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07-8-15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对红山古玉“神韵”的感觉,是要以一个人的艺术、美学、经验、各种知识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是文化素养以及多年收藏知识的积累,才有了这种感悟“神韵”的能力。

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个藏家,要感悟红山古玉的神韵,只要多看真品,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功到自然成,终有一天在不知不觉间就会有了这种感悟“神韵”的本领。

142#
发表于 2007-8-15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老师的总结是透过复杂的现象,看到了其变化的内在规律。不是就现象而论现象,因为红山古玉历史悠久,变化复杂各种表象不可尽数,就是将所有见到的表象都列举出来,也是有局限性的、不全面的。而将其规律性的特征总结出来,是最具指导意义的,这也是老师12字鉴别方法的精髓所在。

14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8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过”

解任老师12字鉴别方法的“过”字,要深刻体会玉的质变过程的“过渡”现象,不能只简单的看“沁色”的“过渡”。

 千万年的地质作用,使红山古玉发生了玉质的变化(质变)。玉的质变不仅仅是一种受沁现象,与受沁所不同的是,质变是一种由内及外的结构(晶体结构性变化)、成分(矿物成份不同了,即发生了质的变化)的变化。因此,质变可能会没有沁色的表象,而质地的变化才是重要的特征。在质变的过程中玉的颜色产生了一种均匀的变化,自然质变到色变的过程,是透过质变后颜色晕散、过渡自然的玉色,与玉质浑然一体,这是鉴辨红山古玉真赝的关键。赝品没有质变只有色变。所以不能只看到颜色由深变浅就认为是“过渡”。

红山古玉的表现形式千姿百态,并不仅限于我们认识范围内的表象,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18113394162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181145178249.jpg[/upload]

“过”

谁造红山万古玉,

千姿百态品无穷。

质变过渡写沧桑,

几度轮回在其中。


0.jpg (59.62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111.19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144#
 楼主| 发表于 2007-8-18 23:26:00 | 只看该作者

“浆”
     

红山古玉数千年埋于地下,玉质发生变化,分泌出一种透明的黏液,老师在12字鉴别方法中称为“浆”,在玉表层与其它物质相结合形成一层膜。也被称之为皮壳。生坑红山古玉都有一层浆与泥土的凝结物匀称地覆盖在古玉表面。常见的形态有:灰白色、薄膜状、玉表滑腻、腊状光泽、与玉质浑然一体。既天然包浆
    

但经过清洗、盘磨这层天然包浆会失去,然后再重新生成新的包浆,这便是古玉吐故纳新的现象,新出的浆由于没有了泥土的其他物质所以是透明的,腊状光泽、与本色融为一体。
    

因此,红山古玉无论“生坑”、“熟坑”都应有“浆”的存在。由“浆”识真对于红山古玉的鉴别是必要条件。对于那些光泽炫目(贼光)、玉表浑浊、质地粗劣、色彩暧昧的所谓红山古玉,就要非常警惕了。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1823233468376.jpg[/upload]

带着泥土的浆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1823252444451.jpg[/upload]

盘后的浆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182331950937.jpg[/upload]

脱胎后的浆

“浆”

红山古玉千万年,

地气精炼生玉浆。

几度轮回到人间,

为有宠爱换新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8 23:34:16编辑过]

0.jpg (105.2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83.99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57.56 KB, 下载次数: 0)

0.jpg
145#
发表于 2007-8-19 19:50:00 | 只看该作者

“浆”

红山古玉千万年,

地气精炼生玉浆。

几度轮回到人间,

为有宠爱换新装。

[em17][em17][em17]
146#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神”

从美学意义上讲“神”,神韵之美可在多个方面体现,神韵是个美学概念,也是一种审美标准,我认为红山古玉的神韵之美应体现在玉质(质地)美、造型美、沁色美、工艺美等多个方面。

从玄学意义上讲“神”,“神”这个表述由对天神、神灵的崇拜意识而来,本身即是表征生命和精神,而且是超凡的生命与精神。第一,神指神灵或天神,第二,神指精神(灵魂)作用,佛教所谓‘神不灭’的神。第三,指微妙的变化。 ‘阴阳不测之谓神’,‘神无方而易无体’。这所谓神是表示‘变化之极’。”那么红山古玉中所要表现的是那一种“神”的意义呢?

     从感悟的意义上讲“神”,具有“意味”、“境界”,红山古玉的“神韵”具有超越性的理性内涵,是本体感悟与本体感悟的传达,“神韵”所表达的是那种精髓实质,脱俗的生命意识,人们都会被此所触动,都会由此而引发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神”是内涵、灵魂的表现,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特征是红山古玉的魅力所在。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2934543756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29352958060.jpg[/upload]

“神”

红山文化玉为魂,

今世再现史前迹。

不是神灵在其中?

那得千古叹绝奇!


0.jpg (48.22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56.78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147#
发表于 2007-8-22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仿制品终究是仿制品。仿品既然是仿制出来的,理论上讲,无论如何精到只能尽量接近真品,但由于真品与仿品所包含的信息量不同,永远也无法做到完全一致。只要你认识了真品,仿品也就不揭自露了。所以爱好者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去接触真品、接触实物,要坚信这一点。
148#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为任老师红山古玉鉴别方法的12字而作

“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

看净观熟知肥透,

红山葬气有土香。

孔坑缩次写沧桑,

过度包浆悟神光。

149#
发表于 2007-8-22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梁 言:民藏古玉有极大风险。

  经过几年收藏市场的摸爬滚打并与各种专家一次次接触之后,民间收藏者越来越不信任专家,一方面,他们认为这些专家对待民藏古玉态度奇怪,另一方面,他们也提出,目前各种专家的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

  对专家的质疑体现出收藏者从迷信专家的初级阶段走了出来,但是,民间藏家大多起步较低,既缺乏系统的学习,也得不到内行指点,往往在自己的摸索过程中误入歧途。他们花费大把的金钱,同时总结出一套套似是而非的理论,顺着这样的理论越陷越深。我们承认民间藏家在古玉收藏以及话语权问题上的热情,但是即使在话语权上取得了进展也并不是意味着真理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转摘梁言的部分发言.

150#
发表于 2007-8-23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

看净观熟知肥透,

红山葬气有土香。

孔坑缩次写沧桑,

过度包浆悟神光。

[em29][em29][em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29 20:32 , Processed in 0.0667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