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馆藏]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陈列、解说(重新发图)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2:51:14 | 只看该作者


120
中铙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高14cm、口纵7.8cm,口横10.4cm,重0.7kg
李荫轩先生 邱辉女士捐赠
              体部饰粗犷的牛角兽面纹,执柄的下部铸一字: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2:52:05 | 只看该作者


121
兽面纹铙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高17.7cm、口纵8.5cm,口横12.8cm,重1.4kg
自上海冶炼厂废铜中拣选
                        体部饰牛角兽面纹,与一般铙的粗线条的兽面纹不同,粗线条中间高,两侧斜坦。此铙音质甚佳,音高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2:52:52 | 只看该作者


122
本组鼎盛期乐器“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2:5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4-4-28 12:56 编辑


上一张鼎盛期独立展柜的重器:

123
甲簋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世纪
传1927年陕西宝鸡戴家湾出土
通高29.8厘米,口径22.5厘米 重6.48kg
             西周簋数量甚多,早期一般沿袭商代的形式,中期开始变化较大,式样繁多,晚期又趋于定型化。
            整个西周时期,式样有着较多的发展。四耳簋和高圈足簋(有的两倍甚至三倍于普通圈足的高度)是西周早期新出现的形式。此外还流行方座簋,圈足下有一个方座,通常为双耳,也有四耳的,这一类型的簋一直沿用至战国时代。


唐祖诂先生 宋景文女士捐赠                    
         现在,在祖国南方一些大酒店、别墅、酒吧里,常常可以看到摆放着一件非常古朴庄重的青铜复制品——甲簋,它的原型就是党玉琨 1928年从戴家湾盗挖出的乳钉纹双耳方座簋,因器内有铭一字“甲”,所以后来人们又多称它叫甲簋。
      这件簋的原物现存上海博物馆,为唐祖诂先生和宋景文女士捐赠。唐祖诂先生是黄埔军校第十三期的上尉副队长,江苏镇江人,住在上海法租界思和路 35号,他是怎么得到这件甲簋的,不得而知。宋景文为其夫人。这件簋在宋哲元遗留下来的照片中有,在陈梦家保存的笔记中也有详细的尺寸和形状描述,但就是不知道下落。它后来在上海浮出水面后,经与上述资料相对照,证明就是党玉琨从戴家湾盗挖的。因此,现在在市面上往往看到的许多以此簋为原型的复制品甲簋,为了提高它的身价和可信度,达到以假乱真,也多标明是党匪 1928年从陕西宝鸡一个叫戴家湾的地方挖出。
       实际上,这件簋是戴家湾出土的 28件簋中唯一存世的一件,现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平沿,方唇,侈口,高角兽耳,下有方垂珥,深腹,高圈足,下有方座。口沿下及圈足部饰长尾鸟纹,腹部饰有尖状乳钉纹,方座四周饰夔、鸟纹,中间饰直棱纹。有铭一字“甲”,是器主之名。此方座簋是周初最华丽的样式之一。因其造型艺术精美绝伦,《中国美术全集》上收有图录。


126.jpg (57.17 KB, 下载次数: 12)

126.jpg

125.jpg (78.8 KB, 下载次数: 12)

12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2:57:53 | 只看该作者


127
母癸甗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世纪
通高50.2CM、口径31.3厘米,重5公斤
               甑鬲合铸式,侈口深腹,口沿上有一对绹索状立耳,束腰分裆,三足下部作圆柱状,腰间有一兽首鋬。口下饰三列云雷纹组成的环柱角兽面纹带。铭文字数,内壁铸铭文二行三字。 铭文释文为"*单母癸"。
       甗体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下部为分档的鬲,两部分相连。柱足细长。甑与鬲的相连处还有箅子用以让蒸汽通过。甗是一种蒸食器,类似于现代的蒸锅。其采用的加热原理也与现代的蒸锅相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3:00:06 | 只看该作者


128
穿行在商周青铜器的陈列中,赫然可见一座大鼎

129
德鼎

西周成王 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通高78cm、口径56cm、腹深35.4cm,重84.86kg
汪敬之、陈翔九先生捐赠
            敛口折沿,鼓腹圜底,一对立耳甚大,下设三条柱足。口沿下饰三组外卷角兽面纹,由两条夔龙组成,两侧配置倒置的夔龙纹,足上部饰浮雕状外卷角兽面纹。

【铭文】王易(锡德)贝廿朋,用乍(作)宝(尊)彝    铭文记载王赏赐给德二十串贝。

          德鼎是西周早期遗存的少数青铜大鼎之一。这一时期的鼎发现很少,在重视食器的当时,都是重器。德鼎的造型较商代晚期已发生变化,口部呈桃形,器腹微微下垂,平添沉稳的气质。鼎的花纹仍采用带地纹的兽面纹,但构图趋于简略,层次也不甚丰富,表现出周人独特的简约风尚。 
          汪梓宝(?-1998),字敬之,汪凤梁三子(同辈兄弟中排行第十一)。抗战前在汉口交通银行任职,抗战时撤退至重庆,胜利后到上海和他的朋友合办了一个矽钢片厂,解放后将厂交给了国家。1962年与陈翔九先生一起将一青铜器德鼎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此鼎为西周初年成王之器,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当年此鼎成为上海博物馆馆藏中的第二大鼎。德所作之器共有四件,其捐赠的便是其中之一,上海博物馆现藏有德鼎和德方鼎,另两件德簋、叔德簋流失在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3:01:24 | 只看该作者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大型盛饭器,它与簋配合使用,簋中之饭取自盂中。青铜盂最早见于商代晚期,形制一般为侈口、深腹、附耳、圈足,形体都比较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3:02:26 | 只看该作者


131
四羊首瓿(去声bù)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通高38.8cm、口径31.6cm、底径29.1cm,重14.24kg
                瓿是一种盛酒器.此瓿大口,短颈,广肩,深腹。肩部置羊首四具,间隔一鸟。腹部饰乳钉纹.圈足饰兽面纹,并有三方孔。整器体积宏伟,颇为壮观。被上海博物馆藏,大口,方唇,直颈,折肩,宽腹,高圈足上有三个大方孔。肩有四个高突的羊首,其貌威猛,间隔以鸟形棱脊,在羊首与鸟形棱脊之间饰龙纹。腹上部饰火纹与四瓣目纹相间隔的带状纹饰,下饰乳钉雷纹,并以联珠纹为下栏。圈足饰双角突出的兽面纹。此器体态宏伟,造型特点与装饰风格具有长江流域青铜器特征。瓿,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全器铜质矿化,生成碱式盐酸铜,然而表面光泽度保持良好,且呈翠绿色,此系红壤土层出土青铜器的表层的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2:51:15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再上一组鼎盛期的兵器

133
圆柱纹刀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世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2:52:02 | 只看该作者


134
龙首钺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世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5 09:08 , Processed in 0.0565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