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解读任南12字鉴真法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07-11-18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11-18 12:10:44的发言:

看古玉收藏的现状时,明显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令人无奈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让人失望的时期。
   
究其根源,
   
可用三组词来概括:
   
“浮躁”、
   
“急功近利”和“缺乏精神”,以致于古玉收藏陷入一种现象的底谷。
   

浮躁——相对于认真、尽心来说,是永远的敌人。对古玉不认真研究探讨,对古玉史和人类发展史失去必要的耐心,对鉴定潦草从事,人云亦云,这些浮躁的行为终于导致了古玉收藏的低谷。
   

急功近利──一些所谓“专家”,不将主要心事放在如何研究古玉上,而是非常关注名利。我想专家如果不搞研究,没有科学的鉴定方法,只会对比,只会说“对、不对”就不能称其为专家,更有甚者否定一切。长此以往,使鉴定水平上不去,而人品和心态却明显下滑,急功近利使一些所谓的“专家”获得了些好处,而古玉却被遗弃了,走入低谷。
   

缺乏精神──当下的古玉收藏,从官到民都在那些被嚼烂的标准器评语上一遍遍的传诵,
   
还能给人们多少启发和认识?
   

任南的《红山古玉12字鉴别法》并没有用华丽的词汇,通俗易懂的文字,由浅入深的推理,以实物为依据,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给我们带来的是鉴别红山古玉的新知、是开智的快感、是通神的魅力。实质上,收藏的精神也就渗透在这些快感魅力中。

把玩古玉,和史前人对话心情就是好.

[em20][em01]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23:09: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212385253078.jpg[/upload]

0.jpg (105.47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学习任老师12字鉴定法的体会

[讨论]学习任老师12字鉴定法的体会
113#
发表于 2007-12-4 22: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ngweibing在2007-11-18 17:52:35的发言:

把玩古玉,和史前人对话心情就是好.

[em20][em01]

要给思想一个飞翔的天空

[em17][em17][em17]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沧桑变化是自然,古玉轮回在世间。

玉中记载千古事,曾有文明在红山。

玉龙出世翻沧海,意向今人话前言。

承传文明兼负义,岁月沁染尽痕斑。

115#
发表于 2007-12-9 02:30:00 | 只看该作者

歷史長河

物証在目

抽絲剝繭

斯人何在

[em01]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18:40:00 | 只看该作者

宇宙轮转不记春,几回沧海变成尘。

人类文化何年始,红山古玉传到今。

真假难识古人玉,纷纷扬扬人亦云。

我今学得任氏法,辩识古玉传世人。

117#
发表于 2007-12-12 23:05:00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您讲的太好了,在我无法理解12字真言时,有了您的帮助和图片的对照,理解就容易多了。谢谢。
118#
发表于 2007-12-13 01:30:00 | 只看该作者
共學共賞...
119#
发表于 2007-12-13 08:35:00 | 只看该作者
多闻如烛助道明[em27][em27][em27]
120#
发表于 2007-12-13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7-9-7 13:28:26的发言:
《任氏十二字感观审评鉴定法》从根本上讲,不仅仅是世间的一门技能、学术、科学或哲学。而是一门按理如法不断实践,使实践者转识成智的境界。没有按理如法的实践和修证的各种理解,终究不过是臆解而已。就好像游泳与滑冰,听了再多的示范和表演,本身没有实践过,肯定是要呛水和摔跤的,这样是永远不会到达彼岸的。

[em17][em17][em17][em27][em27][em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3 22:39 , Processed in 0.0738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