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人类曾经被毁灭

[复制链接]
301#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55:00 | 只看该作者

近几十年来,人们在世界各大洋的大陆架上发现了许多沉没到海洋里去的文

明遗址。然而正如大家知道的,大陆曾经发生过多次巨大的变迁,最近一次也离我

们有1万多年了,大约发生在人类记载的大洪水时期。就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

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大陆文明遗址、城市沉入海洋的事件,那么,这些沉睡海底的文

明究竟是哪家的文明呢?不可否认,它们展现出来的建筑技术实在无法用我们今天

的历史学来解释,因为它们太古老了。

    在秘鲁海岸边水下200多米深处,人们发现了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筑物。196

8年以来,人们在米尼岛一带水下发现了巨大的水下石头建筑群,有街道、码头、倒

塌的城墙、门洞……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模样与秘鲁史前遗址斯通亨吉石柱和蒂

林巨石墙十分相似。这些海底建筑结构严密,气势雄伟,没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和建

筑技术是根本无法建造出来的。

    1974年,苏联的一艘“勇士号”科学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侧的大西洋海

底,成功地拍摄了八张海底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腐败的海草

外,还有一座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台阶……它们沉没的时间也是在大约1万多年以

前的某个时期。

    本世纪中叶,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洲地带的海域西面,发现了一

座巨大的海底金宇塔,它的底边长300米,高200米,其塔尖距海面100米。据研究,

这座金字塔比埃及的金字塔还要古老。

    不用说,神话记载的历史肯定早于文字记载的历史,而我们注意到像金字塔一

些的实物证据的时候,也是因为它们在内容上反映出来的文明程度与我们现在的历

史研究不相符合。因此我们推断,在文字记载的历史出现以前,人类社会曾经有过

一次短暂的文明史,当时的文明程度很可能并不亚于我们今天的文明程度,这从大

量史前实物资料中可以得到证明。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以上这些人类文字史以前的文明遗迹,不难看出,它们具有

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知识水平与智力水平的脱节。所有的史前文明遗迹,都包含着极高的知

识水平,像玛雅人留下的历算、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古老的中医等,无一不是知

识的凝聚物。但是另外一方面,从考古学来看,当时整个社会的智力水平都十分低

下,大多数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

    第二,应用技术与理论研究的脱节。从现在发现的史前文明看,大多数是一些

实物,虽然这些实物中体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像搬动建筑金字塔石块的起重问题、

玛雅金字塔坛庙的设计问题、埃及木仍伊的防腐问题、中医的中草药治病问题、针

灸及经络问题等等,但相对的理论研究却至今没有发现,没有一种文字和传说可以

告诉我们当时的天文学理论、几何学理论、机械制造理论和中医中药理论,按当时

的社会发展,这些理论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史前文明存在严重的应用技术与理

论研究脱节的现象。

    史前文明的这两个特点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我们关于史前文明来历的假设有

相当的合理性。在人类的初期,大脑的智力还没有完全的开发,不可能接受高深的

理论。因此,人类最初文明的教育者,他们主要传授给人类一些实用的技术、知识,

以帮助人类渡过早期的困难时期。

    然而,人类的第一次文明却被一场意外的灾变给打断了,那就是地球上发生了

大洪水。现在的文明是在大洪水以后发展起来的。

 

30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第一次文明的蛛丝马迹

 

    我们相信在文字出现以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高度发达的文明,除了以上这些

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以外,我们还可以从大量的现象上寻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列子·汤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奇事,说当时有一位大大有名的人,名字叫

偃师,有一次,偃师去拜会西周穆王,身边跟着一位长得十分英俊的男人。偃师对

周穆王介绍说:“这就是我造出来的一个能歌善舞的人,他的舞姿十分优美,他的

歌喉十分动听。”周穆王大喜,就让他歌舞助兴。果然,此人舞技高超,舞姿优美,

博得满堂喝彩。但舞着舞着就出了毛病,这位俊俏的舞男开始向周穆王的姬妾们大

丢媚眼,暗送秋波。穆王大怒,喝令卫士们将偃师推出斩首。但师急忙辩解说:

“请大王息怒,这个人不是个真人,他只是我造出来的一个机器人,是假的。”周

穆王左看看,右瞧瞧,怎么也看不出这是个假人。偃师为了保命,上前一把撕掉舞

男的头,果然,里面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确是个机器人,里面五脏俱全,再

次结合起来,依然能歌能舞,取下心则不动不语。至此,周穆王才相信是真的。

    《论衡》中有一则记载说到了鲁班。关于鲁班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位能工巧匠,创造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东西。据说,鲁班很孝顺,因为他常不

在家,家中老母难免孤独。为了给老母解闷,鲁班竭其心智,发明了一套本头马车,

上面有一个木头人负责驾驶。说来奇怪,这木头人真的可以驾驶马车四处走,像活

人一样。有了这辆神奇的马车,鲁班就放心不少,每当他去上班时,就让母亲坐上

车四处游玩。然而,有一天,鲁班下班以后没有见母亲回来,左等右等始终不见母

亲的影子,此时鲁班才觉大事不好,把母亲给弄丢了。所以史书记载“鲁班巧,亡

其母”。

    《三国志》的故事也是大家熟悉的,因为《三国演义》乃是中国一大名著,没

有读过的人恐怕不多,没有听说过的几乎没有。《三国演义》中曾说到诸葛亮为了

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这种牛或马都是木头做的,里面有机关,

能爬山涉水,不饮不食。可惜,自从三国以后,再没有一个人知道“木牛流马”的

制造过程,这种东西实际上是失传了。

    以上所举的三个例子,都记载于中国的史籍当中,你说这些记载可信吗?我想

有些人会感到十分为难,如果说它是假的吧,类似的记载还有许多,而且关键是古

人为什么要骗人呢?如果说它是真的吧,又不太可能,毕竟上述的记载是在讲述着

某种机器人,稍有一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论在西周,还是战国,还是三国时

期,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本没有达到可以制造机器人的程度。于是,我们今天多

数人会采取以下的方法:把它想象成古人卓越的幻想能力,这样一来问题不就解决

了吗?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能完全说服自己吗?

    在此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讨论。当我们看历史的时候,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先

有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古人比今天的人绝对落后,今天的科学文化肯

定比昨天更先进。“进步”这个词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用时间来衡量。那么这个观

点正确吗?

303#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先不说别的,只拿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来说,以上的观点就未必正确。我们现在

在学术上总是说,由于古人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故而对自然有一种天然的敬畏

感,因此发展起原始的宗教崇拜。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再回头看一看,实际

上古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很可能比我们今天的人要先进,今人“征服自然”。“人定

胜天”的观点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进入80年代以后,环境保护思想的提出,

实际上就是对我们以往态度的批判。

    可能有人会说,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与古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两回事,我们比

他们更先进、更高级。我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论,甚至被自己发明的理论搞得

晕头转向,当我们搞一些语言上的小把戏时,就觉得自己在进步,可惜宇宙或自然

根本不会被这些小把戏改变,也不会去理会这些儿童游戏。从本质上说,我们今天

的保护自然思想与古代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根本没有区别,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有一

套完整的道家理论为其指导,保护自然是出于自愿,而今天我们却是出于环境的压

力,完全是被动的。你说谁先进谁落后呢?

    还有我们以上所举的针灸的例子,古人因为落后而发明了针灸,我们因为先进

而解释不了落后的东西,难道我们可以在教课书里这样写到:由于我们过分先进,

所以目前只能证明针灸是实用的,但却不知其所以然,科学的发达使我们已经不可

能理解针灸的理论了。像类似先进的科学不能解释落后文化成果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坚持今天比过去高明,一味认为原始人一定落后的观点恐怕

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

    但是,科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渐进的,是逐渐积累而成的,就以我

们这一代物质文明来说,西周时不可能出现机器人那应该是肯定的,甚至在三国时

也不太可能出现类似的机械装置,也是确定无疑的。那么,以上这些人的制造是从

哪里来的呢?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与我们这一代文明对不上号的发明创造正等待后

人去解答,我们随便举一些例子,为了对读者负责,也为了严肃起见,我们首先从

那些肯定无疑的事实人手:

    现代的人类文化史研究证明,中国的石器时代大约结束于距今天4000多年以前,

从那以后,中国的历史开始进入金属时代。这是一个科学的定论。但后来的考古发

现证明,这个结论根本不能算是最后的结论。

304#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此前,我们曾举过半坡文化遗址中发现青铜片的例子。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这

类事情决不仅仅发生了一次。本世纪70年代,中国的考古工作者从陕西临渲姜家寨

原始石器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两件青铜器,做工极为精美,显示了很高的制造工

艺。然而,由于姜家寨遗址属于原始石器时代,它距离我们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

这个时间段正好和推测的金属时期相差2000多年。怎么办呢?当然是不予公布!但

坚持真理的人毕竟还存在,考古学家唐兰在后来的论文中还是把它公布于众。

    许多人都感觉到史前文明历史的存在,但总也找不到切实的证据。实际上,证

据不是不存在,而是因为种种人为的因素被藏了起来,学者们是怕“误人子弟”,

但什么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呢?

    从以上例子中,许多人都感觉到:恐怕现代研究者关于史前文明程度的推论并

不是正确,石器时期很可能存在一种现代科学证明不了的文明。

    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

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

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当

考古队员轻轻拭去剑上泥土的时候,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人

人们眼帘。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

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

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大家知道,

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

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4000℃,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

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在2000多年以前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将这种金属镀到剑上

去的呢?

    事实上,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早已十分普遍。199431,举世

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在二号涌坑

内人们发现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校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

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

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

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而且所有的剑上

都被镀上了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

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涌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

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

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

古代墓藏里,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滑稽呢?

305#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59:00 | 只看该作者

 谁能想象,本世纪50年代的科学发明,竟然会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又

有谁能想象,秦始皇的士兵手里挥舞的长剑,竟然是现代科学尚未发明的杰作?我

们怎么能完全相信现代所谓的科学结论呢?那么反过来说,秦始皇的铸剑技术是谁

人传授的呢?秦始皇时可以使用铬盐氧化处理法、发明形态记忆合金,为什么鲁班

就不能发明机器人马车呢?关键在于,假如以上的事实是真实的话(至少铬盐氧化

处理不是假的),那么我们就会问:他们的技术渊源是什么呢?

    《周易》其书大大有名,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外国人只要

他研究中国的古代哲学、文化、文学、历史。科技、天文、地理、医学等等,也都

知道有这样一本书。但中国人给《周易》下的定义却不好,“《周别是一本卜巫之

书”,这大约是现代中国学术界的定论,什么是卜巫呢?那就是算命,那是封建迷

信,是与现代科学对立的东西,自然这些年来的地位也好不到哪里。一开展普及科

学文化活动,就要反对迷信,而要反对迷信,就要把迷信的老祖宗——《周易》拿

出来评说一通。

    说句实在话,现代社会里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周易》,既然读不懂,你有

什么权力去批《周易》?有人说我不是在批《周易》,我是在批什么气功、算命、

巫术等等,你可知道,这些东西它们都源出于《周易》,是《周易》理论的具体操

作,当你打别人家孩子的时候,怎么能说与大人无关呢?

    关于《周易》的起源,现代学术界里有一种思想认为,它起源于远古的石器时

期,而且至今没有找到它的真正源头在哪里。一般人也用不着知道得那样详细,只

要知道《周易》在甲骨文时期早就存在就行了,那时候人类才刚刚学着发明文字,

而《周易》已经是一种成体系的理论。

    关于《周易》存在的意义,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尽知的,但中医就来源于《周易》

的线索还是明确的,可以这样理解:中医的意义仅仅是《周易》意义的百分之几而

已。至于《周易》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你只要知道计算机语言的二进制法与《周易》

相同就足够了。

    对于《周易》的其他价值,我们没有读懂,不敢妄加评说。但总的感觉是:它

深似大海,博大精深,恍恍惚惚间包容了天地间的所有道理。举一个例子:

    《周易》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个地

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记历法,就出现了六

下甲子的周期循环,这种历法有一个现代历法没有的长处,即六十甲子循环往复,

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上可记几千年前,下可记人类的未来。然而,就在这神奇的

记年法里,却包含了无限的奥秘。

306#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1:01:00 | 只看该作者

据统计,从1827年以来、长江共发生洪水16次,其年份分别为1827年、1849年、

1860年、1870年、1887年、1905年。1909年、1917年、1931年、1935年、1945年、

1954年、1969年、1980年、1991年、1996年,这些数字中间有一些奇怪的联系:

    1887182760

    1909184960

    1931187061       

    1945188758

    1969190960

    1991193160

    1996193561

    可以说长江洪水60年一个周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间隔约60年的水都有相同的

特点,如1870年、1931年、1991年(1998年长江全流域大水人为的因素很大)三次

洪水都间隔了约60年,而且这三次都是全流域性质,从四川到江浙,都遭到了巨大

的损失。而1935年和1996年两次洪水间隔了61年,这两次洪水都是地域性的,主要

发生在荆江两岸,即湖北的江汉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地区一带。

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位中国科学家收集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近200年来发生的大于6级的地震

16次,发现有4次发生在壬申年,也存在一个60年周期的规律,于是预测19926

份在旧金山地区有68级以上地震,果然1992628日发生了79级强烈地震。

    从这两个例子中,你能说清楚《周易》的价值何在吗?中长期天气预报一直是

现代科学努力的方向之一,现在即使我们有了气象卫星,也不可能作出准确的中长

期的天气预报来,而数千年以前的《周易》硬是将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例如,1968

年湖南的不少老乡都说:“明年是乙酉年。老乙酉年大水(公元1849年),前乙酉

年也大水(公元1909年),明年会遇上60年的大水周期。”不少地方及时做了准备。

果然,1969年湖南、湖北发生了大的洪水灾害。

    我们在此并不想证明《周易》的真正价值,因为我们根本证明不了,而是想借

《周易》来说明人类的文明起源问题。以上所举的例子,基本上都超出了现代科学

理解的范围,而这些文明的成果绝大多数找不到来龙去脉,像《周易》、中医、经

络、针灸等等,它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已经存在,按照一般道理,当时的人根本不可

能发明它。因此我们有必要承认,在我们这代文明之前(文字发明以前),地球上

曾经存在过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是这种文明却在一次巨大的灾难中失去了,那

就是大洪水。大洪水不但毁灭了地球海拔1100米以下的北半部居民,同时也淹没了

第一代地球人辛辛苦苦学习来的高度文明。从高山上走下来的牧羊人们,他们虽然

得到了上一代文明的残毁部分,却不能将它原样发展下去,而这批成果就包含中国

上古时期以《周易》为中心的一系列文明。

    由于我们是“神”的子民,在我们的身体内部还保留着伟大的因素,因此有一

些人在某种情况下会灵光一现,领悟到那高深的真谛,于是有鲁班,有诸葛亮,也

有陈平,还有西周时期的僵师,当然还有为越王勾践、秦始皇铸剑之人……

    我们这样认为决不过分,因为当代就有类似的例子。在数学界一直有一个谜,

那就是费马大定律。费马是17世纪法国图卢兹议会的会员,他有一天看书时,在书

的空白处留下了一条数学定律:不能有满足XN次方十VN次方=ZN次方,NZ

的正整数XYZN存在。费马留言说是已经证明了这条定律。但自从费马以后,

几百年过去了,再没有一个人能够证明它。1908年,法国一富翁悬赏10万马克求证。

看来人类的智慧只有一次突然达到了这一高度,那就是费马。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

认识,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识古史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记载。

308#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淮南子·齐务训》载:墨子曾经“以木为鸢而飞之,三日不下。”

    《墨子·鲁问》记:“公输子削竹以为鹊,三日不下。”

    《论衡·儒增》记:鲁班“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之,机关各具,载母其

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鲁班巧,亡其母。”

    《三国志·魏志·杜夔传》记载:“时有扶风马钧,巧思过人,作木人击鼓吹

萧;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纠亘例立。”

    《朝野企载》记载说:“杨务廉甚有巧思,常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

碗,自能行乞,碗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竟观,欲其作声,

施者日盈数千矣。”

    “北齐有沙门灵昭,甚有巧思。武成帝令于山亭造流杯池,船每至帝前,引手

取怀,船即自住。上有小木人抚掌,遂与丝竹相应。饮讫则放杯,便有木人刺还。

上饮若不尽,船终不去。”

    《西京杂记》载:“有方镜,广六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直来照之,影

则倒见。以手掩心而照,则知病之所在,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又女子邪心,则

胆张心动。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博物志》记载:“奇肱民善为拭杠,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

西风至,吹其车到豫州。汤破其车,不以视民。十年东风至,乃复作车遣返。其国

去玉门关四万里。”

    《云仙杂记》云:“南唐王氏有镜,六鼻,常生云烟,照之则左、右、前三方

事皆见。王氏向京城照之,巢兵如在目前。”

    …………

    我们并不在意此观点是否被接受,但每一个人却要注意到以上这些资料,它们

很可能存在多种解释,但哪一种解释更贴近事实呢?

 

309#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大洪水与知识

 

    不客气地说,在我们人类的文明史上确实有一大批的文明成果来历不明,像以

上所举的例子仅仅是九牛一毛。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中还有大量的资料可供我们挖

掘,甚至各地区的图书馆里就有许多以我们目前的理论而无法解释的文献记载。

    首先,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这些神秘的文明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实说,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任何第一手的资料。远古时期虽然有一些符

号或文字,像甲骨文、蝌蚪文及一些器物上的表意符号,但我们现代的人却基本上

看不懂,不知道它们是否与这个问题有关。甚至在各国的神话里也没有相关的记载。

例如,汉代以前的神话中就没有解释为什么女娲和伏羲一个手持圆规,一个手持曲

尺。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严密的逻辑推理。

    在本书中,我们用大量的篇幅来论证了一个发生于1万多年以前的巨大天文事件,

人类史前的许多历史真实,通过我们对神话的破译被揭示了出来,不幸的是,这场

事故以大洪水的方式结束了。文明发生了中断,上一代文明萎缩了。

    有人会说,文明一旦建立,不可能发生萎缩。这是不正确的。马奥利族曾经是

一个驰骋太平洋的航海民族,但是在他们定居新西兰以后,就逐渐脱离了航海,以

至后来把所有的航海技术都忘记了,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曾把这种现象用“第二次

野蛮”来形容。这种文化倒退的种族在世界上还有许多,有的甚至退回到原始状态

里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希特勒德国曾有过一个“马达加斯加计划”,即剥

夺所有犹太人的一切生产、生活资料,然后流放到马达加斯加岛,任他们自生自灭。

万幸的是,这个计划随着法西斯德国的失败而流产,否则的话,犹太人很可能会发

生一次文明的大倒退。

    我们人类在大洪水过后就曾经发生过文明萎缩的倒退现象。从高山上走下来的

落后的牧羊人,很快就意识到知识对他们有多么重要,他们在洪水退去的废墟中仔

细寻找上一次文明留下的各种知识。在这些知识中,有一些是他们可以理解的,但

更多的却是他们无法接受的。理解的被保留了下来,更多不理解的,除一部分被保

留下来以外,绝大部分被再一次毁灭了。

    如果我们以上的推测是正确的话,那么就应该在上古神话或其他方面存在相关

的证据。幸运的是,我们好像确实发现了这些证据。

    在我们研究世界神话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地区、许多民

族的神话里都有关于知识和一棵树的故事,而在这类故事当中,必然会出现一种动

物,而这种动物在神话中的寓意也必然与大洪水有关,例如:

3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1:03: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最原始的文化可能要属《周易》,它是中国上古文化的总纲。相传《周易》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河图和洛书,民间传说,伏羲时有一龙马从黄河而出,龙

马背上驮着一幅图,这就是“河图”;又有神龟自洛水出,背上有一部书,此为

“洛书”。所以后人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面《河图》。《洛

书》(即《周易》)无疑是知识的代表,龙马和神龟与知识的出现有相当大的关系。

    《圣经》中有亚当和夏娃偷食善恶果树上的“知善恶”果,“知善恶”本身是

一种是非标准,它应该属于知识、智慧的范畴之内,而亚当和夏娃之所以这样做,

是受到了一条蛇恶意的诱惑。这则故事中有知识、树、蛇三样东西。

    北欧的古老传说中有圣树,人如果吃了这棵树上的果实,就能获得超越自然的

知识和聪明,而这棵树是由一条龙在看护着。这则传说里有知识、树、龙三样东西。

    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有“宇宙树”的传说,一条名叫拉敦的蛇守护着它。大神赫

拉克列斯想尽办法,杀死了蛇,得到了写有魔法知识的书。这则传说同样有知识、

树、蛇三样东西。

    在爱尔兰的传说里,有关于吃了知识树上的果实而变成千里眼的特马斯的故事。

故事中同样有知识、树两样东西。

    据印度的佛经记载,佛陀释伽牟尼悟道时就是在一棵菩提树下。另外,印度的

维休努神传统上也画在一棵树下,据传说,这棵树被称为“宇宙之树”,树上的果

实,象征着关于过去、未来的最高知识。

    此外,在古埃及、阿卡台、巴比伦、日本、斯拉夫人地区。墨西哥等等民族的

神话传说当中,几乎都有关于人类知识与树。与水的神话和传说。

    如果我们将上述一类传说归纳分析一下,我们会意外发现,所有的故事都在讲

述两种东西:知识与大洪水。中国的河图、洛书本身就出自于黄河、洛河,这不用

多说了,它们一律与水有关。其他一些神话中虽然没有明确说到水,但仔细研究,

实际上每一项都与水有关,关键就在于神话故事中龙、龙马、蛇这些动物身上。

    大家知道,蛇在神话中一般表示水,比如说,在埃及的神话中有一位大神名字

叫努,她是水神,长着蛇头人身。龙代表水就更不用说了,《楚辞·天问》云:

“应龙何画,河海何历?”《山海经》曰:“禹治水,有应龙以尾画地,即水泉流

通,禹因而治之。”后来民间求雨一般都是起土龙、扎草龙,以龙象水。实际上,

龙和蛇在古代神话中的寓意基本差不多,中国民间就有将蛇看成似“小龙”的说法。

    按照这样一个理解,上述神话中在谈到知识与蛇、龙的关系时,基本上是想告

诉后人:人类最初的知识来自于洪水。所以我们只能认为,这些神话的本意是这样

的:在毁灭人类的大洪水过后,幸存下来的人们在洪水的废墟中找到了以前人类留

下的文明成果。

    事实上,在人类目前的神话和传说中,就有一些大洪水以前人们有意留下某种

知识的记载,只是在此以前很少有人留心过,我们举几个例子:

    根据古代埃及历史学家奈敦的著作,在大灾变到来之前,传说里的先哲特特卡,

决定把自己的重要知识保留下来,因此之故,特特卡作为赐予人类文明的知识、智

慧之神,在埃及诸神的万神殿中受到祭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4 01:01 , Processed in 0.0895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