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楚昭王曾问观射父,如果天与地相通,庶民能够顺着天梯登天吗?可见,在神 话讲述的那个时代,天离地很近,就悬浮在我们的头顶上。 二、“天”和地是在某一个事件当中分离的,在盘古神话里,天离开地是因为 盘古凿断了天地相连的部分,同时也因为盘古在天地中间倒下去的缘故。共工的神 话就更明确了,就是因为他碰断了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才导致天地分离。 同时,天地分离有十分强烈的动感。在盘古神话里,“天日高一丈”,而且刚 刚分离的天空几次想降下来与大地重合,摇摇欲坠。在共工的神话里,不周山倒了, 而天连接不周山的那部分竟然“轰”地崩塌了一块,然后才冉冉升起。因为神话的 核心是天而不是地,因此,在描述中“天”有了很强的动态感觉。 假如我们承认神话中的描写有一定真实背景的话,那么按照一般性的常识,凡 是可以发生空间位移的东西,必定是个有形(至少肉眼可以看见,因为古人没有显 微镜)的物体。 三、世界上所有关于天地分离的神话,无一例外地认为:天和地是由同样一种 东西——混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天和地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由某种有形的物 质性东西构成的。比如,中国天梯的神话就隐含了这一思想,有形的物体所连接的, 必然也是有形的东西。在共工神话里,天崩塌的那一块正好是与不周山上连接的那 一块。不周山是高山无疑,是山就为五土之一,那么,天崩的那一块也应与不周山 相同了。再后来,女娲补天的神话也一样。 很明显,神话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天拟成物来描写,这点是可以肯定的。这 就产生了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古人出于宗教的需要(因为任何神话都与宗教情 怀有关),确实把虚无的天空拟成有形的物质,因为无形的虚天是很难想象的。如 此一来,问题出现了,既然虚无的天空无法想象,为什么还要去想象呢?什么才是 产生想象的理由呢?在前两节里,我们曾分析过,无形的虚天没有引人注目,从而 产生宗教倾向的特质,因此,由于宗教需要而把天拟成物的可能性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