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馆藏]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陈列、解说(重新发图)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3:03:32 | 只看该作者


兽面纹斝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不仅锥足明显地粗壮,而且伞状柱上也出现了纹饰,装饰效果渐趋繁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3:04:47 | 只看该作者


兽面纹斝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3:06:18 | 只看该作者


饕餮纹束腰袋足斝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腰部装饰有连珠纹.这件饕餮纹(兽面)斝可是登上过国家钱币的青铜重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3:07: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4-4-26 03:31 编辑


饕餮纹束腰袋足斝

31.3厘米,口径18.4厘米,重1.8公斤。

           这是一件 属于商代中期的器物。以兽面纹为主要装饰的斝,所以命名它为“兽面纹(饕餮纹)斝”。斝是用于盛酒举行祼礼之器物,兼可用以温酒。
      这件斝上装饰有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兽目突出,以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细密夸张的线条突出神秘庄重的风格。

参见:
煮酒论青铜之兽面纹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3:15:1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再上一张盛酒器 “壶”

20
兽面纹壶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椭圆形壶,长颈,深垂腹,双贯耳、圈足。颈饰弦纹,身饰虎首、牛首二组兽面纹、龙纹,足饰云纹。
       壶主要作祭祀和禮儀、宴享活動的禮器,也可作盛水器。现在所知最早的壶是商代中期的,直至汉代壶仍然是较常见的青铜器之一。由于壶的使用时间较长,其形制变化也就比较多。
       壶的基本形制是圆形或扁圆形,也有方形或椭方形,有盖,肩上有环套接提梁。也有个别壶没有提梁,仅在壶肩设一对环,估计当时是直接用绳索作提梁,由于时间久远,绳索早已朽烂无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3:32:30 | 只看该作者


兽面纹尊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张雪庚先生捐赠
              这件尊口部侈大,超过肩径,肩部丰圆突起,圈足较低,是商代早中期常见的式样。此尊的肩部有三个牺首,体现了商代中期铸造技术的发展。肩腹部兽面纹精丽工整,结构紧密,兽目及躯体上与方整齐排列的羽状纹饰更见绵密精细的气质。但整个图象仍有强烈的抽象感和神秘感,兽面的主干和地纹没有明显的区别。

延伸阅读:
张雪庚:历经坎坷的古董大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3:33:51 | 只看该作者


兽面纹鼎
商代早期 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鼎圆体,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微敛、折沿、大立耳、浅腹。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点。颈部饰兽面纹,无地纹.
           鼎”常见器形为圆腹、两耳、三足、呈盆、盂状,也有少量呈斗状的四足方鼎。一般都较厚重。人们在尊崇鼎的价值的时候,常常忘记了它本来的用途,其实它是一件炊器,多用于祭祀或典礼时盛煮鱼猪牛羊肉等食物,相当于现在的锅。             扁足鼎被归入异形鼎一类,被认为是温食器,用于温羹,在鼎的大家族中不占多数,但是颇具特色。这件早期的扁足鼎与郑州白家庄、黄陂盘龙城出土的早期扁足鼎在造型、装饰上都差不多,纹饰较简单。其扁足上的纹饰似是由云纹构成的夔纹。早期的扁足鼎都是深腹圜底,进入鼎盛期后鼎腹则显著地变浅,成为钵状的半球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3:34:31 | 只看该作者


兽面纹鼎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这件商代中期的鼎,鼎耳仍然是早商时流行的立耳。此鼎相对于早商的鼎而言最大的变化在于鼎足部分。虽然仍是锥足,但却已有逐渐向柱足演变的趋势,足尖已不象早商的鼎足那样尖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3:35:07 | 只看该作者


兽面纹鬲(念li)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口径14.6厘米,高19.2厘米。
               鬲腹饰卷角型兽面纹,兽目巨大,图案条纹粗犷,结构复杂,构图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器壁均匀而薄。在商代中前期青铜鬲中以这件器物最为精致。
         鬲是古代煮饭用的炊器,可用于炊粥,兼可用于盛放肉食。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3:36:12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篇:鼎盛期青铜器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於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徵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庄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体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艺术第一次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虽然各有特点,但具有更多的共同点。最突出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器物的造型设计上,例如卣、觥、尊等,器形本身已成为一件完整的立体雕塑。这种造型艺术与实用性相结合的风格,一直延续到青铜艺术的衰退期。艺术装饰趋于复杂化,在庄严而瑰异纷繁的纹饰中,最能概括时代风格的,是常见的采用夸张艺术手法的兽面纹。它的要素是巨目、裂口,额鼻部分成直线突起,多有一对利爪,两旁有对称的张开的身躯。这些都形成定式,而角的形状最富于变化,通常所见有内卷角、外卷角、平置角、曲折角、分枝角等。艺术装饰的另一特点,则是在一个图案单位上除了主体纹饰以外,常以各种动物形象作为陪衬,一器少者二三种,多者可达七八种,有的甚至更多,使器上无空隙处。纹饰的物象形态狰狞可畏,既庄严神秘,又富有生气,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这种物象构成了我国古代礼器装饰的传统特点。鼎盛期铭文书体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巾的重要阶段。书体结构尚未脱尽图形文字的形态,笔画中常以细笔和粗笔相间,证明书写者已注意行款章法的联系。铭文中载有许多氏族的徽记,则是研究当时氏族方国志的重要资料。此时的铭文不仅是记录思想和语言的工具,而且已成为青铜器独特的艺术形式。
        鼎盛期的青铜器,每一件器物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件器物都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开篇就是两件鼎盛期的重器,先上第一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4 22:40 , Processed in 0.0512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