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皇极经世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红山文化网探索寻觅红山文化从何而来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16: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曾接见外星人?
秦始皇曾接见外星人?来源:神秘的地球 发布者:整理
:2008年7月04日 16:18


  《拾遗记》卷四一记载道:“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了如亲睹”。他们还掌握着惊人的高效能源,若用于夜间照明,只需“状如粟”的一粒,便能“辉映一堂”。倘丢于小河溪之中,则“沸沫流于数十里”。这些“宛渠之民”究竟是何许人?秦始皇认为:“此神人也”。那么,天地间真有神人吗?古往今来,众多的学者对这一记载百思不得其解。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用外星来客的观点对这一记载进行了解释: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来到地球并安下基地,称为宛渠国,对地球进行科学考察。这群外星人活动于占地表面积2/3的海洋中,用“形似螺”的“论波舟”作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水陆两用,日行万里。这就是今天所说的飞碟(UFO)。这些人“两目如电,耳出于项间,颜如童稚”。他们注意观察人类世界,一有新的动向,哪怕“去10万里”也要“奔而往视之”。他们对洪荒时代的地球“了如亲睹”,对“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之类事情甚为关心,曾赶到现场考察,结果看见“三鼎已成”。他们对中国当时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生产的重大成果,也都一一“走而往视”。万里长城上也留下了他们活动的身影。
  外星人光临地球的传说,中外都有记载。而《拾遗记》尤为独特,记载了外星人与当时地球上称雄一方的秦始皇进行友好接触的情况,留下了比较古老的原始记录。有些学者对这种解释提出异议,表示难以接受。目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解释尚无定论。秦始皇接见的是谁呢?这个问题已成为一个学术界的谜。
360截图-2858063.jpg 360截图-2870667.jpg
发表于 2011-12-15 14: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看不厌!感谢老师!
发表于 2011-12-16 17: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睡了近200万年之后,又重见天日
享誉海内外考古界的世界著名古人类文化遗址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遗址群,近期又有新的重要发现: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岩类以及许多珍贵的动物骨骼化石,在沉睡了近200万年之后,又重见天日。它如同一部大百科全书,记录了人类原始时期发生的大量事件,成为东亚早期人类考察的重点地区。专家们认为,这儿可能是除非洲以外另一个人类的老家。

          新华网河北频道 记者 江山 王文化
惊世大发现    
    主持人:泥河湾遗址分布于河北张家口的阳原、蔚县以及山西的雁北地区,距首都北京西北方向100多公里。大约200万年前,这一带是一个主要面积达9000多平方公里的湖泊,四面环山,植被茂密,生存着众多古生物。经地质变化,湖泊变成了盆地,巨厚的河湖、河流和黄土沉积下来,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和其它动植物化石。真正的惊世大发现是在2001年9月至10月,经河北考古队发掘,如今在60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埋藏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大量旧石器时代考古遗迹。

    谢飞(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泥河湾旧石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泥河湾考古领头人):从1924年西方学者巴尔博在这里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并命名为泥河湾层后,已有2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考古专家前来行考察和研究,我国一批知名专家更是经常涉足。我国科学家先后在泥河湾盆地发现从早更新世晚期一直到晚更新世末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序列。泥河湾和曾经发现过距今175万年早更新世石制品的著名东非奥杜韦峡谷非常相似,有中国的“奥杜韦峡谷”之称,它是东亚北部早更新世(距今260万――78万年)河湖相地层标准剖面和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泥河湾动物群命名地,是东亚早期人类考察的重点地区。

河北文物局考古专家在观察古人类的石制品
(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周文广摄)
    我们是从1983年开始在这里进行现场发掘的,如今已18年了。当时,我们与贾兰坡、卫奇先生一道来到这里。那是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开始真正介入泥河湾盆地的旧石器考古研究工作。我们通过长期考古发现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分布于盆地周围的一部分岩石为古人类制作石器提供了原料,古人类的遗骸、遗迹和遗物被埋藏在盆地边缘的河湖相沉积中,河流切割发育良好的老地层露头为旧石器考古提供了便利条件。去年7月,泥河湾遗址群被国家命名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古人类的“餐厅”
  主持人:日前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只见位于河北阳原泥河湾名叫马圈沟的遗址,在一块约60平方米的发掘面现场,一根粗大的象牙,旁边散落着数根大象的肋骨,同时摆放着残留的食物化石,石制“餐具”散放在周围。更为生动的是,在一根大象的肋骨上,还放着一块刮削器。去年底,专家们在泥河湾马圈沟三期文化层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发现石核、石片、石锤、刮削器等石制品和古人类食用的象类、犀类、鹿类、马类等动物遗骨800多件。经有关考古专家确认,这是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遗迹。

    吕遵鄂(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我们日前到现场考察后认为,这些物品确实是古人类活动的遗留物。从发掘面所处位置看,这一地层明显早于去年被认定为距今136万年的泥河湾小长梁遗址。

    谢飞:从发掘现场看,这是一个古人类进食的生活场景遗迹,在发掘探方的南部区域,散落着一组以象的骨骼为主,间有石制品、天然石块遗物密集分布区域。骨骼分布集中而无序,在它们之间,散落着一些石核、石片、刮削器等“餐具”,发现的3件石锤则在外围分布,而石锤是用来制造“餐具”的。在多数动物的遗骨上,保存有十分清晰的砍砸和刮削痕迹,其中一件燧石刮削器恰巧置于一条肋骨之上,展示出一幅形象的古人类刮骨食肉的场景。这组文化遗物的分布状态,揭示当时人类、石制品和动物遗骸间的内在联系,勾画出远古人类群体进食的场面,这种完整展示远古人类生活场景的遗迹非常罕见,这一发现对研究当时人类的行为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科学资料。
  我国20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卫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河北考古人员在泥河湾距今约200万年的马圈沟三期文化层遗址上,发现古人类用石制品食用动物的远古“餐厅”遗迹,这一发现意味着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在大约200万年以前就有了人类活动。我们认为,从古地磁年代测定资料和岩层对比判断,马圈沟三期文化层的年代应该在190万年以前或许已经超过了200万年。

    吕遵鄂: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目前的古人类学资料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已知最早的旧石器发现在埃塞俄比亚,距今在233万年左右。在中国,曾经有关于安徽省繁昌县人字洞和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发现200万年以前人类石制品的报道,但是这些地方或因考古遗物的性质存疑,或因地层根据不足,其发现在考古学界有待进一步认证。

    朱日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我们经过3年研究,于去年测定泥河湾小长梁遗址年代在距今136万年以前,从而将已知的中国境内古人类活动的时间上推了36万年。

    谢飞:长期以来,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东亚地区不可能出现距今200万年左右的人类活动遗迹。我们这次发现表明,东亚地区出现早期人类遗迹和非洲发现的遗迹在时间上比较接近,是人类在最初期就以极快的速度从非洲扩散到东亚,还是人类并非一个起源,这是世界古人类学上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泥河湾有可能找到中国最早的文化遗物
  主持人:日前在河北阳原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发现了距今约200万年的人类活动遗迹,但考古专家称,从发现遗物的情况看,这并不是泥河湾最早的文化遗存,在比这次发掘的马圈沟第三文化层更低的层位中,还应该埋藏着更粗糙的石制劳动工具,有可能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化遗物。这是因为,这一“餐厅”的位置比去年被认定为距今136万年以前的小长梁遗址还要低30多米。

    谢飞:泥河湾盆地中埋藏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大量旧石器时代考古遗迹,如同一个自然博物馆,蕴藏了人类原始时期留下的大量资料。自1924年载入科学史册以来,就成为世界考古热点。我国科学家先后在泥河湾盆地发现从早更新世晚期一直到晚更新世末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序列。从这些考古发现中可以判断出,古人类的遗骸、遗迹和遗物被埋藏在泥河湾盆地边缘的河湖相沉积中,河流切割发育良好的老地层露头为旧石器考古提供了便利条件。

    卫奇:根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谢飞研究员去年带领的考古队,在泥河湾马圈沟三期文化层发现石制品和古人类食用过的动物骨骼800余件,以及我们从古地磁年代测定资料和岩层对比判断,认为这一遗址的年代应该在190万年以前或许已经超过了200万年。从这次发掘的石片、石锤、石核、刮削器等石制品来看,这些石器的制造者具有较高的识别原料的能力,石制品加工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原始人类进餐的遗迹也揭示出,人类群体的生活技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由此推断,这次发现的遗迹并非泥河湾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迹,更早的原始人类活动奥秘及“泥河湾猿人”还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谢飞:今年,我们考古人员将再次对马圈沟遗址及其它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发表于 2011-12-16 17: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泥河湾——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
来源:长城网综合 时间:2010-12-07 16:13:00
关键词:泥河湾;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

  你曾否遥想过二百万年前远古人类的东方故乡?你是否想亲眼目睹世界第四纪标准地层的风采?那么走进泥河湾吧,这里神秘而令人心驰神往,几乎记录着中国华北地区人类早期的全部事件,在这里你可以一睹中华文明演进的缤纷光彩。  

  位于我市阳原县境内的泥河湾,是我们中华民族人类的发祥地,这里曾经地肥水美、碧草如茵,是各种动物栖息的乐园;如今当你走进泥河湾,望着这里一道道纵横沟壑,仔细地端详那地质剖面上镶嵌着的贝壳和海螺,用心灵感知追溯它的现在与历史的每一点渊源,你就会感觉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阅览的是一部奇妙横生的史书。也正是因了这些,泥河湾吸引了众多优秀的考古专家的纷至沓来,在这里,他们一点一点地发掘着地质剖面的泥土,寻觅着远古时代留存的动、植物化石,考察着万物的来历,收集着生命的信息,感受先民们存留的气息,他们研究着泥河湾,解读着泥河湾……在艰难地追寻、辛勤地探索中,他们赋予了泥河湾与时俱进的振奋和升腾,使泥河湾逐渐呈现、展露出她的芳容。

  来吧,让我们走进泥河湾,走进这块世界独具特色的考古圣地,让思维和想像穿越几百万年的时空,感知这份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文化瑰宝。


  泥河湾国际标准地层

  远古人类的东方故乡———泥河湾

  这是一个多么硕大的聚宝盆啊!这里的遗物,涉及到旧石器时代的各个方面,泥河湾湖盆、泥河湾地质、泥河湾动植物群、泥河湾文化遗址……这足以使泥河湾成为世界古人类文化研究的宝库!

  这是一部多么厚重的历史巨著啊!它几乎记录着中国华北人类历史早期进化的全部过程,时间跨度长达二百多万年。

  这里就是蜚声中外的泥河湾———一块神奇的土地。

  早在200多万年前,这里曾是一个大湖,水域几乎占据今阳原全部、蔚县大部和山西省雁北地区一部分,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这里四面环山,烟波浩渺,湖水清澈,鱼蚌不惊;湖岸上是辽阔的草原和高耸的山峰,百花争艳,丛林深邃,百兽嬉戏,充满生机。我国古人类就在这里诞生了。随着地壳运动,大湖数万年前完全干涸,露出了宽广开阔的平原,由于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古湖平原遭受强烈的破坏,地形沟壑纵横,岩石裸露,植物稀少,变成绵延起伏的丘陵或大小各异的台地,并逐渐形成了山峰耸立,地层分明的地貌特征,层层叠叠的地层十分醒目壮观。

  泥河湾古人类遗址群就位于阳原盆地桑干河畔。早在1924年,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对泥河湾一带的地层进行考察,首先将分布于泥河湾一带的湖相沉积定名为“泥河湾层”,从而拉开了泥河湾盆地科学研究的帷幕。从那一刻起至今的80多年间,经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专家、学者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在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27公里的桑干河两岸区域内,发现了含有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遗址80多处,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数万件,几乎记录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发展演变的全部过程。在中国目前已经发现的25处距今100万年以上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中,泥河湾遗址群就占了21处。泥河湾早期文化遗存的密度之高,年代之久远,不仅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这些远古的祖先给今人留下的丰富文化遗物,囊括了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古生物学、第四纪地质、古地磁学、古气候学和年代测定等多个学科,使这里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天然博物馆”,对探索世界早期人类的发展及其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2001年马圈沟遗址的发掘,首次发现了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遗迹,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起源地。泥河湾向世人昭示着:世界人类不仅从东非的奥杜维峡谷中走来,也有可能从中国的泥河湾走来。不少研究人员把泥河湾称为“中国的奥杜维峡谷”,舆论界把泥河湾称为“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

  泥河湾沉沉的黄土下,不断涌现着一个个惊世大发现;这是一笔难以用数字来表示的财富。


  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上的小长梁遗址 


  石球(中更新世)

  泥河湾让世人“情有独钟”的五大理由

  一、在世界上可见的泥河湾层有两处,另一处在维拉佛朗期,这两处相比,中国泥河湾是剖面最多、保存最完好、是国际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

  二、泥河湾遗址群没有年代断层,有200万年的马圈沟遗址、136万年小长梁遗址,100万年的有山祖庙嘴、麻地沟、东谷坨、飞梁、霍家地、许家坡、东梁、照坡、后土山、岑家湾遗址;78万年的有马梁、雀儿沟遗址;12万年的有山兑、细弦子遗址;10万年的侯家窑、漫流堡遗址;7.8万年的板井子遗址,2.8万年的上沙嘴、新庙庄遗址,1.16万年的有虎头梁、油房、西沟、西白马营遗址;4000年的有周家山、九马坊、榆条沟等;3000年的有丁家堡垒泥泉等,总共达130多处,现存战国、汉、辽墓葬124座。而世人耳熟的云南元谋、北京山顶洞、陕西蓝田以及东非的奥杜维峡谷等遗址,都存在年代断层,因而这里成为“世界天然博物馆”,外国人一来到泥河湾,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

  三、泥河群是研究百万年以来古地层、古生物、古地理及新构造运动等学科的著名地区,特别是在泥河湾遗址群早日发现人类化石已成为每个考古工作者的终生梦想;


  楔型石核预制品(旧石器)

  四、泥河湾成为外国大学的研究实习基地。泥河湾遗址群分布在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27公里的盆地,在泥河湾遗址群,出土的化石、石器之多,被专家、学者们誉为“石器之海”、“天然博物馆”;在发掘地点,一旦出土,就是几百件,甚至上千、上万件。而在国外,像这样的考古、实习基地难以寻找;

  五、泥河湾马圈沟遗址的发掘,把泥河湾盆地的旧石器年代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她把亚洲的文化起源推进了甚至超过200万年,雄辩地向世人宣布:人类不仅从东非走来,也从泥河湾走来,有力地证明了人类起源非洲单一论的不准确性。为人类寻根问祖提供了有选择的探源地。


  石箭簇(新石器)


  大象胫骨(早更新世) 

  泥河湾的老祖先什么样?

  那些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人类究竟什么样?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有关专家介绍:根据资料和发掘结果显示,生活在200万年前后的泥河湾人生活得非常“被动”。

  距今200多万年的泥河湾,还是一片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四面环山,湖水清澈,湖岸上有深邃的丛林,各种野兽出没其间。泥河湾人就生活在湖边、山上和树上,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但模样还有猿的特征。他们惹不起动物,甚至不敢住到山洞中,因为那里已是野兽们的巢穴;他们对大自然的威力也无可奈何,总之就是挣扎在生物界中,生活得十分被动。他们能制造一些石器,食物还是以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为主,偶尔当别的动物捕猎后遗留下“残羹剩饭”,他们不会错过,制作石器刮下骨头上的剩肉吃,还砸开骨头吸取骨髓,这在马圈沟遗址的“远古餐厅”遗迹都有反映。专家强调说,由于目前在泥河湾尚未发现200万年前后的人类化石,所以目前一切都是推测。何时才能彻底揭开泥河湾旧主人的神秘面纱?专家们表示,在泥河湾小长梁和马圈沟一带旧石器早期遗址多而密集,这使考古人员对在泥河湾最终找到人类化石充满信心。


  披毛犀掌骨(早更新世)


  原始牛化石(全新世)

  泥河湾的殊荣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泥河湾研究成果斐然,一个个荣誉光环扑面而来:

  1998年,泥河湾于家沟遗址的考古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0年,在中国考古学术界评选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中,泥河湾遗址群的考古发掘研究被列为百项之首,表明了中国考古学术界对泥河湾的认可。同时,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历史年表的第一页上,刻上了泥河湾小长梁遗址的名字。这样,就证明了科学界把泥河湾看作中华民族文化开端的结论得到了认可。

  2001年,泥河湾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泥河湾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学术界,专家们把泥河湾称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库,中国第四纪地质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的圣地;泥河湾是中国的奥杜维峡谷,东亚地区的奥杜维峡谷。2002年11月,著名第四纪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看了发掘标本后题词:“泥河湾是中国乃至东亚人类活动的发源地之一,祝研究发掘工作取得更大收获。”美国著名考古人类学家鲍立克教授留言:“泥河湾是东亚乃至全世界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我荣幸地祝愿在这里成功地找到最古代的人类。”


  古人类化石 

  泥河湾的保护开发

  总体构想:将泥河湾定位于“远古人类的东方故乡”,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突出泥河湾的文化特色,逐步将泥河湾建成“国家地质公园”,争取尽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泥河湾这一人类文化优秀的瑰宝绽放光彩。

  泥河湾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开发的前期工作包括:一是规划了五条通往遗址的道路,总计里程35.93公里。目前,钱家沙洼至小长梁、小长梁至头马坊、化稍营至板井子三条遗址路已经完工,全长21.87公里。二是为有效防止遗址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破坏,重点对下沙沟遗址、马圈沟遗址和小长梁遗址进行工程防护。三是对泥河湾、虎头梁、侯家窑三个核心区进行绿化,绿化总面积10340亩,其中道路绿化1340亩,退耕还林5000亩,匹配荒山荒地造林4000亩,有效地提高了遗址区的植被覆盖率。四是规范了遗址区内各种生活、生产和考古行为,省、市、县专门下发文件,对泥河湾的保护和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把保护泥河湾纳入法制化轨道。五是加快博物馆建设。泥河湾博物馆建设是整个保护工作的重点。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泥河湾已经出土文物5万余件,珍贵文物上万件。这些珍贵的文物散落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博物馆中,有的还存放在库房中,亟须建设泥河湾博物馆把这些珍贵的文物进行集中展示,以发挥其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侯家窑遗址最重要的收获———古人类化石(旧石器中期):这里共发现了古人类化石16件,大部分为儿童头骨。侯家窑人顶骨化石脑壳很厚,可达一厘米以上,牙齿粗大,冠面沟纹和“北京人”具有相似之处,但头骨进步,属“北京人”后裔。根据化石骨缝的愈合程度,牙齿萌出和磨损情况来判断,侯家窑人的寿命大都比较短,平均年龄一般只有20多岁。

  马圈沟文化层

  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老祖先们的“餐厅”:在一块约60平方米的发掘面现场,一根粗大的象牙,旁边散落着数根大象的肋骨,同时摆放着残留的食物化石,石制“餐具”散放在周围。更为生动的是,在一根大象的肋骨上,还放着一块刮削器,展示出一幅形象的古人类刮骨食肉的场景。这组文化遗物的分布状态,揭示当时人类、石制品和动物遗骸间的内在联系,勾画出远古人类群体进食的场面,这种完整展示远古人类生活场景的遗迹非常罕见,经有关考古专家确认,这是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遗迹。专家们在这里发现石核、石片、石锤、刮削器等石制品和古人类食用的象类、犀类、鹿类、马类等动物遗骨800多件。这一发现对研究当时人类的行为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科学资料。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考古又获重大突破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19: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空隧道水洞沟
简介:时光从三万年前的远古神韵流转到五百年前的金戈铁马,在这里,高科技穿越三万年远古时代,零距离体验五百年金戈铁马,还在等什么?

时光从三万年前的远古神韵流转到五百年前的金戈铁马,在这里,高科技穿越三万年远古时代,零距离体验五百年金戈铁马,还在等什么?



发表于 2011-12-17 19: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人 于 2011-12-17 19:47 编辑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规划重大遗址之一。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3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夏日清晨的阳光落在水洞沟那片荒滩上,是一地的温暖。带着金色粉末的沙粒快乐地跳动在鞋尖上,沟底那一条清流边上的绿草也便随即变得可人了起来。走过这样的一片土地,谁能想到3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类是个什么样的呢?一时间,我们都找不到描述它的最好语言,只是沉默着向前,努力地想要从这片土地上看到些什么,但它却比我们更无言。

无言的土地生长着万物,却又极力地掩埋着它的过去。在河沟旁边的一个黄土刨面前,我们停了下来,讲解员告诉我们它是水洞沟遗址首次挖掘现场的刨面,我们看到壁立的黄土层的中间部位夹杂着一条细沙状的东西,很分明地将土层分为上部和下部。讲解员又说,土层上部出土的石器是新石器,而下部出土的则是旧石器。面对这样的一道“土坎”儿,我们忽然觉得那些被考古学家挖掘而出并放置在水洞沟遗址文化陈列室里的新旧石器,离我们其实是非常遥远的,遥远得只剩下了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概念。


二万多年前,一群远古人顶着凛冽的西伯利亚寒风,艰难地跋涉在鄂尔多斯黄沙漠漠的旷野上,他们是一支由男女老少组成的队伍,随身携带着猎人的专用工具、武器、帐篷和火种。当他们翻上一道起伏的山梁而来到一处今天叫做水洞沟的地方时,眼前出现了一片水草丰盛的湖泊,远处草原上还隐约可见成群奔跑的野马、野驴和羚羊。显然,这是一处诱人的地方。于是,他们放下行装,就地露营,开始书写生活的新篇章。


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先生对水洞沟人的生动描述,他把我们带到了远古,在地球发生轰鸣剧变的遥远过去,时间不能用生命的长短来衡量。人们常常用一个生动的

词汇来形容远古人的生活场景——茹毛饮血。它用来描写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其实,在水洞沟生活的原始人不但能够用火取暖,还会将捕猎到的肉类剥皮后在火上烤食。

在月朗星稀的夜晚,猎人们结束了一天轰轰烈烈的围猎活动,坐在火边享受丰盛的晚餐。当他们吃得高兴时,年轻人便挂上用鸵鸟蛋皮制成的圆形穿孔项饰和耳饰,跳起欢快的舞蹈。

这一幕幕生动的画面是通过什么还原的呢?它就是将水洞沟文化从一层层坚实的黄土中剥离出来的金钥匙——石器。

从资料上看,这些年来,考古工作者经过5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3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是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

不管怎样说,当我们以今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人的一些事,就会把它们说得很是轻松,事实上,这种文化雷同现象的背后如果真的有所谓的大迁徙的话,我认定了这种迁徙一定是无意识的——因为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不会有一群人会有意识地进行这么长路漫漫的一次迁徙。太辛苦了啊!记得,在我们做这次报道选题策划时,我写的这篇文章被定名为《水洞沟神话》,从那会儿起我就在想,再神的神话也是由人创造的。而水洞沟在逐水草而居的漫无意识里创造出的这种“迁徙神话”,在我面对水洞沟考古挖拙出的黄土层面时,依然深深地震慑着我。这样一来,水洞沟便离我近了。


3738550640671811466.jpg

图说:水洞沟的石器



我开始想:在我们人类漫长的所谓“进化”年代里,我们丢掉了多少东西?而丢掉的这些东西让我们和它不再有亲近的距离?比方说石头这种东西现在被我们称为冰冷和坚硬的,但有谁知道它们和水洞沟人的亲密距离?当我认知并且找回这种距离的时候,也许,我们会比现在文明和进步得多得多。



2007年,在对水洞沟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除石制品、动物碎骨和用火遗迹外,这次发掘尤其重要的是还出土了近百枚精美的环状装饰品。装饰品以鸵鸟蛋皮、骨片为原料,圆形,其外径一般在8毫米左右,用琢制和磨制结合的方法做成,中间钻小孔,孔径一般在2—3毫米,个别的有4毫米,有的表面还被矿物质颜料染过色。完整、残缺、成品、半成品各种类型都有发现。这些装饰品小巧、规范,为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同类遗物中制作最为精美者,极大地丰富了水洞沟文化的内涵,为研究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行为模式和审美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专家说,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3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就在同年的夏天,区外的一家单位在水洞沟遗址进行了一次“考古”实验,参加的有博士也有硕士,在水洞沟辽阔的台地上,炙烤大地阳光,把仿古的石器敲得“嘭嘭”直响。他们的“任务”是要把一只羊用石器宰了,再用钻木取火的方式“学习”古人用烧烤的羊肉充饥。博士和硕士们根据石器上石叶的形状进行对多种石器进行了分类,并将它们一一排上用场——去肉、剥皮、肢解。但不尽人意的是,他们用竹子和线绳做成弓,用弓拉动木棍,拉动木棍在木条上旋转。木棍下的木条被钻得发黑、冒烟,他们赶快放上干草、木屑,可是木条一次又一次被钻得冒烟,木屑就是点不着!因而,他们也未能点燃水洞沟人曾经点得很旺的那堆篝火,更别说用石器将烧烤好的羊肉分成块儿,美餐一顿了。

这仿佛是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事实是正印证了今天一些人常说的那句老话——“文明的退化”。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人类的可悲,但我从中的确看到了我们与古人之间的距离。其实,今天,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何止石器?

P1020771








图说:水洞沟人捕猎图.

“长城脚下水洞沟,一泓清泉入黄流。崖前断壁观古址,石器文化文化遗千秋。山岭遍是沙丘布,鸦鹊羊群埠上走。若非地下藏物证,焉知史前山河秀。”在今人写下的这首诗里,我们走过水洞沟,从两万多年前的史前社会走到了明朝的长城边,望着长城之外的荒漠,我忽然地就想,那么漫长的岁月是怎样在今天让我们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走过的?


大地无言,却盛载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爱,水洞沟人虽说已经神秘的走远了、消失了,但他们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却依然在顽强地存活着,并记录着那一个个被今人已经破解或者正在破解甚至永远也都不能破解的秘密。

在中国的文化里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者为伏羲、神农、女娲,就这三者谁先谁后的问题,有人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说法:女娲本来是在最前头的,因为她是母系社会阶段的典型图腾,而后来居上的伏羲、神农恰是母权让位于父权的写照。学者认为水洞沟文化当属女娲的时代,但水洞沟人最后去了哪儿?只能让人们去猜想了——

灾难突然降临了,连绵的暴雨使湖水上涨,惊慌的水洞沟人来不及拿走工具,就匆匆地离开了,后来,湖水和河流淤积的泥沙把这里的一切深深地埋了下来……

猜想只能是猜想,猜想永远都是猜想,唯有水洞沟人走了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事实。记得,在水洞沟文化陈列室里,我曾经看到过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铜钱状的器物,讲解员告诉我那是水洞沟人男女恋爱时,男性送给女性的定情礼物,而女性送给男性的则是一种类似犀牛角样的东西。那远古时期的精致礼物让我们赞叹不已,它们大约都是一些石器或者骨器,而它们背后的朴素真诚的情感带给我们的是惊叹甚至震憾。







3738550640671811463.jpg

图说:水洞沟人男女恋爱时,男性送给女性的定情礼物









水洞沟人走了,但他们的爱还在,定情礼物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个上午,我们走了数万年。万年的石器,在我们走过水洞沟的那个上午,流淌出的不仅仅是人间的气息,它同阳光一样温暖得我们的脸庞流出了细细微微的汗水。

发表于 2011-12-17 20: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我们大家一起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2-1-2 19: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音天

    光音天人光音天 guāng yīn tiān
  佛教语。色界诸天之一,二禅天之第三天。此天绝音声,以光为语言,即是说此界众生不使用语言,仅以定心发出光明来互通心意,所以称之为光音天。亦泛指二禅天。
  光音天(梵名ābhāsvara-deva,巴利文 Abhassara-deva),音译又作阿婆嘬罗遮、阿波罗、阿陂亘羞、阿会亘修、阿波绘、阿波会等。意译作光音天或遍胜、极光净天。此天为色界十八天之第六,二禅天之第三,即最上天,为二禅天王的居止处。其天众清净无量,口中明净,身长八逾缮那,得最胜色,以喜悦为食,住于安乐,自然具有光明,可乘空而行。根据佛教的传说,地球人类的祖先,即来自光音天。
  此天于密教胎藏曼茶罗中,位于金刚部院北方,身呈白肉色,右手置腰际,执莲花,左手于胸前竖掌,身上天衣飘然。左右各侍有一光音天女。
  《长阿含经卷六·小缘经第一》记载,佛陀住世时,有两位婆罗门比丘,一位叫婆悉吒,另一位叫婆罗堕。他们以清净正信跟随佛陀出家修道,却被其他婆罗门嫌弃斥责。因为其他的婆罗门认为在所有的种姓中,只有婆罗门种姓是从大梵天的口中出生的,所以只有婆罗门种姓才是第一种姓,其他种姓都是卑劣下贱的;只有婆罗门种姓是清净的,其他种姓都是污秽的。而这两位婆罗门比丘却舍弃清净第一种姓,入刹帝利种姓的佛陀之法中修行,所以其他的婆罗门都看不起他们。
  佛陀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告诉两位比丘说:他们那些人都愚昧无知,却又狂妄自大。在佛法中,不讲种姓,没有我慢之心。如果有沙门、婆罗门于佛法中持种姓之别,有我慢心,那么他就不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陀告诉两位婆罗门,在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姓中都存在善恶生和由善恶业引起的善恶报,并不是说只有婆罗门种姓行善业和受善报而其他三种姓全部是行恶业和受恶报,婆罗门中也有行恶业受恶报的,其他种姓中也有行善业受善报的。所以并不能说只有婆罗门是清净的,而其他种姓都是污秽的。同时婆罗门也是由父母所生,并不是由大梵天的口中出生。佛陀告诉两位比丘,所有的佛弟子不论以前是什么种姓,什么出身,一旦在佛法中出家修遭,如果有人问是什么种姓的话,统统都要回答是沙门释种子。所有的娄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都要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接着为了说明这些道理,佛陀就为比丘们说明四种姓的来源,也就是人类的起源。
  佛陀讲,在上一大劫末,天地崩坏,所有的生命都往生到第二禅之第三天即光音天上成为光音天人。此天的所有生命都不是父母所生而是自然化生的。他们也不吃五谷杂粮,而是以念为食。每一位光音天人的身体都发出清净殊胜的光明,代替语言进行交流。他们都有神足通,能够在空中自由地飞行。
  当时的地球表面全部被海水所覆盖,没有陆地,没有日月星辰,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年月日的更替,只有漫长而无边的黑暗。后来地球上开始出现了陆地,这时候光音天人的寿命终结,就降生到地球上。他们刚降生时仍然是以念为食,具有神足通,能够自由地在空中飞行,他们的身体仍然能够发出清净殊胜的光明。他们在地球上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把自己称为“众生”,也就是最初的人类。
  后来地下涌出像酥蜜一样甘美的泉水,一些性情轻浮的人看到这些泉水就想:“这是什么东西啊?我来尝一尝吧!”他就用手指沾了一点泉水放到嘴里尝了尝,觉得味道很好。于是就放纵地饮用取食。其余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来品尝这美味的泉水,觉得味道很好。于是所有的人都敞开胸怀尽情痛饮。可是时间一长,这些人的身体开始变得粗浊,失去天身妙色,丧失了神足飞翔的能力,只能在地上行走;由天身发出的清净光明也暗淡熄灭。世界又沉入无边的黑暗当中。
  又过了很久,天空中开始出现日月星辰,于是有了“昼夜晦明,日月岁数”。世界有了光明以后,人们看到那些喝了很多泉水的人变得非常丑陋,那些喝得少的人还稍能保持面容光泽端正。于是这个世界上开始有了美与丑的分别。那些长得端正的人就变得很傲慢,瞧不起那些长得丑的人;那些长得丑的人就生起嫉恶心,憎恨那些长得端正的人。人们相互间就有了仇恨争执。这个时候,地下的甘泉枯竭,自然产生一种叫“地肥”的美味,色味具足,香甜细软。大家又以吃细软“地肥”为生。那些吃得多的人长得丑陋,吃得少的人长得端正漂亮,于是大家又生起更多的仇恨纷争。后来,这种细软的“地肥”也没有了,生出一种“粗厚”地肥,虽然也很香美可口,但是比不上前者。人们这时就以吃这种粗厚地肥为生。同样,吃得多的人长得就丑,吃得少的人长得就漂亮,互相更加仇恨,生起更多纷争。后来这种粗厚地肥也枯竭了,从地里自然长出粳米来。这种粳米没有糠秕,“色味具足,香洁可食。”人们就以吃这种粳米为生。
  人类在地球上住得久了,吃了这么多地上的东西以后,开始有了男女性别的差异。《增一阿含经》讲:“彼时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娱乐。”男女相处久了就有了情欲,就有了性行为。这时其他的人看到他们这样就说,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就把他们从社群中驱赶出去,三个月后才让他们回来。
  这时佛陀对婆悉吒感叹道:“昔所非者,今以为是。”过去人们认为是错误的,今天却人人都以为是正当的。这时人们乐于行淫,纵欲无度,毫无节制,渐渐感到羞愧。《增一阿含经》讲,当时人们为了男女同居,不让人看见,就建起房屋,遮蔽身体。有了房屋以后,人们更加肆无忌惮地过性生活,于是女人敢有了身孕。人类从化生变成胎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当时人们吃的粳米是随取随生,从来没有缺乏过。一些较为懒惰的人就想早上要吃的时候早上就要去取,我晚上要吃的时候晚上又要去拿,太辛苦了,干脆我一次就把一天所需的粳米拿够,这样既方便又省事。于是他把一天的粳米一次拿够了。等到别人来招呼他一起去取粳米时,他就告诉别人:“我已经拿够一天的了,你们自己去取吧。想拿多少都可以。”其他人想:“这个人真是狡猾,竟然事先储积了一天的粳米。这样的话,我也要储积,我要取够三天吃的粮食。”于是这个人一次就拿了三天的粳米。又有别人招呼后来的这人去取粳米,他告诉别人他已经取够了三天的粳米,让别人自己去随意拿取。那些人就想这个人真是狡猾,那些人也学他们一样储积粮食,一次取够五天吃的粳米。这下大家都争着取用储积,结果就变得稀少而不洁,开始有了糠批,而且收割以后就不自然再生。这一下怎么办呢?
  于是人们商议说,为了耕种粮食,我们来划分土地吧!于是大家就树起标志,分地种田。佛陀告诉婆悉吒:“这就是世界上田地的由来。”人们划分好土地疆界以后,有人渐渐生起了盗心,跑去偷别人的庄稼。别人发现他这样做就教训他说:“你自已有田地,却来偷别人的庄稼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以后不要再干这种事了。”可是他还是照偷不误。屡教不改,有人就抓住他,对大家说:“这个人自己有田地却偷别人的庄稼。”而被抓的这个人却说:“这个人打我。”看到这两个人争执不休都感到非常忧虑,就想:“人性转恶,世界上才有像这样的不善,才产生秽恶不净。这是生老病死的根源啊!这些烦恼会招来堕三恶道的果报。这些都是由于田地导致的,如今应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选一个人出来做主,保护那些庄稼得到保护的人,惩罚那些应该得到惩罚的人。这个治理者可以不用种田,由大家出一些米来供给他,好让他专心地解决这些纠纷。”于是大家就选出一位“形体长大,颜面端正,有威德者”,告诉他:“汝今为我等作平等主.应护者护,应责者责,应遣者遣,当共集米,以相供给。”于是这个人就专心公正地断理纠纷,而且还劝人行善。大家见他如此贤能都高兴地称他为“大王”,于是世界上这才有了大王的称号。这位大王用正法来治理百姓.所以又称为“刹帝利”,这也是世间刹帝利种姓的泉源。这时有人想:“家是大患,是毒刺.如今我宁愿放弃家庭,独自住于山林中,闲静修道。”于是他就出家,独处山林,禅定修道,要吃饭时就拿着钵到村落里去乞食。村民们见到这样的修行人,都很乐意供养他,都称赞他说:“这个人真了不起啊!能够舍离众恶,出家修遗。”世界上就有了婆罗门这个名号。而这些婆罗门中有一些不喜欢坐禅的,就到世间,以读诵讲习经典为职业,就被称为“不禅婆罗门”或“人间婆罗门”,于是世间就有了婆罗门种姓。
  又有一些人好经营房屋,积聚财富,这种人就称为吠舍。
  另外一些人心灵手巧,善于制造,于是世间就有了首陀罗。
  以上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就是世间的四种姓。还有一种就是沙门种姓。
  最初在刹帝利种姓中,有人厌烦了自己世间的生活,剃除须发,穿上法衣,出家修道,于是世间就有了沙门的名号。其他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三种姓如此出家修遭也称为沙门。
  四种姓中若有人身口意行不善业,命终以后必受苦报;或有人身口意行善业,命终以后必受乐报;或有人身口意行善不善业,命终以后必受苦乐报。
  在四种姓中若有人剃除须发,披上法衣,出家修道,也就是在沙门种姓中有人由于修习七觉支,凭惜无上清净梵行的道力,不久证得阿罗汉果,“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世间四种姓中都有人成就阿罗汉,只有阿罗汉在所有五种姓中才是最为第一的。
  佛陀说完四种姓即人类起源后,婆悉吒、婆罗堕当即无漏心解脱,“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以上的人类起源说乃是佛口言,所有的佛弟子都应该深入经藏,信解行证,欢喜奉行。
发表于 2012-1-7 15: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无止境.....
发表于 2012-2-1 12: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童子颂经 于 2012-2-1 12:16 编辑

回复 4# 皇极经世
本贴题目:探索史前人类文明、寻觅红山文化从何而来
本帖论点:研究史前文明与人类起源不要受限于任何单一学说与文化的紧锢 !

释迦牟尼佛的立场与对各种哲学学派思想与一般宗教理论偏差的批判
佛家立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释迦牟尼佛对各种哲学学派思想与一般宗教理论偏差的批判:
     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南怀瑾先生今释:佛说:“一般外道们的理论,认为只要远离外境,不去吸收外在的境界,那业识相续流注的力量就自消灭了。如果说:业识相续流注真能消灭的话,那无始以来的诸识种性也应当是断灭的,那就不能说如来藏的真识自相却能含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种子了。他们说:识的相续流注业力,并非从因缘而生;例如眼识也不是从色、相、空、明等等因缘会聚所生,实在是另有一物主宰的。或说是另有其他原因,如因神的主宰,或自在天主,或是宿命,或是玄妙,乃至于说是时间或数理,以及说它是物质等的能力所生。”

     一壶先生今译:摄受境界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心识接受外界的境界。外道观念:好像被摄受的外界的境界,这种心识现象如果灭了,识的流注也灭了。识流注:识的流注就是阿赖耶识提供种子,种子变现行,现行变种子,这叫流注。外道讲: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就是外道讲:现行灭了,种子也灭了。但是如果说种子也灭了,那么无始流注也应该灭了、断了,这么说就是外道的断见。(种子有有漏种子,有无漏种子。种子都灭了,你还有成佛的可能吗?)你说种子都可以断可以灭,那么无漏种子断了灭了,还成什么佛啊?所以说,“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是外道理论。
     说这些种子流注,识的流注,相续不断,它的生因是什么?为什么流注、相续不断呢?比如说眼能看,要待众缘,要有些条件,等待众缘具备了,眼识才看得见,才能够生明。外道说这不是生因,不是这样的,而是另有生因,另外有个原因。
     外道说另外有原因,什么原因呢?外道由他们的虚妄分别,流注生灭的就是“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胜妙,指婆罗门的一个派,说大梵天能够生万物、主宰万物的生灭。士夫也是外道的一个派别,是讲神我的,万事万物哪里来的,神我。还有“自在”,也是外道的一个门派,万事万物的造物主是大自在天。就是把大梵天、把神我、把大自在天说成是万事万物的来源,说成流注的原因。还有,万事万物的根源在哪里,有的认为是“时”,把时间作为生灭因。还有“微尘”,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一些最基本的粒子组成的。
     万事万物哪里来的?也就是万事万物怎么样会生、怎么样会灭的原因。佛家讲没有第一因,这些外道都讲第一因,大梵天、时间、微尘、神我、大自在天,把这些东西当作第一因、当作来源。这些跟释迦牟尼佛讲的没有第一因、法尔的如来藏就不一样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3-28 21:19 , Processed in 0.0578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