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团队人类起源探索

   关闭 [复制链接]
491#
发表于 2011-5-30 13:25:00 | 只看该作者

神兽窫窳

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我们先给大家提供龙头山遗址的局部图片特此说明。
图片说明:东北萨满跳大神的太平鼓只是一张绷紧圆形鼓皮。天圆地方,这圆形鼓皮就算是天书了,跳神者另一只手拿鼓槌。萨满身穿乱七八糟的花衣裳,画花花脸,手中击鼓,口中唱词,蹦蹦跳跳。唱的应该是“太平调”。
龙头山遗址《窫窳》右手持一片画满符号的岩石可看作是法律文书、天条、承载远古法律信息的金球或古萨满的任意内容。左手的岩脉可看作是圣蛇、权杖或是或是鼓槌、、、、、、。因此窫窳什么都知道。
在山海经中女巫“窫窳”贯穿始终。而以上这些原始文化孑遗都可以在《龙头山窫窳遗址》找到巨大的原始依据。即东北萨满教的原始依据之一部
神兽
任南红山文化网考古 任南网科研组
有人认为:“在动物学意义的狮子进入中国本土稍晚些时候的东汉,人们已开始用石材凿刻狮子的形象。在四川雅安高赜墓前的石狮,建于东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狮,山东嘉祥县武氏祠前有一对石狮,其《石阙铭》明确记述了狮子凿刻的年代:“建和元年,太岁在丁亥,三月庚戌朔四日癸丑……孙宗作师,直四万。其意是石狮子由石匠孙宗凿刻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价值四万。石匠孙宗雕刻之狮所依据的显然非西域贡狮,因为作为普通百姓的孙宗是很难见到圈养于皇家苑囿里的真狮形象的,肯定另有所宗。”
遼山西侧《龙头山》,巴坟沟南六公里,海拔100,南北500,东西15公里。满布原始符号的卧姿四足兽,应该是中国狮子原型——窫窳。即中国的石狮子不是狮子也不是舶来品。
中国人知道狮子这种东西是很晚的事情,但是根据很早的《山海经》、衙门口神兽的名称并不是“狮子”而是《窫寙》。
山海经卷二西山经: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卷三北山经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柝鸠。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窥窳,其音如婴兒,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市々之鱼。食之杀人。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
有窫窳,龙首,是食人。”
山海经卷十一海内西经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如。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
山海经卷十海内南经: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硃葬于阴。
泛林方三百里,在东。
兕兕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
山海经卷三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兒,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市々之鱼。食之杀人。”
山海经之中有这么多窫寙,窫寙是什么?是多个还是两个?还是只有一个?,如果窫寙只有一个那么山海经中的许多窫窳实际只能是一个地方。鞍山大孤山西侧《龙头山》按山海经排列就是“窫寙”,窫寙两个字象形该山的东立面。窫寙两个字是一个山头两个形象。
衙门口的两个石狮子源于窫寙,石狮子是窫寙而不是“狮子”,山体的正面就是窫字,穴字是山体的轮廓,丰字是窫寙右臂上的石刻古易经文本即金球,刀字是窫寙左臂的权杖即圣蛇,大字是该山的正面轮廓。寙字也是该山的正面,两个瓜字是窫寙前胸,指的是一双乳房,故窫寙是雌的。窫寙二字是一头神兽。后来的窫寙成了一双,左边的一头有一球,球代表存储的文化内容例如可能是法条。右边的一头有一头幼崽意该兽为雌性。如果有两头窫窳那么原大孤山铁矿应该是其中的另一头,现另一头窫窳已无存。
窫寙这两个字除了山海经外基本没有他用,所以是山海经的专有字,也就是说是鞍山地区大孤山龙头山的专有字,就是汉字中窫寙两个字是龙头山发明的。龙头山的东立面结构就是窫寙两字。
与窫窳相关的词还有:恝置(不在意,置之不理)。恝然。吃总疯瘛,疭瘛chì 筋脉痉挛、昏厥、惊风、痫病、抽风、疯癫,泛指手足痉挛,抽搐,手足如角弓瘛疭疯狗。窫寙,灵恝,瘛疭这些词说明窫寙是跳大神的一种状态,手中的神器,跳神者的姿态。中国民间《舞狮子》其实舞的是窫寙。舞狮子的原型应该是跳大神的窫窳。窫窳本身就是撒满教中的《大神》。
山海经卷十六:“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JIA),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灵恝被说成是炎帝之孙“灵恝”应是一大巫,这位大巫名字所包含的信息说明,灵恝也来源于灵山,恝字信息是心之上有易经和权杖。灵恝应该是人祭品,互人是男女造人。互人一词是易经三才图的一种。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窳”指的是母猫。实物窫窳有两个大奶子而窳字有两个瓜。所以窫寙是雌性的,斯芬克斯也是雌性的,斯芬克斯兽身人面,窫寙也是兽身人面。斯芬克斯死过一次,窫寙也死过一次。斯芬克斯吃人,窫寙也吃人。斯芬克斯的模样与窫寙的模样相似,斯芬克斯小一些,斯芬克斯的位置是在路边,窫寙也是在天路路边,当然天安门前的狮子也是在上天路的路边。斯芬克斯的两爪之间有一块记梦碑,窫寙的右爪上有一块约200平米的古符号群,窫寙全身分布了许多原始符号群。斯芬克斯头上有一条圣蛇,窫寙左爪左臂上有一条石脉直到头上。斯芬克斯抓撒谎者,窫窳知人名,意从此路过者报假人名就会被窫窳吃掉,并且“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窫寙与司芬克斯存在诸多相同元素,德国的《内部拉星盘》,美洲的《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美洲和西亚都有金字塔。他们之间有没有传递关系,它们之间是否是同种文化。欧洲人认为他们的萨满教都是从西伯利亚传过去的,美洲的萨满教也被认为是从西伯利亚传过去的。那么如果说介于二者之间的辽东半岛古萨满文明是萨满教的原发地确有大批实物可做依据。
大家都看得出来这些文化实际应该是一个类型的东西。问题是难道山海经中的这个窫寙与东西方向埃及和墨西哥的两个文明真的有什么关联不成。全世界所有的萨满教都有一样的萨满教共同点所以都叫萨满教。我们拿出山海经遗址中的这位《窫寙》给大家看。由于山海经记录的是萨满教,所以在山海经哪里可能有一个世界文明的开始。这些近在咫尺的庞大遗址充满的是原始萨满的内容,有的符号群的年代可上溯到十万年,看来我们离找到萨满教的起源地已经不远了。
山海经卷九“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是一枚通天十字架,上面有一个太阳下面有九个太阳。(不赘述)山海经卷十五“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就是“十日”太阳在汤河源通明山北峡谷即“汤谷”中洗澡,通明山南河水就是大辽水,大辽水与太子河在通明山东侧交汇,大辽河就是汤河也是太子河。帝俊羲和的儿子们就是“十日”十日就是就是“太子”太子们的洗澡水就是太子河也是大辽河。帝俊与羲和在大十字架南北两翼,各约身长20公里。其中帝俊即“大漢”(另文)。
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看便知,这些遥远的,史无前列的巨大情况、伟大的场景都是原始萨满教。
萨满教被认为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由于没找到过原发地曾被认为没有原发地。世界诸多文化现象表明,这个萨满教与中国文明起源有最为密切关系。中国文明起源带有厚重的萨满教文化属性。有证据表明西伯利亚及欧洲等地萨满源于中国辽东半岛萨满。
所有萨满教跳大神者全力模仿的就是《窫窳》。窫窳在前述大十字架的西侧。找到了窫窳也就是找到了萨满教中真正的《大神》。
中国文明起源百万年的文化根系。它的主根系就在萨满教。
跳大神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跳神发生于人类旧石器时代后传播至全世界。但是为什么中国跳大神的全国只有东北多,狐仙蟒仙只有东北多?因为萨满教的原发地在东北
492#
发表于 2011-5-30 13:25:00 | 只看该作者
DSC_0029.jpg(288.39 K) 2011-5-30 13:11:27 DSC_003o5.jpg(417.99 K) 2011-5-30 13:11:27 DSC_0035.jpg(398.18 K) 2011-5-30 13:11:27
493#
发表于 2011-6-21 07:25:00 | 只看该作者
大开眼戒..............
49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5:38:00 | 只看该作者
《五十六种书》,一名《五十六种书法》,不分卷次,旧题唐韦续撰。韦氏生平事迹不详,编有《墨薮》二卷,此篇即载其中。篇冠小序,述汉字演进和实用有五易、八体,又言后汉东阳公徐安于搜诸史籍,得十二时书,皆象神形,复加三十三体而汇为此篇。篇目称《五十六种书》,系由五易、八体、十二时书、三十三体相加,去其五易、八体中重复述及 曾力 发表于 2011-6-28 15:31:00
唐代 韦续《墨薮?五十六种书》
《五十六种书》,一名《五十六种书法》,不分卷次,旧题唐韦续撰。韦氏生平事迹不详,编有《墨薮》二卷,此篇即载其中。篇冠小序,述汉字演进和实用有五易、八体,又言后汉东阳公徐安于搜诸史籍,得十二时书,皆象神形,复加三十三体而汇为此篇。篇目称《五十六种书》,系由五易、八体、十二时书、三十三体相加,去其五易、八体中重复述及之大小篆二种书,而得五十六之数。然其出典往往缺乏根据,分类也牵强附会,可作史料观之。宋朱长文称:“所谓五十六种书者,何其纷纷多说耶?彼皆得于传闻,因于曲说,或重复,或虚诞,未可尽信也。学者惟工大小篆、八分、楷草、行。
自三皇以前,结绳为政,至太昊,文字生焉。所以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以代结绳之政也。故字有六文:一日象形,“日”、“月”是也;二日指事,“上”、“下”是也;三日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考”、“老”是也;六日假借,“令”、“长”是也。又云字有五易:仓颉变古文;史籀制大篆;李斯制小篆;程邈隶书;汉代作草是也。其八体者:更加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传信是也(并大小篆为八)。后汉东阳公徐安于搜诸史籍,得十二时书,皆象神形,又加三十三体,共定五十六种书,列于后。
一、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
二、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用颁行时令。
三、黄帝史仓颉,写鸟迹为文,作篆书。
四、因卿云作云书,亦黄帝时也。
五、少昊金天氏,作鸾凤书,以鸟纪官,文章衣服,取象古文。
六、蝌蚪书者,因蝌蚪之名,故饰之以形,不知年代,或云颛顼高阳氏所作。
七、帝喾高辛氏,以人纪事,作仙人形书,车器衣服皆为之。
八、帝尧陶唐氏,因轩辕灵龟负图,作龟书。
九、夏后氏作钟鼎书,以钟鼎形为象也。
十、殷汤时仙人务光作倒薤书。
十一、周文王时史佚作虎书,有虎不害人,名驺虞,因兹始也。
十二、周文王时赤雀衔书集户,武王时丹鸟入室,以二祥瑞,故作鸟书。
十三、周法鱼书者,因素鳞跃舟所作。
十四、填书者,亦周之媒氏作,魏韦诞用题宫阙,王庾、王隐皆好之。
十五、大篆书,周宣王臣史籀所作也。
十六、复篆者,亦史籀所作,汉武帝用题建章阙。
十七、殳书者,伯氏所职。文记笏、武记殳,因而制之。
十八、小篆者,周时所作,汉武帝得汾阳鼎,即其文也。
十九、仙人篆者,古者所有,李斯善辨古文字,改为篆形也。
二十、麒麟书者,鲁西狩获麟,仲尼反袂拭面,称吾道穷,弟子申为素王纪瑞所制书。
二十一、转宿篆者,宋司马以荧惑退舍所作也,象莲花未开形也。
二十二、虫书者,鲁秋胡妻浣蚕所作。
二十三、传信鸟迹者,六国时书节为信,象鸟形也。
二十四、细篆者,李斯摹写始皇碑序,皆用此体。
二十五、小篆者,李斯删古文,始皇以祈祷名山皆此书。
二十六、刻符书者,鸟头云脚,李斯、赵高并善之,用题印玺。
二十七、古隶书者,秦程邈狱中变大篆所作,始皇嘉焉,拜侍御史。徒隶之书,今正书也。
二十八、徒隶之书,因程邈幽囚为徒隶书也。
二十九、署书者,汉萧何所作,用题苍龙、白虎二阙。
三十、稿书者,行草之文也,晋卫瓘、索靖善之。
三十一、气候书者,汉文帝时令蜀郡司马长卿采晨禽屈伸之体、升伏之状,象四时为书。
三十二、芝英书者,六国时,各以异体为符信所制也。
三十三、灵芝书者,汉代有灵芝三种,植于殿前,遂歌《芝房之曲》。
三十四、金错书者,古之钱铭,周之泉府,汉之铢两刀布所制也。
三十五、尚方大篆者,程邈所述,后人饰之斯法焉。
三十六、鹤头书者,与偃波皆诏版所用,汉尺一之简是也。
三十七、偃波书,即版书,状如连文,谓之偃波。
三十八、蚊脚书者,尚书诏版也。其字仄纤垂下,有似蚊脚。
三十九、垂露篆者,汉章帝时曹喜作也。
四十、悬针篆者,亦曹喜所作。有似针锋而名,用题《五经》篇目。
四十一、章草书者,汉齐相杜伯度援稿所作,因章帝好焉。韦诞谓之草圣。
四十二、飞白书者,蔡邕待诏,见门下吏垩帚成字所作。
四十三、一笔书者,张芝所制,其状崎岖,有循环之状。
四十四、八分书者,王次仲所作,魏仲繇谓之章程书。
四十五、蛇书者,鲁人唐终梦蛇绕身,寤而作之。
四十六、行书者,正之小讹也。钟繇谓之行押书。
四十七、散隶者,卫恒所作,迹同飞白也。
四十八、龙爪书者,晋王右军所作也。
四十九、稿及行隶者,钟繇变之,羲、献好之。
五十、八体书者,二王重变隶及稿体所作也。
五十一、草书者,王羲之饰古,亦甚善。
五十二、虎爪书者,王僧虔拟龙爪所作也。
五十三、鬼书者,宋元嘉中,京口有人震死,臂上有篆,似八分书也。
五十四、外国胡书者,阿马鬼魅王之所授,其形似小篆。
五十五、天竺书者,梵王所作《涅槃经》,所谓《四十二章经》也。
五十六、花书者,河东山胤所作。
文章来源: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49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49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49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5:45:00 | 只看该作者
49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20:48:00 | 只看该作者
一、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 二、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用颁行时令。 三、黄帝史仓颉,写鸟迹为文,作篆书。 四、因卿云作云书,亦黄帝时也。 五、少昊金天氏,作鸾凤书,以鸟纪官,文章衣服,取象古文。 六、蝌蚪书者,因蝌蚪之名,故饰之以形,不知年代,或云颛顼高阳氏所作。 七、帝喾高辛氏,以人纪事,作仙人形书,车器衣服皆为之。 八、帝尧陶唐氏,因轩辕灵龟负图,作龟书。 九、夏后氏作钟鼎书,以钟鼎形为象也。 十、殷汤时仙人务光作倒薤书。 十一、周文王时史佚作虎书,有虎不害人,名驺虞,因兹始也。 十二、周文王时赤雀衔书集户,武王时丹鸟入室,以二祥瑞,故作鸟书。 十三、周法鱼书者,因素鳞跃舟所作。 十四、填书者,亦周之媒氏作,魏韦诞用题宫阙,王庾、王隐皆好之。 十五、大篆书,周宣王臣史籀所作也。 十六、复篆者,亦史籀所作,汉武帝用题建章阙。 十七、殳书者,伯氏所职。文记笏、武记殳,因而制之。 十八、小篆者,周时所作,汉武帝得汾阳鼎,即其文也。 十九、仙人篆者,古者所有,李斯善辨古文字,改为篆形也。 二十、麒麟书者,鲁西狩获麟,仲尼反袂拭面,称吾道穷,弟子申为素王纪瑞所制书。 二十一、转宿篆者,宋司马以荧惑退舍所作也,象莲花未开形也。 二十二、虫书者,鲁秋胡妻浣蚕所作。 二十三、传信鸟迹者,六国时书节为信,象鸟形也。 二十四、细篆者,李斯摹写始皇碑序,皆用此体。 二十五、小篆者,李斯删古文,始皇以祈祷名山皆此书。 二十六、刻符书者,鸟头云脚,李斯、赵高并善之,用题印玺。 二十七、古隶书者,秦程邈狱中变大篆所作,始皇嘉焉,拜侍御史。徒隶之书,今正书也。 二十八、徒隶之书,因程邈幽囚为徒隶书也。 二十九、署书者,汉萧何所作,用题苍龙、白虎二阙。 三十、稿书者,行草之文也,晋卫瓘、索靖善之。 三十一、气候书者,汉文帝时令蜀郡司马长卿采晨禽屈伸之体、升伏之状,象四时为书。 三十二、芝英书者,六国时,各以异体为符信所制也。 三十三、灵芝书者,汉代有灵芝三种,植于殿前,遂歌《芝房之曲》。 三十四、金错书者,古之钱铭,周之泉府,汉之铢两刀布所制也。 三十五、尚方大篆者,程邈所述,后人饰之斯法焉。 三十六、鹤头书者,与偃波皆诏版所用,汉尺一之简是也。 三十七、偃波书,即版书,状如连文,谓之偃波。 三十八、蚊脚书者,尚书诏版也。其字仄纤垂下,有似蚊脚。 三十九、垂露篆者,汉章帝时曹喜作也。 四十、悬针篆者,亦曹喜所作。有似针锋而名,用题《五经》篇目。 四十一、章草书者,汉齐相杜伯度援稿所作,因章帝好焉。韦诞谓之草圣。 四十二、飞白书者,蔡邕待诏,见门下吏垩帚成字所作。 四十三、一笔书者,张芝所制,其状崎岖,有循环之状。 四十四、八分书者,王次仲所作,魏仲繇谓之章程书。 四十五、蛇书者,鲁人唐终梦蛇绕身,寤而作之。 四十六、行书者,正之小讹也。钟繇谓之行押书。 四十七、散隶者,卫恒所作,迹同飞白也。 四十八、龙爪书者,晋王右军所作也。 四十九、稿及行隶者,钟繇变之,羲、献好之。 五十、八体书者,二王重变隶及稿体所作也。 五十一、草书者,王羲之饰古,亦甚善。 五十二、虎爪书者,王僧虔拟龙爪所作也。 五十三、鬼书者,宋元嘉中,京口有人震死,臂上有篆,似八分书也。 五十四、外国胡书者,阿马鬼魅王之所授,其形似小篆。 五十五、天竺书者,梵王所作《涅槃经》,所谓《四十二章经》也。 五十六、花书者,河东山胤所作。 .
499#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2:34:00 | 只看该作者
500#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4:30: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在辽东半岛鞍山、辽阳、海城地区《遼山文化》考古发现与考古研究取得了划时代的重大突破
任网考古组
自古辽东半岛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地理条件十分特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们就在这里针对历史上记载的《辽山》千山、千华山等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的探索工作。
许多年来任网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在辽东半岛腹地努力工作并取得重大进展。截至目前共发现:1、大型史前石雕火和水一组,2、石棚若干,3、古民居若干处,4、石雕孕妇像五座,5、大型古石龟六组十三尊,6、古石龙若干条,7、古符号群数百群,8、古大小辽河,9、古大小辽河源,10、华表山华表。11、古辽山,12、辽山黄泉路,13、大型女祖九处、14、男祖两处,15、大型巨石阵六处,16、巨型石人三处,17、大型“神兽”一处,18、古祭祀场数十处,轩辕国和昆仑山。19、极其振奋人心的,目前尚不便于公开的若干情况。
已知年代的上限,根据遗址中天文图中所标明的天文现象,这是一些遥远年代的天文现象,它们的存在应不低于十万年。
总占地面积不低于1100平方公里。其中古符号群任网公布发现七年后被辽宁考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列为最神秘发现。鞍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海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秉琦认为:
“渤海即古人所谓“海”,犹如“河”即今之黄河。“环渤海”既指辽、滦、大小凌、海河、黄河等所注入之海,又指辽东、胶东、朝鲜三半岛甚至包括日本列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及其腹地。它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地位,既可统属在广义的中国北方,又可统属于中国面向太平洋的(环太平洋)重心位置,它是打开东北亚(包括中国大东北)的钥匙,又是连接东南沿海的龙头。渤海是中国海,有如欧洲人视地中海为自己的海一样。如果从这样的范围和概念来理解“环渤海考古”的提出,那么,不仅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胶东考古”和面向渤海的“青州考古”,以及从辽西走廊到京津、冀、鲁的沿渤海地区要包括在内,而且广义的北方考古、整个东南沿海地区考古、晋文化考古等都与之有关,从而使环渤海考古成为一个带动全局的课题。环渤海考古应置于东亚、东北亚以至环太平洋这样一个更为广阔的学术背景下,用区系的观点探讨有关诸文化区间的关系。”进一步从环渤海考古提出提出“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新课题。”自1986年正式倡议这一课题。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山海经也谈“环渤海”:例如山海经讲了注入渤海的五条水,其中的两条水济水和潦水就是现在的辽河与黄河。连云港、具茨山、鞍山、朝鲜符号群,这些符号群是有联系的,东北亚符号群是迄今为止所谓杯文文化最大的杯文文化群,这个杯文群不仅涉及了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并且涉及的是世界范围谁者是这个杯文文化的源头。即可以提出“中国石窝文化是世界文明的源头”这样的课题。
同时以鞍山地区石窝文化为代表的巨大文化遗存的存在也证明了有古老历史的萨满文明是有发源地的而山海经就是萨满文明的讲义。这一发现应该史无前例地确立了萨满教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决定性的重要贡献。山海经记录了这一文明过程。这就是《潦山》——萨满文化的摇篮。萨满文化摇篮的最终确立后的中国文明起源将大大地超过百万年。
请大家注意,在“环渤海”的问题上苏秉琦与山海经是不谋而合的。
大家都知道红山文化东山嘴遗址找到的陶制无头孕妇像仅35厘米名气十分巨大。鞍山地区的无头孕妇石像最小的通长25厘米,通长五米、通常十五米。还有的甚至大到了令人震惊和不可想象的程度、、、、、、。大家都知道亚欧大陆有许多无头孕妇像而西伯利亚等地的无头孕妇国际公认为三万年。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拿到了远远超过三万年的无头孕妇石像资源。我们也拿到了与德国内布拉星盘比较的母本天文图资源。我们以这些数量巨大遗址和巨大的新发现感到鼓舞。这些考古新发现应该是环渤海考古的继续。山海经是这些遗址的继续,我们的这些发现又是山海经和这些遗址的再继续。
近年来,具茨山,连云港,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均发现有大量同类型原始符号群存在,我们应视上述地区为同一文化区系。
根据苏秉琦:“环渤海考古应置于东亚、东北亚以至环太平洋这样一个更为广阔的学术背景下,用区系的观点探讨有关诸文化区间的关系。进一步从环渤海考古提出提出“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新课题。”
由于这些发现对东北亚地区世界文化史的地位具有十分明确的深远的重大影响。故有必要从新审视并确立东北亚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属首创的重要地位。如果所谓杯文符号群在全世界有广泛分布那么最大的杯文符号群在东北亚。杯文中最生动最壮美部分当属《辽东半岛》的“潦山文化”遗址。
在此我们向任网全体努力取得的初步成绩表示热烈祝贺!祝各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15 10:48 , Processed in 0.0612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