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巨形红山蝉乜文化带面纹有排齿勾云形猛犸象玉珮。横长:40厘米;纵高:24厘米;厚:0.8厘米。形体之硕大在红山勾云形玉珮中绝无仅有,当属红山勾云形第一大珮。其右上与左下月牙是红山蝉乜标示(如前述:立月为 ormulas> eqn="if lineDrawn="lineDrawn" pixelLineWidth="pixelLineWidth" 0">> eqn="sum @0 1="1" 0">> eqn="sum 0="0" 0="0" @1">> eqn="prod @2 1="1" 2">> eqn="prod @3 21600="21600" pixelWidth">fficeffice" />为龍)。显而易见也非常直观,此珮雕琢地是一头猛犸幼象,巨牙还没长出。胸腹之侧长有毛旋儿花纹,尽显娇媚,十分可爱。雕琢者制珮人正是以此告知后人:此珮制成于猛犸居红山时代。那是什么年代呢?
2009年七月中旬,央视曾播出古人猎捕猛犸象的科普片。事隔两日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又播出北京展出两头猛犸象遗体的实况。上述节目详细地介绍了猛犸象的生活习性和它们的生存年代以及它们消亡过程。让人受益非浅。据介绍,猛犸象性情温顺,比较容易扑获。成象身长5米左右;身高3米上下。很肥硕,体重达6—8吨。超大个体可大10吨重。古人用驱赶其坠崖或高崖推石下砸猛犸象的方法来猎取它。每猎获一头猛犸象就可得数吨肉。猛犸象肉味道鲜美,十分好吃。整个部族可美美地享用很长时间。所以遇见猛吗象是大好事,预示天降洪福,是丰收吉利的祥兆。科普片还介绍猛犸象适宜于干寒的生活环境,它一般生活在北纬45—75度的地域,主要的栖息地是西伯利亚。它的脊背上有类似于驼峰样的隆起,也有贮存水分-营养的功能,以备遇极端险境用于自救。但在3—4万年前,北半球第四纪冰川期,气温下降低到可造成猛犸死亡邻界值以下,迫使猛吗象南迁。
2007年5月27日《海峡都市报》报道:1992年山东济南惊现的猛犸象化石经中日专家在日本用炭14测定法测得距今年代是3.315—3.325万年。济南是北纬36度,这是猛犸象南迁达最低纬度的报导。
2003年有报导,西班牙格林纳达发现猛犸象化石。格林纳达是北纬37度,是第二个低纬度。所测猛犸象化石是距今3.85万年,年代最早。
北京这次参展的两头猛犸象是一大一小,大的一头测年是距今1.8万年;小的一头距今是1.1万年。还有有关法-俄专家于西伯利亚联合考察猛犸象的报道。结论是:距今1.1万年前猛犸象最终消失。
对于猛犸象最终消亡于距今1.1万年以前的结论也有不同的说法,那就是中国博物馆文献。它说:“猛犸象生活年代在一万以前,首次出现在440万年。5000年前灭绝。”对此我极为关注,详查其所述年限数据来源。其中“5000年前灭绝”一说应源于美国科学家波奈尔的硏究成果,不过那是指在弗兰格尔岛上特定环境中的猛犸象的灭绝。因此普通大陆上猛犸象1.1万年前灭绝的结论是公认可靠的。
据周宜星先生在《中华文明从何算起》中提供的历史气象资料说:“其中第四纪冰期即称作大理亚冰期,时间跨度是距今1—11万年。最盛(温度最低)时间距今1.8万年。最盛时的年均温度比现在要低15度。”这使北极冰盖向低纬度推进达北纬70度左右,雪盖冻土区也向低纬度推进。由此我们可测算出年均温度的降低速度是【15度除以(11—1)—(1.8—1)】等于是每万年降低1.63度。猛犸象的生存温度是年均温度低于0度以下约为—2度。那么当时猛犸迁走后的西伯利亚的年平均气温为—15至—16度。红山文化区年均温度为10—11度,距今1.8万年时降15度则是0下—5度。这个温度不能保障猛犸象存居,要向南走掉。但1.8万年前的某时期红山文化区肯定曾有过温度在—2度的适宜猛犸象存居-繁衍生息的气候。那就是【1.8加(5—2)除以1.63】等于3.6万年。这就是猛犸象与红山蝉乜國人同居共住于红山文化区的时间;也是巨珮制成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