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爸爸妈妈是谁? “止即佛母”,什么叫作佛母?比如说,准提佛母,人家都认为准提菩萨是女的,因为佛母嘛!一定是妈妈。其实般若才是佛母,因为大智慧才能产生佛,故称为佛母。止即佛母,因为定能造出佛来。“止即佛父”,止也可以称做佛父。“亦即父即母”,即成佛的父母,因为因它而出生,这也就告诉了我们止是成佛的正因。 “止即佛师、佛身、佛眼”,止是佛的老师,如释迹牟尼佛十九岁出家,修无想定三年、修非非想定三年,再修苦行六年。这十二年中间都在打坐,最后才悟道,而悟的那一刹那并不一定要靠打坐。但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悟,却是靠打坐渐修而来的。所以,止也是佛的法身的作用,也是佛的眼睛。“佛之相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些是怎么来的呢?都是从定力的功德来的。“佛藏”,佛的一切智慧的根本是从定中来。“佛住处”,佛最后涅槃是涅到哪里去啊?难道是到馆子去端个盘子就叫涅槃啊!所谓涅槃是佛永远都在那个定中不动。然而当我们称念他的名号时,他可也听得清清楚楚。 “何所不具”,得了止,神通、智慧、菩提样样自然具足。反过来说,一天到晚只想得神通、智慧、菩提而不修定,那些就永远只是妄想而不能成就。“何所不除”,得了止就能解除一切障碍。“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止,是为第一义以止安心。”刚才讲的是第一义,至高无上定慧的修法。重点在于要体会到“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而常照”,虽然此心在定中但能做一切的事业。“照而常寂”,尽管在一切事务上,在红尘滚滚中,但此心在定中。要能做到这样才是第一义的于止安心,这是无上大定。 下文接着谈观,止与观是大有差别的。刚刚我们提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寂与照是否就是止观呢?差不多是一样,而中间有很微细的差别。寂照是成果的说法,止观则是制造过程的说法。换句话说,止观是因、寂照是果。 现在讲到观的方面,观是观察。有些同学说,经典的道理我都听懂了,但是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是观。现在再说明一次,希望各位用心体会,比如你们打坐,下座后说,老师今天我坐得不好。我说为什么?腿好麻哦!唉呀!心好乱。我问:你知不知道嘛?他说:知道呀!心乱时知不知道?也知道呀!这就是观嘛!所谓观就是你看到了。不是眼睛看到而是你知道腿麻、心乱,观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观的作用。但这只是普遍生理及心理层次的观。佛法的观还要更进一步,比如说,我现在觉得腿麻得受不了,这种感觉传达到大脑,而有了知觉,脑子知道了,你要观察这个麻到底是脑子晓得才麻呢?还是腿麻?你要好好观察这个麻的作用究竟是如何起来的。这个研究在禅宗就叫做参,教理上就称为观。这是第二个层次。 到了第三层次这样一观,心的本体就是真如,这一念自然就空,这一念空了以后,你知道这一念空了,空空灵灵的,这个境界就是观照,这样就可以进入佛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