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浆” 红山古玉数千年埋于地下,玉质发生变化,分泌出一种透明的黏液,任老师在12字鉴别方法中称为“浆”,在玉表层与其它物质相结合形成一层膜。也被称之为“皮壳”。生坑红山古玉都有一层浆与泥土的凝结物匀称地覆盖在古玉表面。常见的形态有:灰白色、薄膜状、玉表滑腻、腊状光泽、与玉质浑然一体。既天然包浆。 但经过清洗、盘磨这层天然包浆会失去,然后再重新生成新的包浆,这便是古玉吐故纳新的现象,新出的浆由于没有了泥土的其他物质所以是透明的,腊状光泽、与本色融为一体。 因此,红山古玉无论“生坑”、“熟坑”都应有“浆”的存在。由“浆”识真对于红山古玉的鉴别是必要条件。对于那些光泽炫目(贼光)、玉表浑浊、质地粗劣、色彩暧昧的所谓“红山古玉”,就要非常警惕了。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1823233468376.jpg[/upload] 带着泥土的浆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1823252444451.jpg[/upload]
盘后的浆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182331950937.jpg[/upload] 脱胎后的浆
“浆” 红山古玉千万年, 地气精炼生玉浆。 几度轮回到人间, 为有宠爱换新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8 23:34: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