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任南红山文化网》考研探究红山诸古玉人文文化理路管窥[经]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讲

华严分科判教

唐代贤首大师,为华严第三祖,将佛学另作分科判教,华严的修法,是以生命作为实验。

这个分类的方法,并非印度原来的方法。在这个批判中,表示太阳出来时,先照到高山,这是上根器者,先接受到佛学。

太阳继续上升就转照大地,遍及钝根、中根、善根,最后日落西山之时,只照到高山,只有上上根器的才能持续。

华严宗的十仪十门,太专门,又涉及佛学的逻辑分类,在此暂时从略。现在先来了解五教六宗,这是将三藏分为五教六宗的意思。

贤首时、仪、教、规、表解(贤首大师,唐人,华严第三祖)

(表暂缺)
52#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我空法不空

前面的表中五教,首先是小乘教。修小法者为随相法执宗,顾名思义,小的修法,总要执著一个东西。小的修法,最高境界达到人空,即“我空”。

空虽然是空,只是我空而已,“法”并没有空。

小乘修者,有法可证,有法可得,但却不能把法空掉,如果空了法,则无法可修了,无法可证了,那还搞个什么名堂呢?

一个小乘的四果罗汉,可以入定到亿万年之久,尽管宇宙成坏多次,这个四果罗汉可以仍在定中,他有“定”可“执”,事实上,他岂不是在“执”著这个法吗?

所以,小乘教称为随相法执宗。
53#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大乘教

华严的观点,认为唯识法相宗和真空无相宗都是大乘的基本。

唯识法相宗所讲求的是“胜义有”。

真空无相宗所讲求的是“毕竟空”。

否认是“空”是“有”,都是大乘的根本。

方等经内容丰富,涉及知识又广,应该多读,也是大乘法门的基本。

般若经,内容讨论的都是,也是属于大乘教的基本。

关于大乘与小乘,大家都知道,南传的佛教只有小乘,而佛灭后几千年来,这一派并没有人承认大乘的存在。
54#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终教

终教是释迦临终前的说教。

释迦在世说法四十九年,所讲的不外乎两点:

一、无常――世间的苦况。

二、空――是无我的意思。

终其一生,所说的都是开导世间的现象界,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可靠,这些现象界是暂时所偶存的现实事物,也可以说是物理世界的变化组合,并不永存。

但在释迦临终时,却另外有两个表面看来相反的说法,认为生命的真谛是:

――永恒的快

――真“我”呈现。

这个相反的论调与无常及空并不冲突,因为这个常、乐、我、净,所指的是超现实的。

这个临终所说超现实的常乐我净,就是终教。藏心缘起宗,熟读涅槃经便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一乘顿教圆教

禅宗所讲求的,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就是顿悟法门。

但以华严的观点来看禅宗,不过就是顿教而已,一乘教也就是真性寂灭宗。

最上乘的是圆教,所谓法界圆融宗,是五教中最圆满的,一切体用皆圆满。
56#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止和观

小乘教及大乘教所采用的是真空绝相观。

佛学不是哲学,必须参究通了道理,再以心身来修持开始作实证。

天台宗所采用的修法,是止观法。其实,任何佛法宗流的修法,也都不外于止观。

止者止也。简单的归纳,一个凡夫生命心理思想,像流水一样,每秒流动不停。如果开始修行,先要训练自己思想静止于一,这是所有修定者都采用的共法。

但修慧方法则不是共法。

修到思想能止,则妄心顿止。

使惦念静下来的方法,有八万四千种之多。小乘有九个阶段,大乘更多。

成功,可以化除自己的情欲,身心的感受都空了,这是小乘最高的境界。

能够虽好,但只是沉緬在中,却不是道。

能止之后,必定要能起,即般若慧观,才能产生三个慧学,即真、俗、中。才能起妙有

不能起妙有,就不能入世度人。

“空是相对的。是体,是用,在功夫到达时,就是止观成功,即所谓中观

中观就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龙树菩萨所著《中论》也是这个内容。
57#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法界

终教和一乘顿教,所修的是理事无碍观。

华严提出法界的说法,包括了世间宇宙中万事万物和许多抽象的事物。

这个法界是由四大原则构成。即事理事事

理法界――理代表了形而上,代表了本体,有抽象的,精神的,理性的含义。宋明理学的理字,即从此处所借用而直接《易经》的易理。

事法界――是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物理世界。

事理法界――天地之间充满了,也就是充满了本体和现象。有事不能通  理,是智慧的不足;通理不能处事,则是经验不足。

凡有心想及非想,最终皆能达成事实,这是事理无碍,是真俗无碍,必要修行成功,才能到达。

事事法界――即理即事,即事即理。事理融通,无二无别。
58#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周遍含融观

从圆教的法界圆融宗看世界,一切都是圆融之美,世界上的是美,也是美。

花开花谢,生老病死,由周遍圆融来看,只不过是宇宙现象。

有白天的吵闹,有夜晚的宁静,一切圆融周遍,达到了真善美的境界。
59#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四大之身

大小乘的佛经,名词有一两百之多,倒来倒去像水桶一样,但归纳来看其中心,极为简单。

以人的文化立场来了解,释迦分析一个人,是由两部分所构成。

其一为身,其二为心。物质和精神两种世界,是构成一个人的根本。

――即骨骼。

――血和内分泌。

――热能。

――气。

这地水火风,称为四大,(有人加上空、觉、识,称为七大。)也是物质世界的四大类,人身有卅六件零件,皆为地水火风所作成。

人身有十万八千毛孔,有无数寄生虫,这个人身,也像物理世界一样,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此身只是我之所属,并非我之所有,借用而已。

人身是无常的,非永恒的,像庄子所说不亡以待尽,像《易经》所说的变,必变的道理一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 7:38:50编辑过]
60#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五蕴之心

生命的存在,除了一个成住坏空的身以外,加上另外一部份看不见的受、想、行、识,合称为五蕴

五蕴――色、受、想、行、识。

1.     ――是物质物理的东西,地水火风也是,严格说来,色有三种意义:

显色――一切颜色等。

有表色――长短方圆等。

无表色――是作用的,抽象的,如说一个人的风度等。

2.     ――由生理上感觉到心理上的反应,感受的温度等。

 3.想――思想,绝不属于生理的部份。

  4.  ――这个字是借用《易经乾卦》而译,天行健之行。人死之后,一样在行,在转动,是为行蕴。修行如能除去普通的乱,才能体会到行蕴。再将行蕴空了,则近道矣。

5.     ――有鉴别的作用,是识别的意思,死后即是灵魂,活时则为神识。

关于识的问题,南北朝时百年间展开学术论辨,无神论、有神论,梁武帝也参加论辨(见《广弘明集》)。

5.     ――有鉴别的作用,是识别的意思,死后即是灵魂,活时则为神识。

关于识的问题,南北朝时百年间展开学术论辨,无神论、有神论,梁武帝也参加论辨(见《广弘明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 7:40:31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24 07:31 , Processed in 0.0765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