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南师推荐的佛学概论-《宗境录》略讲

[复制链接]
451#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00:00: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不二的空

若欲照知,须知心原,你要反照自己。人是很奇妙的动物,一般人两只眼睛都是向外照,看人家看得很清楚,观察自己很难,人唯一看不到的就是自己。

因此我们做人、心理的行为道德也是这样,对人家的善恶是非看得很清楚,这个不对、那个不好,但自己永远看不清自己。

修持要特别注意!修养道德和行为,要回转来把自己看清楚,不要光看人家。若欲照知,普通是照见外面,现在要回转照见自己。须知心原,心的根源是什么?必须了解清楚。

心原不二,则一切诸法皆同虚空,如果找到心的根源,明心见性、晓得不二法门,那么一切法,不管善法、恶法皆同虚空,本来就是空的。空就是一个。

你在每个庙子上大都能看到不二法门四个字。什么是不二?不二就是一,没有两个,就是一个。我们学佛常常被文字骗了,文字上赞叹人家成功、了不起,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年轻时碰到老前辈写给我们勉励的话,有一天仔细一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爬到顶了,更进一步爬到哪里去啊?再更进一步掉下来,对!要掉下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踏到很平实的地方,站的太高还是不保险,要平平实实,由高明到了中庸,到了陆地。

45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00:00:00 | 只看该作者

不二法门,佛学真了不起!就是一个,叫不二。如果我的名字叫南不二一定很好听,叫南一个那就没有意思(众笑),文字会骗人的。心原不二,心只有一个,就是一心。现在找不到不二法门,就是这一心不能明了,善恶、是非、好坏、美丑,都是这一心的变化。心原不二能够悟到这一个,中国禅宗祖师连一个也不讲,什么是道?这个这个是什么?不二法门,你要是悟到了这个,一切法皆同虚空。

是为随乐欲自行安心,这个理透彻了,随便你喜欢静也好、动也好,就可以进入定的境界了!

讲完了!他把方法告诉我们了!理论就是方法,结果我们还是定不了,嘴里讲自己很定,没有什么问题,提得起放得下。到那个时候定不了,那就是空洞理论。

 
453#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00:01:00 | 只看该作者

悲是什么东西?

现在再接着下一段:

其心虽广分别,心及诸法,而信念精进,毫善不生,即当凝停莫动,诸善功德因静而生。

学佛的青年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哟!当我们用起功来,理论上都知道,这样可以静。其心虽广分别,佛学渊博,能多方面分别。

心及诸法,什么是心?心的本体是空,理论也懂。诸法,唯识、般若、大智度论……什么经典都看过,考试一百分,但是信心不足。很多人佛学道理讲得头头是道,真的信心没有建立,不是迷信哟!是正信心没有建立。不能依法而行就是信心、念力没有建立。信是信,念是念,念念都在这个法门上的心没有建立。所以念佛,要念念都在这个法门上。譬如嘴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想着今天九号,爱国奖券十五号开奖,这就是嘴里念佛,而念念在奖券,想发财,或者想吃牛排或川菜,这个是念头。因此念佛要心念,念念在佛的境界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随时注意在这个善念上,不是口头的。所以说有许多人学佛,信是信,念是念。

信念精进,随时不断地努力,并非只有打坐才叫修定,要随时修定。在做人处事时心境怎么定?在待人接物时心境怎么定?讲话走路心境怎么定?要随时研究。

他说有些人佛学道理懂得很多,信、念、精进等等,但是毫善不生,像一根头发一样小的善行生不出来。譬如我们都晓得学佛第一个学慈悲,我们有很多同学也讨论这些,讨论的同学都是有修养的哟!没有修养讲不出来。有位老同学先生,修法很多年,经常跟我讲,他说:我就是慈悲心发不起来,我怎么检查自己对人家要慈悲,老实讲我没有,慈悲不起来,可是我也没有做坏事啊!也没有对人家不好,每个人求到找,我一定帮忙,但是要我帮助人家又生起慈悲,我做不到耶!没有这个东西耶!我说:你讲这个是老实话!大家尽管学佛,知道众善奉行,但是如毫毛一般的善的心理行为,没有建构成善的形态。

 
454#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00:02:00 | 只看该作者

静母生善子

他说这个时候,你要真想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第一步先要求得定静——“凝停莫动,先把心念训练到住在一个境界上不动,不是空,而是止!或者念阿弥陀佛,念念都在阿弥陀佛境界不动,做得到做不到?大家在这里打坐坐了半天,你能不能在一个咒语上、一句佛号上,或者听呼吸、观鼻子红、鼻子白,观脚趾头也可以,随便用一个方法,把一念凝定住!?这个字用得非常好!也就是中国正统道家所讲的神凝气聚;佛家的道理是定,儒家也叫定,《大学》一开始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知止而后定的道理。

所以他说,善念不能生起要先修止,达到凝停莫动。有许多人讲:叫我学佛做不到,但我认为我心不坏。我说:对啊!你这个很了不起啊!”“我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这个话,叫作化妆擦粉,自己照照镜子蛮漂亮!我可不敢说我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你看人的心性里头有多少坏念头啊!任何一个人做不到的!不要给自己脸上擦粉,心性的念头是很难检查的,人的两只眼睛看人家很明白,看自己很难。一个人每天有多少思想!这个思想、感觉、感情的浮动,不要说变成行为,这个坏念头很多耶!依据现代科学的研究,人脑思想一动,好的念头、坏的念头所放射的光,颜色都不同,要发财、想钞票放出的光一个样;想佛的时候又一个样。

我们一天到晚有那么多不好的心念行为,假定有人能在这几个钟头,或者一天,把念头始终定在很纯善的一念上,他不要做功德,就已经有多少功德了!不为恶就是善,所以他告诉我们定的重要,凝停莫动。

诸善功德,因静而生,注意这几个字,一切善行、一切功德,非定不可!你要想成就,非修定不可,等于科学定律,没有办法变动。

 
455#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00:03:00 | 只看该作者

沉滞待策进 马奔慰蹄劳

接着再进一步告诉我们:

若凝停时,弥见沉寂,都无进忍,当计校筹量,策之令起。

永明寿禅师又进一步告诉我们,当我们修定时,想把心境定住,随即进入沉寂状态。你们诸位也有这个经验,两腿一盘.眼睛一闭,手一放好,那一刹那就定住,不过跟着睡眠就来了,沉默寂然!有些老修行非常有本事,明明没有功夫,两条腿坐一天都坐得住,你认为他在入定吗?没有,他在沉寂睡觉。他怎么睡?打起坐来,两个肩膀一紧,头在肩膀上卡紧了,外行睡觉会点头,内行的则不会。我懂了这个道理以后,一次一个朋友到纱厂当管理,夜里管几百个工人,怕工人睡觉,他说:我的妈呀!我都想睡得厉害,怎么叫人家不要睡!我问他:怎么办?他说:我戴副黑眼镜,靠在墙上睡。我说:你笨蛋,戴墨镜大家也晓得你睡觉。告诉你,找个墙角站着,两个肩膀靠紧,手插在裤袋尽管睡,那些工人以为你眼睛看见就不敢懒了!,就是这个法子,不过坏事不要学,讲笑话给你们笑笑。

有些人一定下来弥见沉寂,越来越昏沉。都无进忍,打了几个钟头坐,白坐的,没有进步,把杂念切断的功夫做不到,换句话说,做不到神凝气聚。实际上进忍就是神凝气聚,也就是佛家的气住脉停。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他告诉我们方法,以密宗来讲就是传法。此时要动脑运用思想,坐还是坐着,眼睛半开半闭,不要全闭;或者计数目字,或者拨念佛珠,计算一天念几千声阿弥陀佛,拼命拨珠子,手停了就晓得不对。不用心容易睡眠,这个时候非用心不可。用心就是用脑,脑不怕用,越用越灵光。年轻同学不大用心,一看书就头痛,因为你懒得用脑,头越来越痛。

当计校筹量,策之分起,这个时候你应该计较筹量,提起心念精神。策是马鞭子,也可解释为算盘珠子,要鞭策自己提起心念。

然而,这么一提心念又糟糕了!血液上冲,精神来了!

456#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00:03:00 | 只看该作者

若念念不住,如汗马奔逸,即当以止对治驰荡。

当念头一提起来,眼睛一睁开,阿弥陀佛停不了,那糟了!这一下念念不住,心念停不下来,像一匹疲劳过度、跑出一身汗的马,马蹄止不住。等于行远路,一天走一百多里,最后两条腿已经不知道是自己的腿,只晓得本能地向前走,不会转弯,跟死人一样直着走,腿已经死了半截。又如思想过头,夜里失眠,思想如汗马奔逸。那么,这个时候赶快用止念的方法来对治驰荡。

这是指心理状况而言;以生理状况来讲,可以赶紧吃点药,再不然将双腿泡在高温水中,强使血液下降,也可以睡着,有很多方法。

你看佛法的研究多细腻!我们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那么难弄!必须要静,静了却又想睡,不让睡又乱想……,你看自己的心多难对付!这个身体也难对付,穿多了流汗多,容易感冒;穿少了又怕伤风;吃饱了消化不良;不吃嘛又饿坏了。生理难对付,心理也难对付。睡久了昏沉,越睡久昏沉越厉害;反之,越不睡散乱越厉害,这个真难办!

 

457#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00:04:00 | 只看该作者

睡时应能看 看境无两般

若静默然,无记与睡相应,即当修观,破诸昏塞。

有时候你心境静下来,一默然容易落入无记状态。佛经告诉我们心念有三种状态,善念、恶念、无记念。无记就是昏沉,莫明其妙,做了也不知道,现在叫下意识。有些人下意识喜欢打人,你问他怎么打人?他根本不知道,因为手动惯了。这个无记没有意识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记有无记报,来生变一个笨蛋。修行注意哟!打坐,搞得不好,把自己脑子弄得楞头楞脑,把无记的无念当成是定、当成空,来生就变这样一个人:打他一下,他哦一声:干什么!你们大概看过这一类人,无记报。

静坐,默然以后无记很严重!往往很多人修行把无记当成定;把暗昧当成空,这是不对的。无记与睡眠相应,虽然没有真睡,却是轻微地昏睡。这个时候要警觉自己立刻修观,破诸昏塞字用得好!一个人在定也好、睡也好,昏沉得厉害,脑神经闭塞,乃至鼻孔闭塞呼吸不通。鼻子常塞住的人,换句话说,脑筋也不大灵光,真智慧没有,假聪明是有。昏与塞放在一起,一点也不错,所以此时赶快修观行。

458#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00:04:00 | 只看该作者

修止既久,不能开发,即应修观,观一切法无碍无异,怗怗明利,渐觉如空。

他说我们修定,在一个无念或清净境界修持久了,或者住一境界久了,不能开发。老是定下去,不是佛法。佛法要修定,外道也要修定,定是共法,不是不共法。这些佛学名词要搞清楚。

修止既久,不能开发,只有定的功夫,没有智慧,不算悟道。你不要认为打坐坐得好就有道!那毫不相干。我经常说:打坐修得好就算有道,那北投成济堂前的一对石狮子,已经坐了三十几年,它们早成道了!那不是道,那只是训练修止的一种功夫。修止既久不能开发,要赶紧转,要起心动念、要穷理、要研究、要修观。

那么,在止静所引起的观慧,观一切法,无碍无异,这四个字很严重,不要轻易看过去!譬如在坐许多人都有打坐的经验,也稍有定力,你有障碍吗?有障碍,身体酸痛的地方,你能叫它不酸不痛吗?它才不理你呢!你还非听它的不可!有时听它的,酸痛得让你眼泪直流,有障碍。无挂无碍做不到,这是个关键,障碍就是业力,把生死根源纠缠封锁在里头,使你开发不了,所以无法解脱。好比建筑房子装设开关,壁纸一贴,外表看起来很漂亮,墙纸里面是电源电线与水泥混绞一起。你解脱不了,就没有办法无碍。

何谓无异,异就是两样。我们是有点异,或许没有两样,开眼看得见,闭眼看不见,是两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们做不到,色是色,空是空;暗是暗,明是明。我们是有异,修到了是无异。所以要观一切法,使观的成就到达无碍无异

怗怗明利,怗现在讲是古文,在当时却是白话。古文有妥贴二字,翻成白话就是恰到好处。怗怗就是妥贴的形容,不管定也好,慧也好,乃至身体空洞舒服得恰到好处的意思。那当然没有障碍,也没有头痛、腰痛,一身妥贴得不得了!你看人生活着,每个人回想身体哪里有舒服的时候?不是腿酸、腰痛,就是头昏、眼睛看黑板看得难受,不妥贴。

 
459#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22:29: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章  黄土让花红

欲闻利观,破诸烦恼,如日除暗,即应听观。

许多人学佛打坐最困扰的问题就是妄想不能断。更严重的问题是,许多习惯性的习气改不了,譬如,有人功夫做得愈好脾气反而变得愈大。这是什么原因要找出来。脾气还是属于比较明显的,实际上很多其他微细的习气是我们比较观察不到的。例如,静坐得好有许多思想平常不太注意的,这时变得强而有力地涌现出来。一般的观点认为这种现象是打坐的功夫没做好,因此想在静坐方面拼命想使自己能定下去。我们要知道,定下去并不能转变这个习气,要转变习气只有凭智慧来破除,也就是在理上要剖析得很透彻、很清楚。这个也是观的道理。

讲到这里使我想到,今天有一位泰国某大学的校长被介绍来我这里,他是华侨,中国话会讲,中国字据他说认得不多。他说他学了好几年瑜伽术,打坐也有好几年了,功夫做得非常好,眼睛闭起来打坐可以看到很多境界,虽然事业忙碌但一天只需吃一餐,而且走起路手一张开就好像人在空中飘一样地舒适,在游泳池可以沉下去水底打坐。我说那好呀!那清静得很。他说对!那真清静。一个人要是沉到水底或海底打坐,外面的声音一点也没有,完全被隔开了。那真是清静无比,舒服得不想起来。但是你们可不要乱试,因为他修瑜伽,呼吸可以停止一、二分钟来打坐。

有个同学在东沙群岛工作,他常常带了一个氧气筒沉到海底去玩,他说海底那个世界真美丽,尤其是到了珊瑚区那真是好看啊!至于声音,什么都听不到,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清静的地方了,因此他每次都想躲在海底不想上岸,直到氧气不够时才上来,而且每次上岸时他都觉得非常遗憾。实际上,打坐功夫做到了,就像在海底一样很清静,很亮、很宁静。因为海底是下面亮而上面暗,人若掉落到海里拼命向亮的地方钻,愈钻就愈向海底深处。因此要记住,若掉进海里时要向暗的地方爬就上来了,海底是因为阳光折射的关系,因此是亮的。

 
46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莫妄想去妄想

这位大学的校长先生,虽然瑜伽术练得很好,打坐功夫也不错,而且也念咒,但是他现在碰到的难题就是妄念去不掉。很多人都想借助方法来把妄想空掉,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妄想。因此,若想藉助方法来把妄想空掉,这是走错误的冤枉路,因为妄念必须要靠智慧才能破除。其实妄想就像虚空中飘游的微尘一样,自作聚散。因此,你要看清妄想的本质,它是永远也留不住的,它自去自来,不需要你去空它,而且你那能够知道妄想的那个并不会跟着妄想跑。所以,要破除妄想只有用智慧来观察,这个观在中国后世的禅宗就叫做,这个包括了观、正思惟及研究。因此,《宗镜录》在这里告诉我们欲闻利观,破诸烦恼,观得好,便如日除暗,如太阳出来一样除去了一切的黑暗。那么要修什么法才能做到这样呢?即应听观,这听字在这里是听任、信任的意思。也就是听任观的方法。这个观,是观察的观,慧观的观。

有人问我,那么如何把妄想转成观想?观想、妄想、思想,名词不同,但是作用一个。普通学术上把一个人念头往来连系的作用叫做思想。但是在佛学上却很严格地分出,思是思、想是想。在佛学上,把所有的思想都称为妄想。为什么叫妄想呢?因为它是虚妄而不实在的。佛学进来中国后,把思想翻译成妄想,而在中国文学上有时不叫妄想而叫浮想。研究中国文学的人,常看到浮世这样一个名词,这个世界是虚浮,不实在的,人的一生也是虚浮不实在的。所以有时候在文学上称虚妄就叫浮世,因为一切飘浮不定。妄想就是这么一个来源。

观想也是佛学进入中国以后所产生的一个名词,这是密宗的用法。其实观是观,想是想,这是两步的功夫。修密宗的人就是要把想变成一个事实。密宗以它的方法叫做观想,也就是把人幻想的能力加强变成一个事实。譬如,我们坐在这里,假想前有一张一千万的支票,想不想得起来?我想没有人想得起来,有人想得起来是什么人?不是观想成功有神通的,就是想疯了有神经的。

看到前面有这么一张东西,这种情形还是想,不是观;要你所假想的东西永远摆在你观想地方,如心中不管走路或做事,这个境界都不会变去,这个才叫观。

大家想想,不管是观想或是妄想是不是都是心理上所起的作用,名词不同而已。若站在明心见性,形而上的道体来讲,不论是妄想或是观想,一概都是妄想。而就修持的方法来讲,不过是用假定一个目标的观想换取了所有的妄想。因此,把观想认为是一个方法是对的,假如把它认为就是道,那是错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23 18:19 , Processed in 0.0846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