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馆藏]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陈列、解说(重新发图)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5:10:25 | 只看该作者


157
秦公鼎

春秋早期 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高47厘米,口径42.3厘米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出土,
            立耳折沿,浅腹略鼓,平底,兽首蹄足,颈腹饰兽身交连纹,立耳外侧饰鳞纹,腹内壁铭文6字,记秦公作此鼎。
            上海博物馆通过重金抢救回来的秦公鼎可谓鼎鼎有名。该鼎明确标明主人的身份为秦公,因此而将秦始皇祖陵千古谜团揭开。
        上海博物馆收藏秦公鼎共四件。专家介绍,在陪葬的各种食用礼器之中,鼎是很重要的。国内所发现的秦公鼎风格一致,纹饰略有不同,可以认定是一套列鼎,当时墓葬中一共有几个鼎目前还是个谜。尽管出土于甘肃,但它们带有明显的秦地风格:底腹大于口、颈部。
        根据西周的列鼎制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或一鼎。春秋早期仍沿用西周的礼制。从目前发现的秦公鼎秦公簋来看,出土时肯定还有散失的青铜器,因为按照周朝的礼制,秦公的规格应该不少于五鼎、四簋。
       从簋的口沿上看,这两件簋的盖子已经散失。另外,垂鳞纹鍑也是较少见的食用礼器之一,十分珍贵。这几件青铜器之所以厚重大气、不潦草,是因为制作于春秋早期,还带有周朝的气派。到了春秋中晚期,礼崩乐坏,青铜器在造器上就有些潦草、粗糙了。
       铭文为行款右行
      秦公墓出土青铜器中多数有“秦公”或“秦子”铭文,是研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秦国历史的珍贵资料。此外,鼎上的铭文排列很特殊。一般发现的青铜器铭文的行款多是竖排左行书,而这件却是行款右行,比较少见。
      1993年秋,甘肃省西和先公安局缴获了一批盗自礼县大堡子山墓的器物,其中铜鼎可以辨识出个体的有7件,但形制相同。1994年以来,海外陆续出现了“秦公乍铸”铭文的青铜礼器,许多学者将其与礼县大堡子山墓联系起来。上个世纪90年代被盗走的秦公鼎流失海外后被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重金买回,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后,考古学术界对礼县秦早期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考古发掘就一直没有间断。1997年,距大堡子山东南方5公里的圆顶山发掘出了秦贵族墓葬,并出土了大量珍贵铜器。
      流失海外的秦公鼎铭文“秦公乍铸”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缴获的被盗文物铭文相同。大堡子山位于礼县城东约26华里处的西汉水北岸,因山上筑有土堡而得名,礼县大堡子山从此闻名遐迩。
      后来经过8年多时间的发掘和研究论证,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礼县也被认定是中国古代重要史书《史记》所记载的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至此,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的两大千古谜团终于大白于世。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完成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因此,秦族、秦文化的发展史也成为海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1974年,陕西兵马俑及秦始皇陵被发现后,引起了海内外的强烈轰动。众多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研究,指出秦人应有四大陵园区,并努力寻找它们的所在地。到1987年,秦人四大陵园中的二、三、四陵园,即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和始皇陵园都在陕西先后被发现。但秦人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在哪里,却始终无从得知。
      从1994年起,众多考古专家经过分析考证,纷纷得出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的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5:1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8-4-12 08:54 编辑


158
蝉纹壶

西周晚期 西周晚期 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9:53:19 | 只看该作者


160
叔硕父方甗

西周晚期  
通高45.8、口长30.5、口宽23.3厘米,重10.4公斤
李荫轩先生 邱辉女士捐赠
            连体式,长方体甑,侈口敛腹,口沿上有一对立耳;鬲部分裆鼓腹,足下部近似蹄形,腰内有箅。口沿下饰重环纹,腹饰波曲纹,鬲腹饰目纹。
       内壁铸铭文12字(其中重文2)铭文释文为□(叔)硕父乍(作)旅뗜(甗),子子孙孙永宝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9:54:24 | 只看该作者


161
龙纹甗

西周中期 公元前11世纪末-前10世纪
高38.5cm  口径27.9cm 重4.85kg
             敞口外翻,上立两耳,鬲足细长,颈部饰回龙首纹一圈,鬲的腹部饰牛角兽面纹。商末和西周的甗,鬲部以牛角兽面纹为装饰的很常见,但牛首有简繁不同的表现形式,此为较为复杂的一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9:55:04 | 只看该作者

162
晋伯隆父甗

西周晚期
通高42、口径30.7厘米,甑高22、鬲高23厘米,重10.25公斤
1992年自香港徽集
         甑鬲分体式,甑作敞口翻唇,腹下部内收,有子口可合于鬲口之内,甑内底有镂孔作箅,甑腹两侧有一对附耳,各有两根短梁连于甑口;鬲侈口附耳,分裆三蹄足。甑颈饰变形兽体纹,鬲饰兽目纹。
        内壁铸铭文3行16字(其中重文1)铭文释文为晋白□(伯隆)父乍(作)宝献(甗),□(其)万年子子孙永宝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9:57:09 | 只看该作者


163
仲姞鬲

西周晚期 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通高11.3、口徑15.9釐米,重0.98公斤
       一组共三件,寬沿外折,束頸溜肩,弧襠,三足近似蹄形,與足對應的腹上各有一代條扉棱。通體飾直線紋。

【銘文】中(仲)姞乍(作)羞鬲,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9:58:33 | 只看该作者


164
芮公鬲

西周晚期
通高10.5、口徑15釐米,重1.45公斤。
                      寬平沿,矮頸,弧襠,三條蹄形足較矮,與足對應的腹上有扉棱。肩飾獸體卷曲紋,腹飾卷體夔龍紋。

  【銘文】内(芮)公乍(作鑄)京氏婦弔(叔)姬(媵)鬲,子子孫孫永用亯(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9:59:33 | 只看该作者


165
卷龙纹鬲

西周晚期 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通高16.9cm  口徑24.5,重2.49公斤
        分裆甚浅,不另设明显的足,这种形式的陶鬲在河南洛阳出土过,腹部设对称的卷体龙纹。此器的形制比较少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10:05:29 | 只看该作者

166
芮子鼎
春秋早期 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高18.4厘米,口径20.2厘米 重2.63kg
       侈口,束颈,鼓腹圆底,下置蹄足,足内侧凹陷,颈两侧设耳,颈部设兽目交连纹一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10:07:22 | 只看该作者


167
纪侯簋

西周中期
通高19、口径17.6厘米,重4.15公斤。
                     敛口翻唇,圆肩深腹,圈足低矮,且外侈,肩两侧有一对兽首衔环耳,盖上有圈状捉手。盖沿及器肩饰回顾式垂冠夔龙纹,腹饰瓦纹。
            盖、器同铭,各13字(其中重文1)铭文释文为己□乍(纪侯作)姜萦□(簋),子子孙孙其永宝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5 15:10 , Processed in 0.0552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