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甲骨文中“天”字的秘密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天”及天崇拜的“天”,是一个有形实体的推论,还可以 从甲骨文中找到强有力的证据。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甲骨文中的汉字呢?原因很简单,古人在创造甲骨文时大量 使用了象形思维,是对被记录对象形象的图画形式。例如,表示太阳的日字,写成 囗,中间的一点代表太阳黑子;再比如,山字,写成囗,完全是高山的形状。因此, 甲骨文的许多字保留了大量真实背景,而这些背景,在以后文字的发展规范中都消 亡了。所以,一个文字的真实本意,只能在殷商的甲骨文或稍后的金文中去寻找。 在甲骨文里天宇有许多写法,其中一种把天写成“&恰似一个地地道道人的形 象,是一个站立的人形。有人解释说,这是一个正面站着的人,整个字的解释是这 样的:正面站着的人为天。 这个解释不能令人信服,《说文》曰:“天,颠也,从一大。”颠,就是高的 意思,所以后来皇帝祭天都选择高处,所谓的“泰坛”是也。一个站着的人怎么能 表示高的意思呢?如果说“正面站着的人为天”,那么就等于在天与人之间划了一 个等号。可大家不要忘记,在甲骨文那个时代,天是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它是神 啊!人怎么可以和神划等号呢? 再说,甲骨文关于人字的写法也不止一种,都是用一个人形来表示的,与“8” (天)的结构大体差不多。为什么要用一个极为相似的字去表达一个毫不相干的意 思呢?如果说甲骨文的天是以正为阳为天,反为阴为地的思想去创造的,那也同样 解释不通。甲骨文里有阳字,但没有阴字,在表示阴天、晴天时,它总是用“易日”、 “不易日”来表示,也就是说,在甲骨文时期,阴阳没有形成文字概念(但已有图 形表示或数字表示法),更不可能用正为阳来表示天这个概念。 所以,“正面站着的人为天”这个解释是根本错误的。那么,甲骨文中的“天”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再仔细研究一下天宇的结构,我们发现,代表人脑袋的圆圈似乎大了一些,与 其他部分失调。所以,我们认为,甲骨文中的天字所表达的重点,并不在下面的人 形,而在头顶上的那个圆圈,这个字的解意应该是:人头顶上的“○”即为天。 那么这个头顶上的圆圈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的文字和岩画中,古人常常 用一个个圆圈代表太阳,或天空中的星星,所不同的是,代表太阳的圆圈中常有一 点,表达星星的却没有这个标志。那么,甲骨文的“天”字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 人头顶上像星星一样的一个圆形物体就是天。也就是说,古代的天概念与我们现在 的天概念不一样,它不是一个无形的虚天,而是一个有形有体的物质“天”,它的 形状是圆形的。这个意思正好和上述神话中的天概念吻合,真是太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