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解读任南12字鉴真法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7-12-13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7-14 0:57:11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7-9 23:52:48的发言:


“熟”的感悟在于其内涵,好比人的成熟,是内在的一种变化,同时也是外在的一种表现。古玉的“熟”也是同理。先人曾经制作、使用过的玉,经悠久岁月的自然作用,变得深厚、 凝重、柔和、自然、玉熟而润的一种内在的质变。也就是古玉再次发生了变化、温润与透明、丰腴有泽、剔透玲珑,空灵隽永。......
    
这里所说的“熟”......与“熟坑”“生坑”不是一个概念。“熟”的对立词是“生”,这里所说的生为“果实没有成熟; 没有煮过或没有煮够火候的;生硬,勉强”的含义接近。
 

         
 

红山遗存千古玉,

丰腴有泽天力与.

温润熟美若琼冻,

深厚凝重韵超逸.

~~~~~~~~~~~~~~~~~~~~~~~~~~~~~~~~~~~~~~~~~~~~~~~~~~~~~~~~


如上引用高版的...... 。云海对"熟"字的感悟、理解. 观图 ------ : 真宛如被开水煮了的"白萝卜"  ......  一眼的"熟"    ( 不知对否, 望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3 11:01:32编辑过]
122#
发表于 2007-12-22 20: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12-12 18:40:44的发言:

宇宙轮转不记春,几回沧海变成尘。

人类文化何年始,红山古玉传到今。

真假难识古人玉,纷纷扬扬人亦云。

我今学得任氏法,辩识古玉传世人。

高老师

[em17]
12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古玉是可以准确鉴定的。因为世界是可知的。物质世界的一切,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一件古玉,都不能离开时间形式而存在,它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按着自然规律的发展顺序,持续地变化着,正是这样,红山古玉作为物质运动的结果,才成为历史见证的。如果超时间、超空间地再造一件与红山古玉完全相同的物品,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因此,红山古玉是不能复制的。只能是摹制或仿制,它是通过对人的感官产生相似感觉,而达到特定目的的。从理论上讲,真品与任何“仿制品”都是可以鉴别的。

   

1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反光点过多.快腐特征!!!

任老师通过大量的观测发现了仿品在拍摄放大照片时“反光点过多”从而总结出了这一“快腐特征”。

那么为什么仿品会有大面积的反光点呢?

那么为什么真品没有大面积的反光点呢?

根据物体反光的原理,不同质地的物体对光线产生的不同反射的效果。

高反光的物体:

它们一般表面光滑,质地细密对光线的反射最为直接和强烈

低反光的物体:

这一类物体的特点是质地较粗,在表面产生光的漫反射,形成均匀柔和的光线。

可以得出结论:

真品古玉的表面有着不同质地的物体,所以对光线有不同的反射效果。而且真品的玉表面受沁表面有自然形成很细小的粗糙面,基于这两点在真品表面会产生光的漫反射,形成均匀柔和的光线。

仿品古玉的表面有着相同质地的物体,所以对光线有相同的反射效果。而且仿品的玉表面腐蚀表面是裸露的玉质在一个小的表面是光滑的,质地细密的,所以对光线的反射最为直接和强烈。

125#
发表于 2007-12-29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大智度论》上有四句话: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藏家可参研。

126#
发表于 2007-12-29 21:24: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27#
发表于 2007-12-31 18:40:00 | 只看该作者

互賀新禧

展望來年

祝福大家

心想事成

紅運連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古玉鉴别难,迷者徒将万卷看。

脏烂模糊均是药,净熟肥透才是丹。

孔坑缩次时光住,过渡包浆看神光。

认得此般真妙诀,真假红山自了然。

129#
发表于 2008-1-29 01:48:00 | 只看该作者

識得

真伪後

識得

文化否

[em04]
130#
发表于 2008-1-29 01:49:00 | 只看该作者

文明

會消亡

文化

會傳承

[em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4 01:17 , Processed in 0.0626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