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这些石龟是谁发明的?发明它们的意义是什么?他们代表了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是否可以提出一些假说:这些石龟的文化属性起码应该与中国历史上某族群的图腾“天鼋氏”有关。或者说他们就是所谓“天鼋氏。”
这些石龟石龙应该与神话传说《河图洛书》的故事有关《辞海》“河图洛书”条下说:传说伏羲氏时,由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
南宋哲学家朱熹《易学启蒙》引西汉经学家;孔安国的说法:“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所谓“龙马负图”、“神龟贡书”的传说,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把自己的发明创造赋予神灵启示的结果。这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是不足为怪的普遍现象。神话色彩越浓厚的传说,大凡产生的年代也越早 ...
使用道具 举报
3、《无头孕妇》像在世界许多地区均有发现,如20世纪初以来考古学家们在东起西伯利亚,西至西班牙亚欧大陆发现的距今约二三万年前的女性雕像,她们是父系社会出现以前人类所崇奉的最大神灵,被认为是一切神的终极原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裸体、丰臀、鼓腹、巨乳、生殖部位突出、头部特征模糊。但是在鞍山地区的一个文化中、如此巨大的、全身布满原始符号的无头孕妇像的发现在全世界尚属首例,是原始社会绝无仅有的“文献”资料。西伯利亚等地发现的无头孕妇像年代判定为2——3万年。
因为子曰;“河不出图,吾亦异哉”。所以北大荒所谓“落后的一个文化”和战国扯不到一块。如果说一个文化是向人家学来的,是受到了人家的什么影响这没什么不对,一个文化的过程可能是另一个文化的复制过程,但这个过程起码应该是照葫芦画瓢,可是找不到葫芦、葫芦不存,瓢将焉附。目前并没有同等规模发现可供参照比对。战国时中原富饶,否则成书于战国时的《山海经》决不会亲切地说这里为一文不名的“大荒”。《山海经》对轩辕国的记载虽然有重点但也是不经意的,如《山海经》记载(嘲笑)轩辕国的国民形象往往是一条胳膊一条腿。“山海经”哪里知道,后来《轩辕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更古老的故乡,为了找寻古老故乡的踪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之寄予了何等殷切的愿景。
5、“一个文化”的提出是科学的,而一个文化的证实也必须科学。“一个文化”是一个非常浩大的文化工程。为了打造我市一个文化的形象,为我市“文化之都”增添老内容。与古文化的破坏者、盗墓者抢时间,对上述古遗址进行保护。对若干被破坏了的古墓葬进行抢救性整理和发掘已是势在必行。
综上述,中国高度发达,灿烂文明的古文明中,“一个文化”功不可没。“一个文化”起步于晚更新世的《小孤山文化》,距今四万年。一个文化是一个几乎被“彻底遗忘了的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它应该有足够长的时间被彻底遗忘,因此一个文化的尾应该不低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顾命》记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东序应该以辽东半岛为主,恐怕也并不被人们所认可,而《尚书》中也并无黄帝的字样,所以有人说黄帝仅仅是黄牛皮做的皮筏子,是用来渡黄河用的。此之前有学者这样说“有关黄帝的遗迹,恐怕都是后人根据传说附会的 。传说本身的真实性尚可存疑,这些遗迹怎么可以作为论据呢?如轩辕之丘,所能说明的只是有一山丘名之为轩辕之丘,而不能证明它就是《山海经》所言的轩辕之丘,更不能以之证明黄帝的真实存在。所谓的黄帝陵,亦可作如是观。”(启良:中国文明史)这样一来“一个文化”与中原古文化似乎有点南辕北辙。希望辽东半岛的所谓“一个文化”能够对中原地区的古文化有所交待。
四、结束语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原始群落,图腾是无可替代的主要标志。而在国内的考古发现中,截止目前,批量的、大型的、背部布满原始符号的石龟,这种情况的发现是唯一的。根据这些石龟的赋存环境及背负天文图的这一主要特点看,可以肯定地说这些石龟是我国史前某一族群的图腾。人们自然会在许多古史典籍中把某原始族群的图腾即所谓天鼋氏和这些石龟之间产生联想,对于天鼋氏,学界的一般说法是:郭沫若释天鼋即轩辕,认为“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国语.周语下》说“我姬氏出自天鼋”,犹言出自黄帝。容庚亦从此说(《金文编》附录上三)故学界通常认为黄帝族的图腾为天鼋即神龟。由于这些石龟的启示,假设这些石龟就是所谓神龟天鼋氏,那么一些学者又有了这样一些猜测,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实际提出了黄帝族文化活动的两个地理范围,或者只能是文化传播影响的两个地理范围。
1、“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逐鹿之阿。”指的是甘肃、湖南、河北、古匈奴及朝鲜半岛甚至古日本在内的东北亚地区。
2、“余尝西至空垌,北过逐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指的是中原地区
这些石龟是否就是所谓天鼋氏?如果是,那么五帝本纪中的第一个地理范围将涉及以辽东半岛为首的包括我国大东北在内的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广大地域。“一个文化”将是《泛太平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帝本纪》中的“故号黄帝”应该诞生在第一个地理范围是可能的。而第二个地理范围指的是司马迁为找寻五帝踪迹做过调查研究的地理范围,但未果。
苏秉琦认为:渤海即古人所谓“海”犹如“河”即今之黄河。“环渤海”即指、辽、滦、大小凌、海河、黄河等所注入之海,又指辽东、胶东、朝鲜三半岛甚至包括日本列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及其腹地。它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即可统属在广义的中国北方,又可统属于中国面向太平洋的(环太平洋)重心位置,它是打开东北亚(包括中国大东北)的钥匙,又是连接东南沿海的龙头。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在这里,苏氏的“环渤海”说也指出了一个地理范围。这个地理范围与前述司马迁氏的第一个地理范围是不谋而合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4-27 13:20 , Processed in 0.0586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