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07-7-22 11:54:0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12字鉴别方法,把“熟”字排在了第二,看到“净”再观“熟”。

“熟”在此有两层含义:

1、“熟”首先作为动词的含义是指变化的过程。由“生”到“熟”的过程。水果通过生长期,由“生”变“熟”。食品通过加热,由“生”变“熟”。红山古玉通过漫长岁月的自然作用,由“生”变“熟”。

天之道,出阳为暖以生之,出阴为清以成之。是故非熏也,不能有育,非溧也,不能有熟,岁之精也。

2、“熟”作为形容词的含义是指变化的程度。熟透了,表示程度深。半生不熟,介于“生”“熟”之间。不熟,既生。

“生”、“熟”是自然界的现象,生与熟是对立的两个概念,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然是矛盾的,就必然是发展着的。由生而熟,这是一个量化过程,是由量的积累而引起质的变化过程。然浸润尚须久,方悟妙道,既熟而岁之精也。红山古玉的“熟”是漫长岁月的杰作,岂是人力所能为之。

 

有沁色的"熟"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2211505847173.jpg[/upload]

无沁色的"熟"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2211532664950.jpg[/upload]

“熟”

圆通之妙在于巧,

自然苍老熟透时。

万年浸润岁之精,

悟到生时是熟时。


0.jpg (42.26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90.37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122#
发表于 2007-7-22 17:06: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em27][em21]
123#
发表于 2007-7-24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云海在2007-7-22 17:06:41的发言:
学习[em27][em21]

學習

[em24]
124#
发表于 2007-7-26 20:24:00 | 只看该作者

高翔老师:

小女子对高翔老师的造诣仰慕已久,望当面倾听高老师指教。

125#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21:1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飘渺孤鸿在2007-7-26 20:24:32的发言:

高翔老师:

小女子对高翔老师的造诣仰慕已久,望当面倾听高老师指教。

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吧.

论坛相识两茫茫,

飘渺孤鸿有余香。

既然相逢便是缘,

古玉胜过诗千行。

卜算子

为"飘渺孤鸿"而作

同在天涯行,

月高人初静。

惟见伊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芳菲谁人省。

拣尽枝头不肯栖,

只为觅梧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 21:10:23编辑过]
12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23:40:00 | 只看该作者

“肥”,目前的有关古玉的鉴别及论述中,“肥”字也是老师首次提出的,老师用这个“肥”字形象化的描述了红山古玉的一种质变的表象。红山古玉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温差、理化、游离活性分子等因素的作用下,促使矿物晶质分子变化生长,在玉的表面或内部都会有分子重新组合的现象,生成一种结晶体,这种结晶体比玉的硬度大的,在矿物学中称为“骸晶”的再生体。但这种结晶体比玉的硬度小的“结晶”被老师称为“肥”,这个字虽然不是很专业,但却很形象化的描述了这一特别的现象,“肥”有比玉体“硬度”小的含义,象鸡胸上板油一样,有片状、油、白、的含义,更让人感到佩服的是老师观察之细腻进一步论述了“肥“的”“内”、“外”两种表象。内肥又如瘦肉中夹着肥油的表象,用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实物,形象化的描述了红山古玉的一种质变的表象。通俗易懂的为我们鉴别红山古玉总结了一个独到的、实践性很强的论点。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262337153395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262339522691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262341204831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262350668381.jpg[/upload]

“肥”

岁月沧桑本无情,

神奇古玉天工成。

千年浸润质更肥,

悟出因果理自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6 23:50:39编辑过]

0.jpg (73.73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57.42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62.43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81.7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73.21 KB, 下载次数: 0)

0.jpg
127#
发表于 2007-7-28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美不勝收

[em01]
1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31 20:25:00 | 只看该作者

透——晶莹剔透的通透现象。是玉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收藏红山古玉也不要把玉的这个基本特征忽视了,我认为收藏红山古玉要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玉质要好,二是工艺造型要美。收藏与考古研究是不同的。
   

按推论,在一定地域内相同的环境中,时间越长玉越熟,更润透。但实际情况却很复杂,同一墓中出土的玉器,其沁的程度会有天壤之别,所以研究古玉无定式。在某种环境中时间短的也可比更长时间之玉更熟透。我认为这就与玉质有关,玉质差石性大的其“熟、透”的现象就要比玉质好的差许多。甚至于无法相比。
   

透沁是特殊环境天成,使红山古玉更显神韵与通幽。原生态特征更突显。
   

前文已对“透”字的两层含义做过讨论,一是玉本身具有的通透现象,二是指“熟”的程度。下面我们讨论“透”的第三层含义是指,透露、显露出来、呈现的含义。
   

红山古玉埋在土中数千年,其质地硬密,温润如初,依然透着灵气,透着细腻绵柔的光泽,这就是它的可贵之处,也正是它贵重价值所在。从中透现出的“意味”则是文化内涵的呈现。温润的红山古玉,温软中散出一丝神秘。透露着无限的内涵。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596604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5335915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6157554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7424839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844894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926950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92517166.jpg[/upload]

  “透”

红山古玉灵气透,

不是今人能仿成。

万劫轮回已千古,

依然温润透深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31 20:31:13编辑过]

0.jpg (80.05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87.17 KB, 下载次数: 0)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0.jpg (74.96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16.2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16.2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08.11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82.76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93.64 KB, 下载次数: 0)

0.jpg
129#
发表于 2007-8-1 19: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7-31 20:25:36的发言:

透——晶莹剔透的通透现象。是玉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收藏红山古玉也不要把玉的这个基本特征忽视了,我认为收藏红山古玉要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玉质要好,二是工艺造型要美。收藏与考古研究是不同的。
   

按推论,在一定地域内相同的环境中,时间越长玉越熟,更润透。但实际情况却很复杂,同一墓中出土的玉器,其沁的程度会有天壤之别,所以研究古玉无定式。在某种环境中时间短的也可比更长时间之玉更熟透。我认为这就与玉质有关,玉质差石性大的其“熟、透”的现象就要比玉质好的差许多。甚至于无法相比。
   

透沁是特殊环境天成,使红山古玉更显神韵与通幽。原生态特征更突显。
   

前文已对“透”字的两层含义做过讨论,一是玉本身具有的通透现象,二是指“熟”的程度。下面我们讨论“透”的第三层含义是指,透露、显露出来、呈现的含义。
   

红山古玉埋在土中数千年,其质地硬密,温润如初,依然透着灵气,透着细腻绵柔的光泽,这就是它的可贵之处,也正是它贵重价值所在。从中透现出的“意味”则是文化内涵的呈现。温润的红山古玉,温软中散出一丝神秘。透露着无限的内涵。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596604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5335915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6157554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7424839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844894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926950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20292517166.jpg[/upload]

  “透”

红山古玉灵气透,

不是今人能仿成。

万劫轮回已千古,

依然温润透深情。


[em25]
130#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00:16:00 | 只看该作者

 

“葬”

红山古玉埋藏地下数千年,已被土的气味深深的沁透,一般红山古玉气味以新近出土最为浓烈,红山古玉的土腥味与战、汉古玉的气味不尽相同。在田野里出土的红山古玉,有浓郁的土香味,而战、汉古玉则是一种墓葬气味。

通过气味鉴别红山古玉方法:用温水浸湿古玉,可嗅出土香的气味;此种方法仅限于近期出土的古玉,是鉴别那些伪造出土红山古玉的方法之一,它们不仅没有土香气味,相反,有种刺鼻的化学气味。此种方法要多实践、多对比,才能有所辨别。

传世的红山古玉,或已经盘出来的,这种土的气味就会随着古玉的恢复而散发出去,根据我的经验,在吐灰的过程中,气味还有,一般灰吐尽,味尽失。

 

    “葬”
   

苍茫红山千载梦,

史前文化今相逢。

晓闻古玉土味香。

再回人间共此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31 08:00 , Processed in 0.0645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