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解读任南12字鉴真法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20:55:0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对任老师的红山古玉鉴别的12个字,从不同的角度再逐字的向大家进行交流。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12字鉴别方法,把“净”字排在了第一,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件红山古玉上手,第一关就要过“净”字。

目前的有关古玉的鉴别及论述中,“净”字也是老师首次提出的,其实古玉“净”的特征很重要,很明显,只是我们没有注意总结出来。细想一下所有的博物馆藏的、民间个人受藏的、人们公认的精品古玉每件都是很“净”的。

“净”字在这里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只理解为“干净”,我认为应有以下的涵义。

1、          清洁、干净。古玉出土虽然被泥浆包裹,但只要经过清洗,就会显出其娇媚容颜,需要分清的是沁色和脏的不同,玉中的杂质与沁色的不同。

2、          工整、气质的内涵。红山古玉的那种“气质”感给人一种朴实无华、高雅、清净的感觉。就好象一个人虽然穿了一身旧衣服,但洗的非常干净,熨的非常平整,就会给人一种气质感。

3、          “净”心的感觉。认真的、用心的欣赏红山古玉会产生一种“净”心的感觉,如佛家所说的“清净心”。这是红山古玉所蕴涵的一种内在的“净”。

4、          这些特征是仿不出来的,做旧的古玉一般是洗不干净的,因为做旧是要把“新玉”的“新”掩盖掉的。而且低挡仿品都不会用好玉,所以仿品会有“脏、烂、模糊”的表相。

         工整、气质的内涵。“净”心的感觉。就是更仿不出来的。掌握了这些特征,鉴别起来就不难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净”

红山古玉质本洁,

沧桑历尽赋内涵。

一朝出土露娇颜,

心净不在尘世间。

33#
发表于 2007-7-21 23:5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7-17 15:12:29的发言:
    六十甲子有纳音,鲜原其意。盖六十律旋相为宫法也。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阴阳相错而生变化。

十二吕律各纳五音,六十花甲。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

[em27][em27][em27]

[em17][em17][em1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1 23:58:59编辑过]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7-22 06: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7-7-21 23:53:26的发言:

十二吕律各纳五音,六十花甲。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

[em27][em27][em27]

[em17][em17][em17]

谢谢一壶居士指导!我需要学习的太多了.
35#
发表于 2007-7-22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代任先生上图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2210142981546.jpg[/upload]

“净”字在这里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只理解为“干净”,我认为应有以下的涵义。

1、          清洁、干净。古玉出土虽然被泥浆包裹,但只要经过清洗,就会显出其娇媚容颜,需要分清的是沁色和脏的不同,玉中的杂质与沁色的不同。

2、          工整、气质的内涵。红山古玉的那种“气质”感给人一种朴实无华、高雅、清净的感觉。就好象一个人虽然穿了一身旧衣服,但洗的非常干净,熨的非常平整,就会给人一种气质感。

3、          “净”心的感觉。认真的、用心的欣赏红山古玉会产生一种“净”心的感觉,如佛家所说的“清净心”。这是红山古玉所蕴涵的一种内在的“净”。

4、          这些特征是仿不出来的,做旧的古玉一般是洗不干净的,因为做旧是要把“新玉”的“新”掩盖掉的。而且低挡仿品都不会用好玉,所以仿品会有“脏、烂、模糊”的表相。

         工整、气质的内涵。“净”心的感觉。就是更仿不出来的。掌握了这些特征,鉴别起来就不难了。

 

 

0.jpg (207.33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学习任老师12字鉴定法的体会

[讨论]学习任老师12字鉴定法的体会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2 14:3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2214353641112.jpg[/upload]

0.jpg (41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学习任老师12字鉴定法的体会

[讨论]学习任老师12字鉴定法的体会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7-22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12字鉴别方法,把“熟”字排在了第二,看到“净”再观“熟”。

“熟”在此有两层含义:

1、“熟”首先作为动词的含义是指变化的过程。由“生”到“熟”的过程。水果通过生长期,由“生”变“熟”。食品通过加热,由“生”变“熟”。红山古玉通过漫长岁月的自然作用,由“生”变“熟”。

天之道,出阳为暖以生之,出阴为清以成之。是故非熏也,不能有育,非溧也,不能有熟,岁之精也。

2、“熟”作为形容词的含义是指变化的程度。熟透了,表示程度深。半生不熟,介于“生”“熟”之间。不熟,既生。

“生”、“熟”是自然界的现象,生与熟是对立的两个概念,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然是矛盾的,就必然是发展着的。由生而熟,这是一个量化过程,是由量的积累而引起质的变化过程。然浸润尚须久,方悟妙道,既熟而岁之精也。红山古玉的“熟”是漫长岁月的杰作,岂是人力所能为之。

 

有沁色的"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无沁色的"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熟”

圆通之妙在于巧,

自然苍老熟透时。

万年浸润岁之精,

悟到生时是熟时。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23:52:00 | 只看该作者

“肥”,目前的有关古玉的鉴别及论述中,“肥”字也是老师首次提出的,老师用这个“肥”字形象化的描述了红山古玉的一种质变的表象。红山古玉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温差、理化、游离活性分子等因素的作用下,促使矿物晶质分子变化生长,在玉的表面或内部都会有分子重新组合的现象,生成一种结晶体,这种结晶体比玉的硬度大的,在矿物学中称为“骸晶”的再生体。但这种结晶体比玉的硬度小的“结晶”被老师称为“肥”,这个字虽然不是很专业,但却很形象化的描述了这一特别的现象,“肥”有比玉体“硬度”小的含义,象鸡胸上板油一样,有片状、油、白、的含义,更让人感到佩服的是老师观察之细腻进一步论述了“肥“的”“内”、“外”两种表象。内肥又如瘦肉中夹着肥油的表象,用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实物,形象化的描述了红山古玉的一种质变的表象。通俗易懂的为我们鉴别红山古玉总结了一个独到的、实践性很强的论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肥”

岁月沧桑本无情,

神奇古玉天工成。

千年浸润质更肥,

悟出因果理自通。


39#
发表于 2007-7-31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有沁色的"熟"  [upload=jpg]UploadFile/2007-7/20077311111250879.jpg[/upload]

0.jpg (77.15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学习任老师12字鉴定法的体会

[讨论]学习任老师12字鉴定法的体会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7-31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透——晶莹剔透的通透现象。是玉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收藏红山古玉也不要把玉的这个基本特征忽视了,我认为收藏红山古玉要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玉质要好,二是工艺造型要美。收藏与考古研究是不同的。
   

按推论,在一定地域内相同的环境中,时间越长玉越熟,更润透。但实际情况却很复杂,同一墓中出土的玉器,其沁的程度会有天壤之别,所以研究古玉无定式。在某种环境中时间短的也可比更长时间之玉更熟透。我认为这就与玉质有关,玉质差石性大的其“熟、透”的现象就要比玉质好的差许多。甚至于无法相比。
   

透沁是特殊环境天成,使红山古玉更显神韵与通幽。原生态特征更突显。
   

前文已对“透”字的两层含义做过讨论,一是玉本身具有的通透现象,二是指“熟”的程度。下面我们讨论“透”的第三层含义是指,透露、显露出来、呈现的含义。
   

红山古玉埋在土中数千年,其质地硬密,温润如初,依然透着灵气,透着细腻绵柔的光泽,这就是它的可贵之处,也正是它贵重价值所在。从中透现出的“意味”则是文化内涵的呈现。温润的红山古玉,温软中散出一丝神秘。透露着无限的内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透”

红山古玉灵气透,

不是今人能仿成。

万劫轮回已千古,

依然温润透深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4 00:01 , Processed in 0.0821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