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馆藏]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陈列、解说(重新发图)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0:52:12 | 只看该作者


觚颈所饰蕉叶纹,是由头朝下的蝉纹组成。
49
黄觚
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这是一件美得令人窒息的商觚。
        此器喇叭口,高圈足,中间细腰可以把手。口部和颈部饰三角形变形兽纹,中腹部饰两组对称的龙纹。尤为特殊的是在圈足上的曲角龙纹采用透雕的样式,装饰性极强,同时也显示出极为高超的铸造技术。
        觚是一种出现得很早的饮酒器。在出土的属于早商时代的器物组合中,人们就已经能常常见到觚与斝、爵所组成的标准的“三件套”成套地出土,成为早商时代的酒器的标准组合。早商的觚体型较粗而矮胖,至中商以后高度不断增高,同时中腹渐细,逐渐成为体态修长匀称的器形。觚从这时起具有了典型的三段式造型,即喇叭形外侈的敞口和圈足(亦可称为上腹和下腹),以及较细的中腹——而在早商时代的觚上,中腹常常是较明显突起的鼓腹,可见形态变化之大。这三段之间常常有明显的分隔区域。在中腹与下腹之间的分隔带上,还常常象早商那样铸出十字形的镂孔。而实际上,觚的下腹部并不是真正的“腹”,而是圈足的一部分,因此也常被称作是“假腹”。因为透过这些十字形的镂孔,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觚的器底(即内底,是从器表看不到的器底,只能从中腹与下腹之间的十字形镂孔,或者从觚底圈足向上看才能看到)实际上是中腹的底部,而不在下腹的底部,它离地面其实是有相当的高度的(在后面所贴的一件觚的图片上会有清楚的显示)。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防止潮湿的水汽把觚底锈蚀,与建筑中为了防潮而使用底层支架把屋底悬空起来的所谓干阑式建筑有异曲同工之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4-4-26 11:24:4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馆藏,谢谢玉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2:46:36 | 只看该作者


再上两件鼎盛期的重器。

50
龙纹扁足鼎

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通高31.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4.85千克

                 扁足鼎,传世和出土均很少。此鼎立耳、方唇、圆底,与其它商代晚期的扁足鼎一样,这件扁足鼎也是浅腹,器身的花纹抽象而神秘,下置三个龙形的扁足。每一个扁足既薄又宽,且两面都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这种扁足的设计使鼎的支撑点缩小到最底限度,但整个鼎却具有很好的稳定感,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鼎的腹部饰长鼻兽纹,图案结构别致协调。这件鼎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很和谐,纹饰繁缛富丽。三条夔龙变足格外生动,与鼎腹的精美卷云纹和雷纹相映成趣味。如此清晰,如此灵动,构思非常巧妙,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
          扁足鼎在鼎的分类中归入异形鼎一类,是温食器,用于加热食物的,因此后来从这类鼎中又演变出一种改进型的高级版本,在扁足下加了一个箅盘,带有镂空的箅孔,用于漏炭灰。这种在扁足鼎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温鼎至少有好几件,山西博物院所藏、曲沃县北赵村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的晋侯温鼎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扁足鼎的起源很早,早商已有,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有一具夔足鼎,郑州商城也有类似的扁足鼎出土,但是都是深腹的鼎,扁足较短而足较直,足尖尖锐而不上翘——整个足部形似尖锐的水果刀或匕-首,鼎身也没有过多的纹饰作装饰,与晚商和西周早期的浅腹、具有修长的卷足、通体遍饰华丽繁缛纹饰的扁足鼎相比显得寒酸朴素多了。
         虽然在西周的用鼎制度中扁足鼎并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其非常有特色、有个性的造型,仍然非常吸引人。属于晚商殷墟中期的妇好墓,出土的完整的各类鼎共有32件(不包括破碎不完整的残片),其中就有不少扁足鼎。江西新干大洋洲晚商大墓(有说是窖藏或祭祀遗址,今且从发掘报告的观点认为是墓葬)所出铜器,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而特别是出土了较多的形式各异的扁足鼎,非常精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2:48:26 | 只看该作者


52
亚fu方罍(fu字打不出来,网上一般用“夫”代替。)

商代晚期 前13世纪-前11世纪
高53厘米,口沿纵长17.2厘米,横长20.1厘米

          罍(leǐ)是大型盛酒器,使用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罍有方体和圆体两类,一般均有盖,作小口、短颈、圆肩、深腹、腹壁斜直,有圈足或平底两种形式。肩的左右两侧有鋬,腹部正面的下部通常也有一个较小的鋬,或称之为鼻,可作倾倒酒液时提力之用。无论方罍或圆罍,其最大径都在器肩与器腹的连接处。西周时期有的圆罍器径较大,腹下不设鼻,肩部两鋬内多套铸有大环。
           亚夫方罍由于放置于棺椁之间,受到朱砂侵染而通体成红色。其铭文位于颈部内壁,共两行。右侧文字尚未得到解读,左侧外部为一“亞”字,内部为一“夫”字, 表明器主族徽“(fu)”,因此命名它为“亚(fu)方罍”。这件罍具有厚重的形态,雄奇瑰丽的纹饰,表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器的四角和每面中线处设宽厚的棱脊,肩部置兽首耳,腹部正面下方置一兽首鋬。
          亚夫方罍,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精美华丽的纹饰。纹饰从内到外共三层,自上而下分为四大段,六小段。第一大段为口部凤鸟纹。另外可以从口部很清晰的看到纹路的三个层次首先是云雷纹做底纹,之上是主体凤鸟纹,再上就是凤鸟纹上的纹饰。第二大段为肩部的夔龙纹.第三大段第一小段为腹部的凤鸟纹;第二小段是整个纹饰的双角高耸、獠牙突出的兽面纹;第三小段是外卷角兽面纹。第四大段为圈足上的凤鸟纹。  
        亚(fu)方罍的纹饰繁复精细,具有神奇诡秘的气息,属于典型的商朝青铜器风格。是商代青铜器中的杰作,极为珍贵,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铸造工艺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2:5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8-1-24 00:18 编辑


下面再上一组鼎盛期的灌酒器“斝”(音甲)
57
兽面纹斝
商代晚期 前13世纪-前11世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2:52:53 | 只看该作者


58
兽面纹斝
商代晚期 前13世纪-前11世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2:53:50 | 只看该作者


59
兽面纹斝
商代晚期 前13世纪-前11世纪
高48.2cm,口径22.6cm,重5.66kg
帽形顶极高,从整体比例来看,足部似乎略短,但仍很有气势,在造型艺术上也是一种尝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2:55:20 | 只看该作者


60
亚其斝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世纪
高29.5cm 口径16.5cm,重3.38kg
低体袋腹斝是青铜斝的最晚形制,鋬内侧铸铭文二行七字,内容为作器人亚其(该字为上已下其)为其母作祭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2:5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8-1-24 00:19 编辑


62
本组鼎盛期的灌酒器“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2:59:22 | 只看该作者


下面上一组鼎盛期的盛酒器“彝”(念yí)
63
鼎方彝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此器的器盖各有1字铭文“鼎”,盖身装饰有多层浮雕的兽面纹,盖部的兽面纹呈倒置状,配合器身上大下小的造型,和谐贴切,体现了商人高超的设计思想。
              彝是大型盛酒器,并作为礼器以其显赫的地位和精美的造型著称,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为酒器中所谓的“庙堂之器”。与鼎合称“鼎彝”,泛指青铜礼器。
             方彝是宋人以这类器形体作方形而确定的称谓,至今沿用。有个别为长体有肩式,似二方彝合并,称之为偶方彝。青铜的方彝出现于商代晚期,此酒器流行于商周之际,形制多是高四方体,四面坡屋顶形的盖,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4 22:34 , Processed in 0.0536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