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任南红山文化网》考研探究红山诸古玉人文文化理路管窥[经]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来源

十二因缘讲的是三世因果,当时用印度的说法,称之为轮回。中国的十二地支,则称为循环。

宇宙的一切,都是十二因缘在循环,在轮转,不过当第二次循环时,与第一次的十二阶段,是不会完全相同的,果报产生了一种变异,佛学上称为异熟

在入胎时,是因无明而来,那里的中有身(科学上称其为灵魂,即旧的身死了,新的身尚未成),被业力推动,产生了。二千年前的《入胎记》,所讲的细节,比今天医学上的说法还要复杂。

大乘佛学中一篇原人论,谈论的人类的来源,认为无明的力量是缘,产生了行。

在唯识宗的论据,是由三种属于心不相应法的因素所构成:即等。

所谓心不相应法,是说不论人的心中怎么想,这个事情都是超过心而存在的。

”――太阳在照耀,地球在转动,都是一种势。

”――时虽不是绝对的,但是个人的感受却不能影响那另外存在的

”――是一种力量,明天如何,今天不得而知,但是有力量在推动着,却非主宰。
92#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流转

整个的佛学,可以用十二因缘法则解释,十二因缘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共是三世,也可以说是三个阶段的循环流转和轮回。

在范围上来说,大乘的说法,是扩大的观念,所谓三世流转,其范围广及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也就是说,一个欲界的生命,在未来可能流转到色界,一个无色界的众生,老死后也可能到流转到色界,一切的众生,就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流转中,在三界六道中轮转。

无明

名色

六入

老死
93#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佛学上所讲的成佛,就是证悟,在实证上,是彻底破除了十二因缘中的根本无明

如果能一刀打开贪瞋痴的老根,即是顿悟。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则用修行的方法,逐渐进入薄地。能够多多体贴他人,原谅他人,包容他人,就是渐修的入门,将来自会顿悟。所以顿渐是不能分开的。

禅定的修法也是破除无明――贪瞋痴。证道之后,十二因缘都消除了,因为不起现行,业力一扫而空。

如果不能证悟的话,从十二因缘的老死,再起无明

现在修行的路线,是从返修到。在禅定的时候,返视自己,从6(触)到10(有)能除掉多少,能够消除到(打坐时腿麻脚酸就是触),再修六入等,最困难消除的,就是无明。等到这三种消除了,修道就成功了。
94#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空有之争

整个佛学的研究,都在之中,所以常常听见对” “二者之争论。

禅宗讲求空,被认为是空宗,有些人甚至认为空是外道。

密宗的修法,注重形式,被认为是有,结手印,念咒,一切供养极尽复杂豪华,处处是有,穷人甚至修不起密宗。

净土念佛派,也被认为是有。

这些空有之说,实际上都是一种教育方法,并不涉及佛学的基本理论。
95#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佛学的教育方法,极为可观,各宗派方法不同,均甚伟大。可惜,不论空宗有宗,目前均在宗教的灰色内衣下进行。如果能用新时代的教育分类,对人类的贡献必定不可限量。

除掉涉及教育方法的空有不论,唯识学、法相宗将整个佛学整理综合,归纳为一百种。

真正佛学的,并非指打坐而言,所指是形而上的本体,不是现状。

透过自己的身心,了解原来的本体,是

是一体的。

《大智度论》,由性宗――空宗,形而上的本体(第一义悉檀)讲起,这本书文学气息很高,文字洒脱,翻译的又好,因为中国人天生爱好文学,所以容易契入这本书。

至于《瑜伽师地论》,是以极为科学化的,逻辑化的方式而写,过于精详周密,不合中国民族性,看时可能比较困难。(每天一讲以上为第六讲,为连贯,请勿跟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3 8:09:57编辑过]
96#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讲

大乘在那里

在整个佛法之中,所讲的,事实上都是小乘佛教。

佛法各宗派,均以小乘为基础,其修持的方法,都是断惑证真。即断除心理上的结使,证到真如本性之体。不论任何一派,所修持的目标都不出这个范围。

中国文化中提到佛学时,统称中国的佛法是属于大乘的,不承认小乘在中国文化中的存在。但是,所谓大乘者也,事实上大不起来。
97#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大不起来?

因为真正的大乘佛法,处处都要牺牲自己。举例来说,天下雨了,有一个人对你说,他在这里听讲要你回家替他拿伞,你就要无条件的照办,舍己为人。

请问这件事办得到吗?

在学佛功夫没有相当基础时,大乘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任何的佛法,都必须以小乘为基础,就像是一个大建筑物之中,我们不可轻视任何一粒沙子或一块石头,因为这些沙石,正是构成这个建筑的基本。

所以,大乘佛法是建筑在小乘佛法上的,没有小乘佛法,也就谈不到大乘了。
98#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20:59:00 | 只看该作者

缘起和性空

稍稍涉猎佛法的朋友们,一定都听到过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两名话,这是大小乘佛学所共有的理论。

观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以及人的喜怒哀乐等等,无一不是从缘而生,也无一桩事是单独忽然孤起的。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手表是如何产生的?因为有了金属的零件,有了技术工人,有了手表工厂,这一切的因缘凑合起来,一支手表诞生了,这是因而起。

可是在这支手表未造以前,这个手表是没有的,是不存在的,这支表根本是空无一物,没有自性的,这就是它本来性空的道理。

在《易经》来说,称之为变易,等于在十二因缘中,都系连锁性的生起,而事物的本身,并无单独的性质存在。

这就是缘起性空和性空缘起的道理。
99#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20:59:00 | 只看该作者

无风不起浪

我们内在的思想,究竟从何而来?我们每天的第一个念头,又是从哪里来的?

再仔细检查,我们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这个念头又是从何而起?有谁能够预先知道自己每天的第一个念头?又有谁能够控制自己的第一个念头呢?

根据唯识宗的学理,一念缘起,是境风生识浪,然后连续的偏差思想,像波浪一样,一个连接一个,永无休止。

就像一池春水,本来平静无波,忽然吹来一阵微风,水上就起了涟漪。或者忽然地震了,水上也起了波浪。总之,没有风和外来因素的缘故,波浪是不会起来的。

我们的念头,正像一池春水,也是因境风而起,能够使念头起来的,都像是池水兴波一样,属于境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3 21:04:15编辑过]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击破连锁

第一个念头起来之后,即刻缘到第二个念头,接着就一个一个的连下去。

我们的心理状况,就像许多小圆圈,每一个念头都构成一个小圆圈,一个小圆圈连到另一个小圈。

每一个小圆圈,本来都不存在,但是却构成了的心理状况,成为一个大圆圈,不停的在循环下去,就像右面的图:(图暂缺)

奇怪的是,我们明知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但是却不能断念,不能击破这个大圆圈。

问题是,怎样来击破一个圆圈?

初步的方法,是分析自己的念头,将恶念转变为善念,任何的修法,包括儒家的修身,反省,都是将恶念转变为善念的做法,就连西洋文化宗教也不例外。中国较早时期的功过格,记录自己一日的行为,善事记一红点,恶事记一黑点,逐日记载反省,甚至在祖宗神位啼泣悔过,都是改变心念的修法。

这里所谈到的善恶,不是属于观念问题的善恶,但却是与戒禁取见有关的。

另外反省时要注意的,善念也常是由贪瞋痴而引起的。举例来说,自觉应对某人慈悲,实质上是一种自以为比某人强的我慢心理。有人又会说,自从学佛后,做生意都要亏本,这也是一种疑的心理。事实上,做生意亏本,一定是该全力以赴时,自己松懈了,属于选择不善。

能够击破心念的连锁,就是断惑得果。在唐宋以前,实证得果位的人很多,那些种种不同姿势得定的罗汉或仙人,都能达到空,属于得果位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3 13:27 , Processed in 0.0747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