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421#
发表于 2009-5-13 20:14:00 | 只看该作者
包浆对,对九成:包浆不对,一切全废: 包浆也是作伪者仿造高古玉器最难突破的一关,或者说,目前还没有哪个作伪者能够突破包浆这一关。鉴别红山玉器,同样也要把鉴别的重点放在玉器的包浆上。作伪者在“盘摩”玉器时,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也难于达到经过几千年自然形成的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在沟棱、钻孔、切口等处,其作伪的痕迹就很难完全掩饰,或多或少地会留有蛛丝马迹。只要发现某个部位的包浆与整体的包浆不一致,就必须认真审视,仔细甄别。因为,红山玉器历经五千多年形成的包浆,必须是整体一致的,决不会有特殊的部位。
422#
发表于 2009-5-13 21:33:00 | 只看该作者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 这种性质称为解理。

 

423#
发表于 2009-5-14 08:03:00 | 只看该作者

84液检测法:真假红山同时泡,但要用两个容器,不管它是真是假,按顺序放置,然后再序列的涝出来。真红山的水它会变,假红山的水不会变,真红山会把土壤中的颜色侵蚀到浆中,所以说这个浆是钙的物质。他遇水会溶化。“八四液”是加速其溶化,大部分矿物质会留在“八四液”中。而假红山由于是煮的、榨的、强行染的,它不会变,别说拿水它不会变,你盘它都不会变

 

424#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3:39:00 | 只看该作者

雨小禅

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改变:真品红山玉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减缩,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水融严重部位必存在局部减缩,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改变,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真品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

 

42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5:13:00 | 只看该作者

工上自然态内容很多:材料质变态;工上自然态解理;自然裂、坑、洞;团状脉纹;水融缩;材质质变次生物;质变沁色渐入态……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5:14:00 | 只看该作者

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在这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一件玉器要根据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

-----任南

427#
发表于 2009-5-14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个藏家,要感悟红山古玉的神韵,只要多看真品,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功到自然成,终有一天在不知不觉间就会有了这种感悟“神韵”的本领。

-----任南

428#
发表于 2009-5-14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要真正体会到净,恰恰要是生坑的,且有被大量物质沁蚀和覆盖的情况下。“净”正是需要在这样“脏”的背景衬托下才能显现它的存在。这种特质是任何“脏”物质都无法掩盖得了的古玉内蕴之神光,精蕴之光。沁蚀之物根本无法阻挡,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就能透射出这种精蕴之神光。这便是“净”!万物无损我丝毫之气韵!不散不钝,内敛如一!

-----cl贵宾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34:00 | 只看该作者

透:因地质原因,某些坑口的真品会呈现整体胶冻质的透光感,有些也表现为局部不规则斑块状透明,此种透明不是玻璃般的通透感。

 

430#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6:28:00 | 只看该作者

看一件玉器要根据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0 17:40 , Processed in 0.0603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