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0:55:00 | 只看该作者

“次”红山古玉数千年埋于地下,加上地层压力,温度、氧化等,会和土壤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发生反应。从而在红山古玉上会二次生成一些物质。这些二次生成的物质,我们叫它“次生矿物”简称“次生物”。
   

这样说可能你对“次生物”还是不理解,老师所说的“次”与自然地理学中的“次生矿物”一词的含义是相同的。不知是老师借用了自然地理学中的“次生矿物”一词中的“次”还是老师在红山古玉的研究中的发现与自然地理学中的“次生矿物”一词相吻合。
   

自然地理学中的“次生矿物”一词是这样解释的: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转化形成的新矿物,统称次生矿物。包括各种简单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游离硅酸,二、三氧化物(R2O3.XH2O);次生铝硅酸盐(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
   

次生矿物中的简单盐类属水溶性盐易被淋失,一般土壤中含量较少,多存在盐渍土中,而二、三氧化物和次生铝硅酸盐,是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粘粒,故一般称之为次生粘粒矿物。
   

与原生矿物不同,许多次生矿物具有活动的晶格,强的吸收能力,能吸收水分而膨胀,具有明显的胶体性质。
   

参考“原生矿物
   

 地壳中最先存在的,经风化作用后仍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称为原生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类、云母类、辉石、角闪石、橄榄石、方解石、赤铁矿、磁铁矿、磷灰石、黄铁矿等,其中前五种最常见。
   

原生矿物具有坚实而稳定的晶格,都是晶质矿物,它们不具物理——化学吸收性能,不膨胀,除少量稳定矿物外,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被逐渐破坏。
   

“次”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所以有的红山古玉“次”的特征明显,有的红山古玉“次”的特征不明显。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151054503754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151055167082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1510561318030.jpg[/upload]

“次”

史前文明去匆匆,

遗留古玉意朦胧。

鬼斧神工终相近,

次生变化各不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5 11:01:11编辑过]

0.jpg (95.7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69.74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56.21 KB, 下载次数: 0)

0.jpg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3:53:00 | 只看该作者

“过”古玉受沁发生颜色变化过程的同时,在玉中留下了颜色在玉中走过的历程。真的沁色应该深入在玉的内部,深浅浓淡过渡自然,沁色与原玉色间多有明显的过渡迹象, 其中在刻痕处或孔内都有同一沁色,沁层有立体感。特别是局部沁色自然过度,古玉的沁色大多是透沁,沁色深入玉内而非表皮,并有深浅无规则的变化和过渡层次。
   

“沁”字释义为渗入,浸润之解。沁色则为渗入之色,浸润之色。浸润到矿物晶体中,并深入到一定深度,局部地方可以看见颜色深浅的逐步自然过渡,它不是浮在表面的颜色,这是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人类历史的长时期的不断作用才能形成的。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15135348595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151353417456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1513551915215.jpg[/upload]

  “过”
    

红山文化玉为先,
    

深在土中数千年。
    

万般浸蚀等闲事,
    

形成过渡美容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5 14:10:50编辑过]

0.jpg (44.62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66.97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84.84 KB, 下载次数: 0)

0.jpg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7-7-16 21:55:00 | 只看该作者

“浆”

老师的12字鉴别方法中的“浆”字,与古玩行里常说的“包浆”不尽相同。

古玩行里常说的“包浆”是指铜﹑玉﹑木、竹等古玩表面经长期抚摩所发出的光泽。也就是以物品为载体的岁月留痕。

老师所说的“浆”我理解是指,出土红山古玉普遍是有包浆的,遗古的出土红山古玉的包浆多为古玉吐故纳新过程中积累而成的。另外一种则是生坑红山古玉,经人气养护和盘养之后产生的包浆。第三种是出土红山古玉出土时就有的天然包浆,最为珍贵,失之不可再得。出土红山古玉的天然包浆与人工盘养的包浆不同,前者凝重而后者浮泛。

红山古玉的“浆”是一种透明的黏液,是玉晶质内的碱性氧离子排到了玉表,与土中或空气中的水离子形成的液态化学混合物质。这是出土红山古玉的一个明显特征。

 

出土时就有的天然包浆: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1621523525663.jpg[/upload]

 

 

经人气养护和盘养之后产生的包浆: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1621542411486.jpg[/upload]

“浆”

史前文化到今天,

万年历史玉脉连。

天然包浆如处女,

凭借此身证华年。


0.jpg (76.87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64.43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7-7-16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神“

老师在其12字鉴别方法中说“神”是十二个字中最重要的。

说到神韵,在收藏界是人人皆知的一个关键词,但神韵是什么样,却各有各的见解,而神韵对于现在眼学为主的鉴定来说,又表现得极为重要,可以说它是古代人文特征和客观工艺特征的综合体现,是超越特定历史条件不可生成的重要特征,它既是鉴定红山古玉的条件之一,更是史前文化美的精华。我认为研究红山古玉神韵是提高鉴赏水平的最高境界,妙趣无穷。

 “神韵”是什么?如何去把握红山古玉“神韵”的审美内涵?这确实是一个红山古玉鉴藏者不能不去关注和弄清的问题。顾名思义,所谓“神韵”,“神”者,神态、神采也,这是属于表象的视觉感受;而“韵”者,气韵、韵味也,是属于内在的心理感受。通过对红山古玉的表象特征观察,从而体味出红山古玉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来的一种精神或气质,因此,“神韵”只是一种传神而又含蓄的审美范畴。只有称得上“形神兼备”的红山古玉,才算具备“神韵”的特质。

由于经验、学识和涵养,悟性、观点和方法,视角和感悟等等的差异,使人们在对于红山古玉神韵的理解上,存在着极大的分歧或异议。面对一件被评说的红山古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孰智孰仁,又常常是众说纷纭。这就是红山古玉收藏中一个非常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即如何以审美的视觉,透过红山古玉所承载的前史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正确理解并把握“神韵”的真谛。

红山古玉的魅力就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美学意义。从审美的角度去鉴赏或研究红山古玉,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更有利于我们对红山古玉的理解和认识。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1622494147799.jpg[/upload]

“神”

红山古玉天籁音,

朦胧缥缈幻也真。

仿品得形其神漠,

神在形上玄思深。

0.jpg (90.56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我把自己对任老师的红山古玉的鉴别12个字“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的学习体会向大家进行交流到此12个字的体会逐字的讲解了一遍,个人体会不一定正确更不会全面错误之处恳请任老师及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还望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学习提高。

接下来我将继续对任老师的红山古玉鉴别的12个字,从不同的角度再逐字的向大家进行交流。

116#
发表于 2007-7-18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7-17 7:08:07的发言:

       我把自己对任老师的红山古玉的鉴别12个字“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的学习体会向大家进行交流到此12个字的体会逐字的讲解了一遍,个人体会不一定正确更不会全面错误之处恳请任老师及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还望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学习提高。

接下来我将继续对任老师的红山古玉鉴别的12个字,从不同的角度再逐字的向大家进行交流。

高版辛苦了, 期待继续. 给您上茶[em27]

117#
发表于 2007-7-19 00: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7-16 22:50:31的发言:

“神“

老师在其12字鉴别方法中说“神”是十二个字中最重要的。

说到神韵,在收藏界是人人皆知的一个关键词,但神韵是什么样,却各有各的见解,而神韵对于现在眼学为主的鉴定来说,又表现得极为重要,可以说它是古代人文特征和客观工艺特征的综合体现,是超越特定历史条件不可生成的重要特征,它既是鉴定红山古玉的条件之一,更是史前文化美的精华。我认为研究红山古玉神韵是提高鉴赏水平的最高境界,妙趣无穷。

 “神韵”是什么?如何去把握红山古玉“神韵”的审美内涵?这确实是一个红山古玉鉴藏者不能不去关注和弄清的问题。顾名思义,所谓“神韵”,“神”者,神态、神采也,这是属于表象的视觉感受;而“韵”者,气韵、韵味也,是属于内在的心理感受。通过对红山古玉的表象特征观察,从而体味出红山古玉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来的一种精神或气质,因此,“神韵”只是一种传神而又含蓄的审美范畴。只有称得上“形神兼备”的红山古玉,才算具备“神韵”的特质。

由于经验、学识和涵养,悟性、观点和方法,视角和感悟等等的差异,使人们在对于红山古玉神韵的理解上,存在着极大的分歧或异议。面对一件被评说的红山古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孰智孰仁,又常常是众说纷纭。这就是红山古玉收藏中一个非常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即如何以审美的视觉,透过红山古玉所承载的前史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正确理解并把握“神韵”的真谛。

红山古玉的魅力就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美学意义。从审美的角度去鉴赏或研究红山古玉,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更有利于我们对红山古玉的理解和认识。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1622494147799.jpg[/upload]

“神”

红山古玉天籁音,

朦胧缥缈幻也真。

仿品得形其神漠,

神在形上玄思深。

學習

[em27]
118#
发表于 2007-7-20 23:31:00 | 只看该作者

學習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01]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20:47:0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对任老师的红山古玉鉴别的12个字,从不同的角度再逐字的向大家进行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1 20:48:39编辑过]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20:53:0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12字鉴别方法,把“净”字排在了第一,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件红山古玉上手,第一关就要过“净”字。

目前的有关古玉的鉴别及论述中,“净”字也是老师首次提出的,其实古玉“净”的特征很重要,很明显,只是我们没有注意总结出来。细想一下所有的博物馆藏的、民间个人收藏的、人们公认的精品古玉每件都是很“净”的。

“净”字在这里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只理解为“干净”,我认为应有以下的涵义。

1、          清洁、干净。古玉出土虽然被泥浆包裹,但只要经过清洗,就会显出其娇媚容颜,需要分清的是沁色和脏的不同,玉中的杂质与沁色的不同。

2、          工整、气质的内涵。红山古玉的那种“气质”感给人一种朴实无华、高雅、清净的感觉。就好象一个人虽然穿了一身旧衣服,但洗的非常干净,熨的非常平整,就会给人一种气质感。

3、          “净”心的感觉。认真的、用心的欣赏红山古玉会产生一种“净”心的感觉,如佛家所说的“清净心”。这是红山古玉所蕴涵的一种内在的“净”。

4、          这些特征是仿不出来的,做旧的古玉一般是洗不干净的,因为做旧是要把“新玉”的“新”掩盖掉的。而且低挡仿品都不会用好玉,所以仿品会有“脏、烂、模糊”的表相。

         工整、气质的内涵。“净”心的感觉。就是更仿不出来的。掌握了这些特征,鉴别起来就不难了。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212051161913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2120515875095.jpg[/upload]

“净”

红山古玉质本洁,

沧桑历尽赋内涵。

一朝出土露娇颜,

心净不在尘世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5 7:41:46编辑过]

0.jpg (84.82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79.98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31 07:58 , Processed in 0.0806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