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451#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6:42: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期玉器

土中方位对应内质色与质变且对应减缩.呈包裹态!

 

 

452#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7:12:00 | 只看该作者
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
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453#
发表于 2009-5-19 04:02: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

版主辛苦!土中方位对应内质色与质变,包裹可以,缩减倒好像不全是吧,硬玉常缩软玉常附,和坑口环境变化的大小及玉质与周身矿物的物化作用也有关系,拙见。
454#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
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45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10:04:00 | 只看该作者

利用红外等高科技手段来鉴定古玉的次生变化
张如柏   张玉玉   常嗣和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学研究室    成都610059)
摘要   古玉的次生(secondary)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引起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古玉的次生变化是指秦以前的古玉,包括齐家文化的古玉器、红山文化古玉器、三星堆古玉器。对古玉器进行矿物学研究,结果发现的白化作用结果是,原先的透闪石经地下水长期浸泡作用,最后转变为次生蛇纹石(即利蛇纹石)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了由透闪石转化成利蛇纹石是个渐变的过程。这一发现证实了古玉的次生变化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
由以上不同地区(沙漠、半干旱地区与地下水充沛的地区)古玉的次生变化可以看出,对古玉次生变化可以初步推断埋藏的地球化学条件不同,有的只发生褪色作用而不发生化学反应,有的不但发生褪色作用(白化),而且矿物成份不同了(即发生了质的变化),多学科参与文物的鉴定对提高我们文物鉴定水平无疑是有帮助的,可使我们文物鉴定工作走上正轨

次生物

456#
发表于 2009-5-20 12:20:00 | 只看该作者

次生物

 

457#
发表于 2009-5-20 12:40:00 | 只看该作者

任网遗址资料

史前玉器的工上自然态质变.......................次生物

 

458#
发表于 2009-5-20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次生物.....................自然态脉纹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发表于 2009-5-20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一生能真正见过多少古人制玉工法?未知未见多的更显自己无知!懂的要评,
不懂要学习,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鉴真的关键!
自然态质变是何物?
您掌握运用工上自然态质变去鉴真了吗?
评贴是对自身鉴真水平的展示,
否定说出理由之评贴才能展示出您的水平!

    按国家出土玉器清理法处理.其表象和盘摸表象有很大差别.这也导致认国藏图片与实物差别很大.鉴定家用的是比对法.且国藏图片某种程度上误导了鉴定家.因国藏品实物与拍照用光的不同.使其反应到照片上的表象差别很大.并无真实反应其表层真实面目.广大藏友多依照国藏照片来学习辩认.这是与实物体征有很大出入的.定要辨证的去观察! 另外国藏品在处理过程中只拍照处理过程某一时段表象.这也误导了藏友.注意国藏品清理过程其表象会随清理深度的加深.其表也是有很多变化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我国地域广宽,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所埋藏的水文地球化学不同。因此,古玉的次生变化(Secondary Change)千差万别,形成的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s)也不同,故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讨论古玉的次生变化,而要具体地对待,民间收藏家或考古界所谓的钙化,水银沁、珠光沁等都不是科学的名词,应当根据其次生变化形成的矿物来给予命名。例如古玉的鸡骨白,从矿物学角度来讲就是古玉的白化作用(Whitezation),而古玉的白化作用因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次生的矿物,我们根据次生矿物来决定此种古玉是真还是假的。


 

460#
发表于 2009-5-20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一生能真正见过多少古人制玉工法?未知未见多的更显自己无知!懂的要评,
不懂要学习,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鉴真的关键!
自然态质变是何物?
您掌握运用工上自然态质变去鉴真了吗?
评贴是对自身鉴真水平的展示,
否定说出理由之评贴才能展示出您的水平!

    按国家出土玉器清理法处理.其表象和盘摸表象有很大差别.这也导致认国藏图片与实物差别很大.鉴定家用的是比对法.且国藏图片某种程度上误导了鉴定家.因国藏品实物与拍照用光的不同.使其反应到照片上的表象差别很大.并无真实反应其表层真实面目.广大藏友多依照国藏照片来学习辩认.这是与实物体征有很大出入的.定要辨证的去观察! 另外国藏品在处理过程中只拍照处理过程某一时段表象.这也误导了藏友.注意国藏品清理过程其表象会随清理深度的加深.其表也是有很多变化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我国地域广宽,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所埋藏的水文地球化学不同。因此,古玉的次生变化(Secondary Change)千差万别,形成的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s)也不同,故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讨论古玉的次生变化,而要具体地对待,民间收藏家或考古界所谓的钙化,水银沁、珠光沁等都不是科学的名词,应当根据其次生变化形成的矿物来给予命名。例如古玉的鸡骨白,从矿物学角度来讲就是古玉的白化作用(Whitezation),而古玉的白化作用因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次生的矿物,我们根据次生矿物来决定此种古玉是真还是假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0 14:37 , Processed in 0.0833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