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内蒙古频道7月12日电(记者丁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近年来对考古资料研究认为,红山文化萨满祭祀系统是很完善的。 据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出土红山文化玉器的墓葬主要是以石材为主筑墓的积石冢形制,多分布于山梁或土丘的顶部,形状有方有圆,有的则冢坛并排分布,气势宏伟,体现出浓重的宗教祭祀氛围。这些积石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只葬玉器,不葬或基本不葬陶、石器。这些墓葬的墓主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是主持各种祭祀活动的专职祭司,即巫师,也就是“红山萨满”。 牛河梁遗址四个地点共发掘墓葬61座,其中有随葬品的墓31座,无随葬品的墓30座。据研究,红山文化积石冢的规模与形制有大小型之分,埋葬在积石冢内的石棺墓形制也有大小型之分。大型石棺墓多位于积石冢的中心部位,圹穴和石棺较大且深;小型石棺墓均位于冢内边缘部位,圹穴和石棺较小且浅。这种大、小型墓葬的区别应是墓葬级差的一种直观反映,也反映出红山萨满“一人独尊”观念和玉器使用的垄断性,说明萨满在当时的社会组织中属特权阶层。 从随葬玉器的数量看,大型墓内随葬玉器数量均明显多于其他小型墓。这种随葬玉器数量多寡与墓葬等级高低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应是当时用玉制度的一种表现,表明祭司阶层内部至少能够分出六七个不同的等级。可见红山萨满祭祀系统是很完善的,大小萨满等级分明,在祭祀仪式中各司其职,死后的葬仪也有明显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