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不是推测,我们同样可以证明月亮的轨道在历史上并不统一,它环绕地球 的轨道是可以变化的,而且如今也正在变化。 美国天文学家们,在仔细研究了中国3000年的日食记载后(中国古书中的日食 记载是世界公认最早的,也是最全面的,绵延记载了3000年左右的天象),认为在 遥远的年代里,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轨道比现在低得多。现在天文学家也发现,即 使是现在,月亮的轨道还在每年不断地升高,每年约升高1.5英寸。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对了。现代天文学研究证明,行星的卫星在围绕行 星旋转时,由于受到行星强大的引力作用,其运动的轨道会越来越低,最后,当它 越过“洛希极限”后,会坠毁在行星上。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运行轨道不但不 在降低,反而每年都在向相反的方向升高,这不是有意和科学家作对吗? 然而,正是透过这种反常的现象,我们才感觉到:月亮的确与众不同,它好像 天生就是为了和人类作对。 《金史·天文志》中记载了一条更惊人的资料,其文如下:“太宗天会十一年, 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意思是说: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 年)五月(公历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行去,不一 会,又回到它原来的轨道上。这条记载十分重要,因为它不同于其他的野史传说, 竟然堂堂正正出现在国家正史当中。 对于这条资料应怎样看待呢?许多人可能并不相信这则记载,因为它与现代的 科学观念出入太大。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在对待古史的记载上,人们不是从 事实出发,而是从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出发,一旦不符合科学经验,一概否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从 很早时就设置星历之官,观察天象,《世本》甚至说帝俊时就让“羲和占日,尚仪 占月”。从汉代起,国家就设置了专门观测天象变化的机构——司天台,以后历代 政府都将这一机构沿革下来。虽然名称一再变更,但职能大体一致。金朝也不例外, 司天机构每天每时都有精通天文的科学家在观测,并将观测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 定期交国史馆封存,而历朝历代的《天文志》,就是根据这些原始的观测记录写成 的,可信度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