫名,周和春富之属,即乐师也。以狮与师同啻,寓意不师少师,表示辈辈高官之愿
  望。宋至清代都有此圆雕玉器。图案为一大龙、一小龙者,称之为“教子成龙”,“望子成龙”。有明清圆雕动物件及玉牌子。
   36 八仙过海:八个仙人手持宝器下有大海波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即李铁据、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益采和、韩湘子、曹国重。八仙故事多见干后、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八仙厌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据说,八仙在厌贺王母娘娘寿辰归途中跨过东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宝护身为开,竞相过海,以显神通。多用干插屏及圆雕山子和笔架。
   37.群仙祝寿:众多仙人各持礼物。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寿诞之日,各路神仙来祝贺,以此取其吉祥喜庆之意。见于玉插屏及圆雕山子和圆雕笔架。
   38.渔翁得利:鹤蚌相争状,旁立渔翁。《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渭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屋,而鹤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鹤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曰:今日不出,明回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比喻双方相待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多见于明清圆雕人物玉器以及玉牌子。
   39,平升三级:瓶上插有三戟。“瓶”与“平”同音,“戟”“级”。“平升三级”乃表示它运亨通,祝愿连升三级之意。多见于明清玉牌子。
   4O.嫦娥奔月:一仙女人月宫状。嫦娥,神话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前吃后,遂奔月宫。见于明清玉牌子。
   41 四海升平:四个娃娃抬起一瓶。四个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升平,表达人民厌恶战乱、热爱和平之善民愿望。多见于明清圆雕玉器。
   42 流传百子:开嘴石榴或葡萄、葫芦。旧时传说,周文王有百子。以石榴子多表示百子,还有“子孙葫芦”之说。有“百子图”、“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等图案,表示“子孙万代”、“万代长春”等愿望。圆雕人物石榴。
   43.八宝联春:八件宝器。“八宝”分两类;佛家八宝有法轮、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孟长八件宝器,俗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道家八宝,即八仙护身法宝,为渔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八件宝器。八件宝器相连接的图案称之为“八宝联春”或“八宝吉祥”。用干明清玉牌子和玉器皿上。
   44.宫上加富:雄鸡和鸡冠花。圆雕和玉牌子上都有使用。
   45.麒麟图:一兽,头上一角,狮面、牛身,尾带鳞片,脚下生火,其状如鹿、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古称之为“仁兽”,、多作吉祥的象征。“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倾。”“砸”同“籁”即沼泽。汉代跨上的麒麟图案与马和鹿的样子相似,汉后逐渐完善了麒麟的形象。地毯及文物中的麒麟图案,多为“麒麟送子”、“麒吐玉书”等。因麒麟是瑞兽,又借喻杰出之人,麒麟送子、麒吐玉书皆有杰出人工降生的寓
  。有圆雕的玉麒麟,也有牌子状玉麒麟。
   46,四艺图:琴、棋、书、画。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工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用以增进学识,提高雅兴。图案中“四艺”的造型设计古朴、优雅,富有韵律感。用于玉牌子上。
   47.玉堂富贵: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用干玉牌子上。
   48 博古图:鼎彝钟磐、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各种器物造型,种类繁多。博古图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博古图由《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宣和博古图》共三十卷,书成于宣和五年(1123)后,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古代铜器,共二十类八百三十九件,集宋代所出青铜器的大成,故谓博古。用干明清插屏、玉牌子。
   49.五世同堂:五个柿子和海棠花。图案以谐啻寓意,表示古人期望升宫、富贵、五代团聚的美好愿望。多为圆雕团状件,也有用干玉牌子上的。
   50.英雄斗智:一鹰一熊作争头状。《本草》:“虎鹰翼厂丈余,能搏虎。”《诗?小雅》:“维熊维罪,男子之祥。”鹰与英、熊与雄同音。猛禽凶兽相斗,二勇相争,智者胜。还有一松树上落一鹰,地上有一熊,作相互怒视欲斗之式的图案,以此比喻英雄大智大勇。多为圆雕小摆件和玉牌子。
   51。八骏图:八四姿态不一的骏马。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名称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明翻羽 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
  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Z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其他传说均由此而派生。用于玉牌子和玉扳指上。
   52.伯牙摔琴:一人举琴面对一墓,旁立一老人。出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交故事。传说春秋战国的,俞伯牙善弹琴,一日乘用游至汉阳江口,命童仆取琴焚香,调弦转轸,一曲未终而弦断,疑有人听琴,令左右搜之,遇樵夫钟子期。二人登舟促膝而谈,意合知音,结为兄弟,约定采年江边相见。当俞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时,钟子期已病故。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去子期坟前祭拜,并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自朋友,欲觅知言难上难。”故有俞伯牙摔琴谢知啻之说。此图案多用干明清两代的玉插屏、玉牌子等。
   53.天女散花:一仙女提花篮作撒花状。佛经故事。《维摩经?观众生品》记载,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身,即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天女说:“结习未尽,花著身耳。”谓以天女散花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宋之间《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故取其“春满人回”之意。用于明清玉牌子。
   54.天马图:一飞马,马主两翼。天马一词,最初见干《楚辞?离骚》、《史记?大宛列传》和《淮南子》等书中。张蹇使西域得乌孙好马,名日天马。后得大宛汉血马,比乌孙马强壮,改乌孙马为西极,大宛马叫天马。史书记载,汉武帝“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歌”。元狩三年(前119)后,天马发展成“龙之友”、“龙之媒”的地位。神话故事“天马行空”,使人想象出“马生两翼”。马为龙友,被称为龙马。《西游记》中有白龙马,便是一例。天马似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龙,汉代和六朝有圆雕的玉天马。
   55.踏雪寻梅:风雪中一老人头戴浩然巾,骑驴过桥,手持梅花。踏雪寻梅是根据后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编写而成。孟浩然(689一约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好学,酷爱梅花,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工不第,还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一首诗,王维私邀人内署,适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告,玄宗大喜,沼浩然出,诵所为诗,玄宗以为无求仕之心,即入还。孟浩然《留别王维》诗云:“寂寂竟何待?朝前空自旧。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转驴过渡桥踏雪寻梅,已成为我国古代诗人之佳话。这一图案用于明清的插屏、玉牌子、屏风上的玉嵌饰等。
   56.鹤寿龟龌、龟鹤同龄:图案皆为一龟一鹤。《韵会》:“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之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 “鹤干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用于明清玉牌子。
934#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4:52:00 | 只看该作者
和田玉
  
  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闪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才,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才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黄和田玉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
  
  ① 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润泽,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的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② 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代都极推崇羊脂白玉。
  
  ③ 青田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④ 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闪透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⑤ 黄玉:基制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⑥ 糖玉:氧化铁渗入闪透石或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称“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色的称“粉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称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银裹”亦能增殖。 ⑦ 墨玉:闪透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用其他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其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以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⑧ 碧玉:产于准噶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碧玉含闪透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独山玉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也有简称为“独玉”的。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
  
  绿松石
  
  绿松石又称“松石”,是一种具有蔚蓝色的玉料。它是美国西南部人以及世界穆斯林特别喜爱的玉石品种。绿松石象征着胜利和成功,在世界习俗中被定为12月的诞生石。绿松石的晶体很微小,蜡状光泽,不透明。多呈天蓝色、暗蓝色、绿蓝色、绿色及绿白色,颜色均一的块体上,常分布有白色条纹、斑点或黑褐色铁线。优质的绿松石主要用于制作戒面、耳坠、胸坠或雕琢佛像、仙女、山水、花卉等作品。
  
  其他玉材
  
  除了上述“四大名玉”外,我国其他玉材品种繁多,但大多属于中、低档玉材。
  
  
  
  玛瑙
  
  玛瑙一词源于佛经,因其纹彩颜色“色如玛瑙”而得名。我国的玛瑙产地分布广泛,几乎各省区都有,主要产地有辽宁、黑龙江、内蒙、河北、湖北、新疆和江苏等地。辽宁的阜新有“玛瑙之乡”的美称。
  
  质纯的玛瑙呈白色,因往往含有色素离子或其他杂质,而呈红、灰、褐、蓝、绿等色,以红、白两色较多见,光彩夺目,颜色环带相间美丽无比。玛瑙一般都有环纹带,如无环纹带,则称为玉髓,档子比玛瑙要低。
  
  玛瑙和玉髓的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A) 缟玛瑙:有很细的直线状平行纹带,红缟玛瑙是最珍贵的品种。
  
  B) 水胆玛瑙:天然出产的玛瑙,中空而含有“水胆”称为“水胆玛瑙”。水胆数目可分为“一胆”、“双胆”等,以胆大水多,透明度高为佳,是珍贵的玉材。
  
  C) 火玛瑙:在环带中闪现火红的光泽,故称为“火玛瑙”。
  
  D) 东红玛瑙:日本产的红玛瑙。
  
  E) 绿玉髓:颜色呈粉绿色,无环纹带。
  
  F) 红玉髓:颜色呈红色,无环纹带。
  
  G) 碧石:颜色呈红、黄褐、灰绿等色,为成分不纯的玉髓,按颜色分为“红碧石”、“绿碧石”等。
  
935#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4:52:00 | 只看该作者
梅花玉
   产于河南汝阳县,又称“汝洲玉”。磨光加工后,呈现美丽的梅花图案或其他花纹,故名。玉质致密,底色有黑、褐红和灰绿三色,以黑底色为佳,梅花纹颜色有红、绿、白三色花纹同时出现在黑底色上的多色梅花玉为精品。
青海玉
  产于青海,故名。外表美观,颜色为白底或浅灰底加绿色斑纹,玉质较细腻,呈半透明状。由于其外观与翡翠近似,因此有不法商人用其冒充翡翠玉件。 
 青金石
  青金石是一种含钠和钙的铝硅酸盐矿物。颜色呈暗蓝、天蓝或紫蓝,玉质不透明,具有玻璃光泽,硬度5-6。青金石由于颜色庄重,常被制成佛像、佛珠、鼻烟壶、瓶护以及钟表壳上的饰物等,色佳者也用于做戒面。青金石以颜色鲜蓝、质纯和含少量黄铁矿金星者为上品。
芙蓉石
  芙蓉石又称“玫瑰石英”、“蔷薇石英”、“祥南玉”,是一种桃红色半透明至透明的石英块体,有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硬度为7。中国的芙蓉石出产于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地,优质的芙蓉石出产于巴西。芙蓉石主要用于雕琢项链、鸡心以及小型摆件等。芙蓉石以色深为佳,桃红色越深越好,如近于白色的淡桃红色则价值甚低。 
马来玉
   产于马来西亚,为一种用绿色染料染成的石英岩,具玻璃光泽,硬度7。外观翠绿,透明度较高。马来西亚原料丰富,价值低廉,适合制作一些低档饰物。
东陵石
  产于印度,是一种绿色含铬云母石英岩,微透明——半透明。玉石中散布犹如群星的绿色鳞片,十分美观。为石英岩玉石中的优质品种,主要被用于制作串珠项链等饰物。
密玉
 产于河南密县,故名。又称河南玉。半透明,颜色白色——浅绿色,用作玉料大多经染色而成,主要有苹果绿和橙红色,以绿色绝色为佳,大多用于制作首饰或摆件,属低档玉料。
贵翠
  产于贵州,故名。又称贵州玉。颜色呈淡绿色,具玻璃光泽,但不纯和,杂质多,似劣质翡翠,属低档玉料。
京白玉
  产于北京郊区,故名。质地细腻,纯白均一,光润油润,用它制作的玉雕品晶莹剔透,是颇受欢迎的玉种。 
 木变石
  因其外貌似木质,故名。玉质致密坚硬。硬度7。有黄、黄褐、褐紫、蓝、蓝绿、蓝灰等色,其中黄色而具有猫眼效应的称为鹰睛石,褐蓝相间的则称为斑马虎睛石,以鹰睛石价值最高。优质鹰睛石,蓝色美丽,主要用于制作手镯、戒面等。具有猫眼效应的虎睛石,则主要用于制作手链珠和项链珠,也有以大粒原料制成蛋形戒面的,但因猫眼死板,价值不高。 
 蓝田玉
   产于蓝田,故名。蓝田玉是古代的主要名玉之一。蓝田玉质地细腻,硬度4左右,加工性能良好,颜色主要有米黄色和苹果绿色,被大批用以制作玉枕、健身球、茶酒具等,是受欢迎的低档玉材。
  
灵璧玉
   产于安徽灵璧县,故名。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名玉之一。其品种颇多,最著名的有红皖螺、灰皖螺及碧云石。硬度3-4,硬度较低,经加工磨亮后,光洁照人,适于制作花卉、人物和动物等工艺品。 
白云玉
   产于内蒙古白云鄂博,故名;又称白云鄂博玉;又称白云鄂博玉。质地细腻,加工性能良好。优质的白云玉在灰绿色的内里闪现出绚丽的“金线”或“金星”效果,适于制作成砚台、笔架等文房用具及其他工艺品
 
百鹤玉
   产于湖北省鹤峰县,又称“五花石”。质地细腻,加工后花纹美丽,图案清晰,有圆形、圆锥形、长条形等,颜色呈果绿、奶白、霞红等,制作成工艺品,艺术价值颇高。
936#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4:53:00 | 只看该作者
孔雀石
  
  因其颇似孔雀尾翎的翠绿色,故名。具玻璃光泽,微透明。属低档玉材,其质优者,可制作项链、戒面、鸡心等饰物。但也有极个别颜色鲜艳、构造奇特者,身价不菲,相当昂贵。
  
  
  
  乌兰翠
  
  产于青海乌兰县,因其色泽翠绿,故名。颜色呈灰绿、暗绿和翠绿等不同程度的绿色。以白底色带浓绿翠斑的乌兰翠价值较高。硬度6-7,具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常用于加工成玉镯、戒面及玉白菜和其他小饰件,由于光泽不佳,加工性能差,属于低档玉材。
 [玉的品类]
  
  礼玉
  
  礼玉是古代用于宗教祭祀及国家大典上的玉器。按《周礼》记载,礼玉有璧、琮、圭、璋、璜、琥等六种。
  
  ① 玉璧
  
  玉璧是一种中心有孔的扁圆形玉器。古人在祭祀时,认为这种器物能同祖先神灵相通。除用作祭祀外,还可用作装饰、祥瑞、敛葬等。玉璧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为代表。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精美。汉代玉璧雕工愈加精细,汉墓中常出土有玉器陪葬品。
  
  ② 玉琮
  
  玉琮为一种外方内圆的柱状管形玉器。琮的方圆表示地和天,是出于天园地方的上古宇宙观,做成方琮来祭祀地神,是礼地之器。此外,亦被用于祥瑞、敛葬等。玉琮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最为发达,其中有的还刻有兽棉纹饰,是玉琮的辉煌时期。汉朝以后,玉琮均为内圆外方的短柱形,不加纹饰,用途已变为装饰和丧葬用具。宋至明清,仿古玉琮大量出现,成为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
  
  ③ 玉圭
  
  玉圭是一种上端为三角形或直平,身为长方形的玉器。古代玉圭用以祭方位神,还用以区别等级和作符节等职能。战国时玉圭和玉璋最为盛行,其后由宋直至明清,历代均有制作。
  
  ④ 玉璋
  
  玉璋是一种扁平长方器物,一端斜刃,形状半边圭。玉璋始见于龙山文化,盛行于商周。璋与圭一样曾为礼朝区分等级的器物,春秋以后趋于少见。
  
  ⑤ 玉璜
  
  玉璜是一种弧形的玉器。汉制称“半壁玉璜”,但常见出土的玉璜仅有三分之一璧大小,弯弧两端有小孔,往往出于墓主领下,可能用于佩带,故有“佩璜”之称。
  
  ⑥ 玉琥
  
  玉琥是刻有虎纹或形似虎纹的玉器,殷商至汉代常见。
  
  葬玉
  
  葬玉是专用于随葬的玉器,古人认为以玉敛葬,能够保护尸体。葬玉是指这类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九窍玉塞等。
  
  ① 玉衣
  
  玉衣又称“玉匣”、“玉押”,即用金属丝线将玉片穿掇而成的尸罩,相传可保存尸身不腐,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② 玉琀
  
  玉琀又称“含玉”,是含于死者口内的葬玉。玉琀各代形制不一,商周玉琀有玉蝉、玉蚕、玉鱼、玉管等,春秋战国时玉琀有玉猪、玉狗、玉牛、玉鱼等,大约任何较小的玉件多可充当口含。汉代以后大量使用玉蝉做琀,明初墓葬中还见有以小璧充作玉琀的。
  
  ③ 玉握
  
  又称“握玉”,是握于死者手中的葬玉。汉代常见的玉握是猪形即“玉豚”,其他如璜形玉器有时亦作玉握使用。
  
  ④ 九窍玉塞
  
  是指填塞死者的九窍玉塞,包括双耳、双眼、双鼻孔、一口、前阴、后阴等,目的是为了保护尸体,以防精气外逸。
  
  佩玉
  
  佩玉是指佩戴于人身的各种玉器,其特点是个体较小,大多有可穿线的孔洞。佩玉的种类较多,如玉玦、玉镯、玉刚卯、玉牌、玉带钩等。有的成组佩带,有的单独悬挂。
  
  
  
  玉玦
  
  是人的耳饰,形似小玉璧,但有一缺口。新石器时代玉玦多光素无纹,商代的玉玦常为蟠龙形制,首尾相向,西周玉玦多以斜刀刻出龙纹、云纹、鸟纹等,春秋战国出土的玉玦较多,形制较小,外径在2-5厘米之间。战国以后, 玉玦不再流行。
  
  玉镯
  
  玉镯自古以来是人们最基本的腕饰之一,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已见有出土,大汶口文化玉镯呈外方内圆形,春秋时期玉镯为扁圆形,唐代有镶金玉镯,发展至宋代玉镯呈圆环形,内平外圆,光素无纹,明清玉镯多见装饰,如联珠纹、绳索纹、竹节纹等。
  
  玉觽
  
  是一种微曲的锥形器,最初它是随身携带。用以解结的工具,后来成为佩饰,表示成人的象征。自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历代不衰,但汉代以后不复见有。
  
  玉韘
  
  玉俗称“扳指”,圆筒状,可套拇指,初为射箭时钩弦的用具,后专为佩带。早期见于商代,至汉代逐渐变成一种佩饰,失去了一种实用功能。宋至清代出现仿汉的形玉佩,形制略异,装饰亦有很大不同。
  
  玉刚卯
  
  又称玉严卯,长方体,中有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吉祥语句,用以驱邪,是古代的护身符。汉代流行,一般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后世有仿品,但于汉代风格迥然不同。
  
  玉带板
  
  玉带是一种由数块乃至十数块扁平玉板镶缀的腰带,是古代官品位的标志。玉带有方形、长方形、桃形等,表面常雕琢各种图案的玉带始见于北周,一直沿用至明代,清代废除玉带制度。
  
  玉牌
  
  呈方形或长方形,器表浅浮雕或镂空雕刻各种图案与文字,有孔可穿绳佩系。玉牌在明代十分盛行,清代多有仿明之作,亦有刻“子刚”款的伪作。
  
  玉带钩
  
  玉带钩是用于勾束腰带的器物,一般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钩连,钩钮则起固定作用。形制较多,有龙首、鸭首、马首等,器身有琵琶形、螭形等,华贵者还镶嵌有各种宝石,历代都有精品。
  
  玉龙
  
  玉龙的形象随时代而演变,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龙,身躯作“C”字形,简练优美,极富特色。此后,玉龙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历代带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玉动物
  
  玉动物取象于自然界真实动物,圆雕或片状雕均有,造型姿态多样,栩栩如生。玉动物一般作为佩饰,也有的可作为陈设品。玉动物主要有玉虎、玉象、玉熊、玉马、玉鹿、玉牛、玉猪、玉鹰、玉鱼、玉龟等,历代玉器中最为多见。
  
  玉人佩
  
  玉人是直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的作品,有全身、半身、人首和人面等,一般为扁平状,除可用以佩系外,大型的可作为陈设品,具有祭祀、辟邪的作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玉人琢工带有明显的稚拙性,商代以后玉人形象多样,有站立、有跪踞、有全身、有人首、有男人、有女人、有圆雕、有片状雕,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
  
  玉剑饰
  
  玉剑饰是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饰于剑首的称为玉剑首,饰于剑柄与剑身之间的称玉剑格。玉剑饰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
  
  玉簪
  
  玉簪一般为圆锥状,由簪首和簪柄两部分组成,古代男女使用它来整理头发并使冠固于发上。
  
  
  
  其他玉器
  
  此外还有盛行于先秦的仪仗玉器,如玉斧、玉戚、玉钺、玉戈、玉刀等,用于示权和增加权威,保持统治者的尊严。还有实用玉器,如玉杯、玉碗、玉玺、玉文具等。
  
93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质变了吗?对应了吗?凸起物是解理吗?能刀刻掉吗?表层是浆吗?火烧何味道?有方位感吗?



93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3:53:00 | 只看该作者
质变了吗?对应了吗?凸起物是解理吗?能刀刻掉吗?表层是浆吗?火烧何味道?有方位感吗?





93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3:59:00 | 只看该作者
工上自然态质变





940#
发表于 2010-9-12 21:09: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先生您好,您的12个字总结的很好,对我的收藏起了关键的作用,这件黄玉侧面人像希望您能够重视,它将填补红山玉人面的空白,同时请您仔细辨认该玉人的嘴在哪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5 02:54 , Processed in 0.0700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