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比较的结果之一
鞍山市地区实际有两座仙人台,一是海城小孤山、析木地区的析木山脉中段的274、5高地,另一座是大孤山地区千山风景区内仙人台山脉上的“仙人台”,两座仙人台之上各有一位石龟,其中石龟之一是前述海城河上游析木山石龟,即274、5高地石龟(略)。石龟之二是千山风景区仙人台上的特大自然石块。“仙人台”,台上大石为一个文化的石龟群系列中的石龟之一,并且其地位属最高贵者。龟背之上拟有人仙逝。仙人台之上有石龟一位,“仙人一位”,故名为仙人台。《仙人台》的文化属性给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启迪,或者石龟就是仙人的代表,或者他们都背负了一位“仙人”,那么所谓仙人是谁?谁才能有这样的造化?答案只有一个“黄帝轩辕氏”与“实为天鼋氏”。如果是“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郭沫若),那么石龟就是轩辕氏的代表,《仙人台》之上趴着的就是仙人轩辕氏的神龟——鼋神。而《仙人台》就是所谓《轩辕台》,两座轩辕台的文化属性就应该属于两个轩辕国。即为轩辕国的主要标志——天鼋氏。山海经中的盖余、辽阳、巨燕、《轩辕》、朝阳、章武、义乡、朝鲜、倭国、犬戎、肃慎、东胡、白民、黑齿、等,其中许多地方称谓沿用至今,这些地方均在我国东北及其周边地区。其中就有轩辕国。根据《山海经》所提供的地方序列及大致方位,根据一个文化中的古文化遗存,古轩辕国就在古代辽东半岛的鞍山地区。在中原文化开始之前,应该还有一个文化,这个文化应该和我们的“一个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鞍山地区的两个《仙人台》之上的石龟就是一个文化的代表之一,或者是一个族群的图腾之一——天鼋氏。在遥远的石器时代,千山的正面在大孤山。
使用道具 举报
比较的结果之二
《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和《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分别讲述了两个《轩辕国》一为诸“夭之野”,二是谓“沃之野”,具同一民俗,有相同的地理风貌文化遗存遥相对应。如《夭之野》“有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而《沃之野》“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一地有轩辕丘而另一地有轩辕台,一地“其不寿者八百岁”,另一地“不寿者乃八百岁”,一地“在女子国北”另一地“有女子之国”,一地“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另一地“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百兽相与群居”。沃之野“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爱有百兽,相群是处”。夭之野“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乘黄,指黄帝乘坐的龙。笔者)沃之野“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 等等。(为便于理解请核对山海经原文)。
上述山海经的这些记载说明轩辕国是两个部分构成的,两地间相对方位关系为南北向,《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载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在女子国北、穷山在其北、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龙鱼陵居在其北、鳖鱼在夭野北、白民之国在龙鱼北、肃慎之国在白民北、长股之国在雄长北。直至北边,《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中有女子之国的另一个轩辕之国。
两个轩辕国之间隔着女子、穷山、龙鱼、白民、肃慎、长股诸国,按各国实控樵采范围的半径毛算为10公里计算,两个轩辕国之间的毛距离约为60公里,即近似于大孤山至小孤山的距离,鞍山地区的“一个文化中”大孤山和小孤山两地的实际情况与山海经的记载相符。其距离也是大约60公里。
上述两个轩辕国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文化遗存,两国间的地理方位、距离与现存遗址的基本条件是吻合的,是偶合吗?不可能,理由很简单,规模太大。轩辕国不是为了山海经而一分为二建造的,山海经也不是为了与轩辕国偶合才成书的。那么只能是,实际两个“轩辕国”的基本条件与《山海经》记载的两个轩辕国的基本条件相符,《山海经》记载无误。如果作为证词《山海经》可信。至于轩辕之国为什么要分为两部分,也许山海经的作者元阳真人氏也没弄明白,山海经没有说明,我们也不好妄加猜测。
比较结果之三
这些遗址中,龙山和凤山的完美组合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我们祖先的如此丰富、和谐、奇妙、美好、浪漫的想象力,是值得大书一笔的,这毕竟是“一个文化”。至于帝俊氏到底何许人《山海经》并没明说。(篇幅所限,羊耳峪穹顶式墓葬另文讨论)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2-22 17:25 , Processed in 0.0684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