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846
- 积分
- 244743
威望
虚拟货币
金钱
贡献
精华
注册时间2012-1-1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
本帖最后由 过山车 于 2012-12-8 21:36 编辑
时代:商代至周初
发掘地点: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前掌大村
发掘单位: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
简介:
前掌大村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想之地。墓地居于薛河下游的西岸。西去1公里为周代的薛国故城,其城垣多段仍耸立于地面上,是一处保存比较好的城址。前四次发掘主要集中在北区墓地,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清理出龙山文化遗存、商代中期居住遗迹、商代晚期灰沟及商代晚期墓葬,清理各类墓葬30座。南区墓地发掘面积亦约3000平方米,清理出商末周初的居住址、壕沟、夯土台、灰坑水井、祭祀设施、车马坑、殉牛马坑及墓葬70余座。共发掘出商周之际薛国贵族墓11座,出土青铜器、玉器等文物近千件,卣、壶中封存有清澈透明的液体,可能是当时的酒,亦较为难得。其各类随葬品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木器、陶器、石器、金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绿松石、玛瑙、水晶、骨器、蚌器、牙器、龟甲、海贝等各类文物近万件。通过对前掌大南、北两区墓地的发掘,基本将该墓地墓葬清理完毕,取得了丰富的有关墓地规模、布局、墓葬等级与形制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这批资料对于研究商周时期东方方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族属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滕州市州市官桥镇前掌大遗址发掘记实
商代(公元前15世纪)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二个重要历史时代,也是目前所知最早使用规范化文字及青铜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代。近百年的考古发掘证明,商代的重要地址大多集中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洛阳、郑州和安阳地区,其他地区的商代遗址比较少见。但是,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滕县(今滕州市)博物馆的一次联合调查活动,发现了前掌大遗址。后来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掘,终于在山东南部地区探明了一处极其重要的商代遗址。它和济南的大辛庄、青州的苏埠屯,同时被称为安阳殷墟以东三大商代遗址。
前掌大遗址位于滕州市南25公里处的前掌大村,西距著名的薛国故城1公里。考古勘探和发掘证明,这里是商代的一处墓葬群,其时代和安阳殷相当,都是商晚期的文化遗存。从1981年到1998年,先后7次集中发掘,发现前掌大遗址分南北两部分,南部是主要墓葬区。在两大墓葬区里已发掘了近百座墓葬和5座车马坑以及商周时期的壕沟、水井、祭祀土台等建筑遗址,出土了众多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漆木器,另外还发现了部分珍贵的原始瓷器。
三千年的“陈年老酒”
前掌大遗址出土了商代的酒,曾经成为新闻的热点。这些酒被密封在6件完好的青铜器中,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几件青铜器里的液体是酒巴。虽然历经三千多年的水浸土淹,这些液体已经没有多少酒味了,但器物的类型表明,带有液体的青铜器就是当时的盛酒器,当年的贵族是带着美酒进入黄泉世界的。
商代人重视酒,也喜欢喝酒,所以在商代遗址里出土的器物中,酒器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分量。其中,不但有酿酒、储酒的陶瓿、陶罐,盛酒的陶壶、陶#、陶尊、陶杯,而且还有商贵族们习用的卣、尊、壶、#、觯、觚、爵、角等青铜酒器另外还有比青铜器更珍贵的原始瓷酒器。1994年发掘的11号大墓,俨然一座酒器库。这里出土的青铜器几乎包含了商代所有青铜酒器的器型,也就是说,从这一座墓葬里,可以找到整个商代流行的青铜酒器,了解到商代不同的酒器类型。11号墓简直就是商代典型青铜酒器的百科全书。如此众多酒器在前掌大的出土,再次印证了商代民族对酒的重视和喜爱。
商民族起源于黄河下游地区,有人认为其族源来自于燕赵(今河北一带)地区,有人认为来自于齐鲁(今山东地区)东部。但不管是燕赵还是齐鲁,都是黄河下游的地域范围。考古发现证明,在早于商代的原始文化之中,对酒情有独钟的是大汶口文化的先民们,他们不但最早发明了酿酒的技术,制造了大量五花八门的酒器、酒具,而且还有“酒神”崇拜的习俗,有酿酒的图像记录。从距今五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时代到三千八百年前的商代,黄河下游地区的原始文化经历了“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两个阶段后,直接进入了商的时代,近三千年原始文化没有间断。这至少说明,商代的文化是建立在黄河下游原始文化基础之上的。商民族与“东夷人”肯定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或者是一种继承,或者是一种接受。但不管怎么说,商代重视酒的生活习俗和观念与东夷人不相上下,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物质的证据就是比任何地区都多的酒器的出土,精神的证据就是由众多酒器酒具引申出的“重酒”观念,传说和文献记载的证据就是西周的“酒诰”。
商朝最后一个昏君纣王因为“酒池肉林”而遗臭万年,所以周武王朝歌一战,取代了商的统治后,就专门制定并颁布了戒酒的“酒诰”,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告诫子孙后代以商亡为鉴,不可因酒误国。西周统治者畏酒如虎的做法,其实还是与他们“重食”的观念有关。因为粮食的来之不易,居住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西周民族就特别珍视粮食,决不能容忍耗费大量粮食去酿酒,更不用说建造什么荒淫无道的酒池肉林了。
“重酒”和“重食”是黄河流域上游和下游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念,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三千年前黄河流域上下游之间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因为有了多余的粮食,才导致了酒的出现。黄河下游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为衣食无忧的人们提供了奢侈的条件,提供了酿酒技术发明的土壤。
惊世骇俗的原始瓷器
1998年,前掌大编号为119的贵族墓葬被完好无损的发掘出土,在众多青铜器的簇拥之下,两件带釉的器物闪亮登场,这就是商代最珍贵的器物——原始瓷器。
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因此被世界视为瓷器的故乡。据说英文的“中国”一词就跟瓷器有关,瓷器和丝绸被世界公认为是“四大发明”之外的重要发明,其地位甚至还超过了“四大发明”。但是最早的瓷器在什么时代开始制造,文献没有记载,传说没有保留,历史无从查考。20世纪初安阳殷墟的发掘,首先揭开了原始瓷器的面纱。商代晚期(距今3400年左右)在黄河下游地区就已经出现了瓷器的原型,此后,在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又发现早于殷墟的原始瓷器,其时代在商代中期(距今约3600年左右)。不过,这个时期的瓷器虽然有了釉,也有了比陶器更加结实的质地,但其烧成的火候还比较低,是属于低温釉类的瓷器。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在公元6、7世纪的隋唐以后。因此,殷墟出土的瓷器被冠上了“原始瓷器”的桂冠。
原始瓷器所用的材料是瓷土,最早发现并使用瓷土烧制器物的是大汶口时代的人们。但是,从大汶口时代到原始瓷器的出现,黄河下游的人们整整花费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两千年来,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的人们围绕着瓷土不知做了多少美梦,最终还是将这一重大发明流传给了晚商的民族,让他们首先将瓷器写入了世界物质文明的史册。
前掌大出土的原始瓷器和其他地区一样,种类比较单纯,主要是盛器和储藏器。盛器是豆和尊,储藏器则是#和罐。其实#也是壶罐一类的器物。从这几种原始瓷器的器物造型和装饰纹样看,豆的使用量可能比较大,所以制作水平略显粗糙,而#、罐则比较考察。有的#上刻画了三角或环线纹饰,有的拍上了纺织布纹,还有一件#上帖塑了几个横“S”形纹饰。这种“S”纹饰实际上就是“蛇纹”。蛇是北方常见的爬行动物,其出没无常的习性和剧毒的杀伤力,常常让人们头皮发麻,恐惧无比。将蛇的形体或变形成规范化纹饰的蛇纹装点在珍贵的器物之上,其保卫和保护的含义不言自明。这种习俗早在七、八千年的原始时代就已被北方地区的人们所认识。由此,也可以了解,原始瓷器及其所装盛在瓷器里面的东西一定是十分珍贵的,他人不可染指。这种珍贵的东西就是酒。
最古老的车子
传说在前掌大一带,是中国车子发明人奚仲的故乡。奚仲因为发明了车辆而被载入中华文明的史册。前掌大发掘的5座车马坑为奚仲故乡作了充分的注册。
车辆的出现是交通手段的重大革命。目前所见,从商到西周前期,有车马坑的遗址屈指可数:除了商朝的首都安阳殷墟外,其他地方只有西安的老牛坡遗址一处,前掌大的发现则为商代车马坑的数量增补上光彩的一笔。
早期的车辆都是单辕的形式,拉车的马被分置在辕的两侧,因此驾御这样的车辆需要高超的技术,所以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驾御马车还被看作重要的生活技术,列入了教育学生的必修科目,这就是孔子毕生所致力的“六艺”之一的“御”。从前掌大到孔子的时代,历史经历了将近一千的发展,单辕车的形式始终没有太大的改进,直到西汉中晚期,又经过了二三百年的时间,驾御简单的双辕马车才被发明制造出来。而这种类型的车子时过两千年,至今还在农村各地被沿用。
因为稀罕,所以前掌大随葬的车马都受到了特别的照顾,其表现之一就是对马的装饰,有的马头装饰上青铜条,有的是青铜泡,还有用海贝装饰的。贝是当时的货币,青铜器被古人认为是“金”,用货币和“金”装饰拉车的马说明这车子是何等的尊贵。另外,在41号车马坑里还发现车厢内帖着金箔,车子的伞上镶缀着海贝,有的车后还埋葬有殉葬的人。如此种种迹象表明,商代的车子非同一般,能够乘坐这样的车子的人,其身份地位也非同一般。
酒和酒器、原始瓷器、罕见的车马坑,使前掌大遗址成为极其重要的商代遗址,因此,1994年的一次发掘,即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前掌大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也因此而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