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皇极经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红山文化网探索寻觅红山文化从何而来

   关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11-5 09:24:28 | 只看该作者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中心促进世界文化融合!
12#
发表于 2011-11-5 13:45:17 | 只看该作者
很早任老师就已经开始关注“文化”的传承问题,

而我们现在还在被古玉“真、伪”的问题所困扰着,

是到 ...
逗逗 发表于 2011-11-4 23:24



    顶起来
13#
发表于 2011-11-5 16: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皇极经世


    学习
14#
发表于 2011-11-7 15:03:40 | 只看该作者
还记得上帝造人、女娲造人、盘古开天或是诺亚方舟的神话故事吗?当“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说法取代神造人的说法后,这些故事逐渐地被我们淡忘了,或是被当成古人由于对大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理解所产生的奇想。但是神话的本质是什么呢?从许多古代出土文物和典籍显示,不论东方或西方,古人是相信、崇敬神的,遵守着神所教导的道理(神话)做人处事,薪火相传。然而到了后来,神话的内涵不被后人理解了,人们就渐渐地认为神话仅仅是一种飘渺的想像罢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走入古老的神话研究,获得了别于以往的理性研究成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海经》


在中国,有一本非常古老的书叫《山海经》,作者与年代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是尧舜时代的大禹、伯益所作。书中记载的远古时代的讯息非常丰富,包括山名五百五十座,水流三百条、神灵四百五十个、历史人物一百多个、邦国一百多个、动植物一百八十多种……。全书分成山经部分的《五藏山经》与海经部分的《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与附录海内经短篇。


当现代人提到《山海经》时,都会将它归类到无法理解的神话范畴里。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古人的想法和我们非常不同,对它有很高的评价。例如《汉书·艺文志》认为它是一本地理博物之作。在东汉王景治水时,汉明帝还赐他《山海经》,显示它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隋书·经籍志》则列在史部地理类。


看来《山海经》很可能不是古人奇发异想的创作,反倒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智慧,只是在我们越来越难理解它的意涵时,才将它当成是古人的想像了。如果能够解读它,或许就会像当代学者王红旗与孙晓琴在他们合作绘出的画(高五·四米,宽七·八米的《帝禹山河图》)中看到的是一片非常广阔的景象。


学原子物理的王红旗在七○年代中期偶然看到《山海经》,就被深深的迷住,但同时也对里边的内容有着许多疑问。经过二十年的潜心研究,他逐渐地理出头绪,特别是《五藏山经》这部份。他认为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时代,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地理考察测绘工程,不但绘出地图,并撰写了地理考察报告。《五藏山经》就是那次的考察报告,然而地图已经失传。


从《五藏山经》所描述的东或西多少里,其阳有什么,其阴有什么,什么水要流注到哪里,以及标明的实测里数,王红旗说书中文字的本身就透露出地理考察报告的性质。于是,当王红旗有天突然领悟到写经人的位置很可能在今天的华山──潼关一带时,他便能逐步地推测出二十六条山脉从内向外、由近而远的排列原则。据此,他与夫人孙晓琴一点一滴地完成了山海经的山脉复原图。在复原图中,我们看到山东半岛被海水切割,华北平原部份淹没在海水里,洞庭湖则是一片大得多的水域沼泽,这些都反应了冰河期给地球带来的影响。配合自然科学的研究,他还指出约七千年前左右,因全球气温上升带来的冰河融化加速,使得海水推进到今日京广线一带的太行山脚下,《五藏山经》反应的正是海浸后期的情况。


这个故事提醒了我们如果改变一下固有的观念,重新思考古人留下的遗产,我们将会有一个思考上的飞跃。就像王红旗夫妇所作的努力一样,不但使我们认识古时候的中国地理分布,甚至结合科学发现后,还能做更多的研究。


诺亚方舟


《圣经》说:“当诺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正当那日,诺亚和他三个儿子闪、含、雅弗,并诺亚的妻子和三个儿媳,都进入方舟。……


洪水泛滥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的往上涨,方舟在水面上漂来漂去。……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 …… 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


水又渐消,到十月初一日,山顶都现出来了。……。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到诺亚六百零一岁,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干了。诺亚撤去方舟的盖观看,便见地面上干了。到了二月十七日,地就都干了 …… 于是诺亚和他的妻子、儿子、儿媳,都出来了。一切走兽、昆虫、飞鸟,和地上所有的动物,各从其类,也都出了方舟。”


这段圣经上的记载说明,上帝为重新改造世界,下令信徒诺亚制造一艘庞大木舟,在洪水到来前将地面上所有动植物,按类别、雌雄一对全部接运舟内避难。随后,洪水淹没了地面一切,只有方舟漂浮在水面。最后方舟停泊在一处唯一露出水面的陆地。


诺亚方舟的故事,在现代除了有宗教信仰的人还相信它的真实性以外,一般人并不将它当作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然而一九六○年九月份的《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张由土耳其的侦查机于一万尺高空所拍摄到的卫星照片,图中明显的可以看到在土耳其阿拉特山附近确实有一个船形遗迹,发表后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前往探索。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知道照片上的遗迹是否真是诺亚方舟,不过这项科学发现倒提供了我们一条线索去思考这段神话的真实性,想一想这场大洪水发生的原因,还有上帝为什么选中诺亚,使他幸免于此难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1-8 15:57:4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巴颜喀拉山脉石洞中,发现了一些1万2千年前的石碟,上面的神秘文字,据传是来自杜立巴人的外星生命。1996年美国宇航局公布的太空“飞碟”影像,它与杜立巴石碟很相像。
16#
发表于 2011-11-8 16:00:20 | 只看该作者
秘密空间3-杜立巴石碟
17#
发表于 2011-11-8 16:01:42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11-8 16:04:19 | 只看该作者
发现过程  中国西部高原地区地域辽阔但气候恶劣,以往交通不便,很少有旅

杜立巴石碟


游者进入。方圆20万平方公里左右,海拔是6000米,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只有一个公路通到那里,人迹罕至。
  1938年,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齐福泰与其学生在青海附近的巴颜喀拉山脉探索一系列的洞穴时,发现这些洞穴被人凿成了隧道与地下储藏室的系统,他发现这些墙壁是方方正正且被上光的,就如同这座山被以高温凿入一般。
  他们找到了许多列的干净墓穴,而这些墓穴里面埋着身高约138厘米左右的骷髅。这些骷髅有着巨大的头颅,以来瘦小脆弱的身体。其中一名考古队员认为这些骷髅可能是某种未知的山地大猩猩。齐福泰教授则回应说:“有任何听说过的猿类生物会埋彼此吗?”
  墓里没有任何的铭文,但却有着数百个约30厘米宽的石碟,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杜立巴石,每个中间都有个20厘米的洞。他们说每个碟片上都刻有两个从碟片边缘旋绕至碟片中心的洞一带的细小沟槽,宛如斐斯托斯圆盘。据说,当时考古队还在石壁上发现太阳、星星以及其它天体的图画。 [1]
编辑本段解译研究  这些碟片和其他的发现都被一一的标志,并且被储藏于北京大学长达二十年,

杜立巴石碟


在那段期间,解译的尝试都没有成功。
  当这些碟片被北京大学楚闻明(Tsum Um Nui)教授于1958年更详细地检验时,他断定每个沟槽都包含有着一系列的未知的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小到需要要放大镜看才看得清楚。许多文字都已经被风化了。当Tsum博士尝试解译这些符号时,他发现这上面说的是杜立巴族太空船的一次坠毁性着陆,而多数的生还者都被当地人给杀了。据楚闻明的说法,其中一段文字读起来如下:杜立巴人来自云上,坐在飞行器里。我们的男人、女人和小孩在太阳升起前躲到了洞穴里十次,当他们了解了杜立巴人的语言时,才知道这些新来者的来意是和平的。
  虽然杜立巴事件在人证和物证方面有所不足,但仍有人坚信不疑。著有《中国的罗兹威尔》的豪斯多夫认为,716块石碟中的大部分仍在石洞之中,也许有一天有人偶然探访那里并发现那些石洞,将是轰动世界的事情。
  1996年美国宇航局公布的太空“飞碟”影像,它与杜立巴石碟很相像。[1]
编辑本段杜立巴族  杜立巴族(英语:Dropas、Drok-pa或作Dzopa)是一群在大约一万两千年前来到中国西藏附近的一群矮人般的外星生命,目前(2009年)没有普遍被接受的关于这种族存在或曾经降落于地球的证据。[1]


参考资料
19#
发表于 2011-11-8 16:11:55 |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11-8 17:04:31 | 只看该作者
 平顶山(又名贝勒克牧场)位于锡林浩特市南、207国道35公里处以西2公里。远远望去,平坦的草原上巍然呈现出10余座山顶平如刀削,山坡悬崖陡立,且排列有序,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据地质学家考证,平顶山为亿万年前火山喷发而成,亦称熔岩台地,南抵浑善达克沙地北缘,东以锡林河为界,西至阿巴嘎旗呼尔查干诺尔——宝格达乌拉,北至中蒙边界,可分为白音图嘎和灰腾梁两个熔岩台地地貌小区。总面积为8676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4.35%。该区内,台面、台间洼地与谷地相间分布,其中台面海拔高度为1100—1300米。
  阿巴嘎熔岩台地是第三纪至第四纪初期由于火山喷发而成的。在玄武岩台地上,三五成群地分布着204座锥形死火山丘,高差50—160米。由于久经剥蚀与流水切割,多呈马蹄形或方形,山顶齐平,锥体丘低矮,周围常散布有大小不等、疏密不均的玄武岩石块,部分台面上有明显玄武岩裸露,仅坡地上覆盖有残积物和坡积物薄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1-22 12:39 , Processed in 0.0550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