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陆建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告诫各位藏友打好基本功!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0-10-19 23:36: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更正个错误,那个的确是田黄的图片,是我粗心上传错了,各位不好意思了,第二斐丽要我回答任南老师那件观音是什么料子,其实我已经在那个贴跟了,这里再发一遍吧 其实任南老师那个观音贴很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让很多藏友一直迷茫的几个问题最终会有个答案,在下也曾迷茫过,求助于很多前辈包括地质学家胡家燕老师,并结合馆藏玉手中藏品,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以下观点代表 礼乐天下 发表于 2010-10-19 23:13:00
二.错误观点------以现代人“羊脂白玉”的标准去评定古人认为的“羊脂玉” 羊脂玉因为其稀少所以标本很难普及,现代人认为的羊脂玉强调温润,油脂感外主要的认识是“白”,所以又叫“羊脂白玉”,对玉知识初涉的女孩子特别喜欢“白”以白为首,这样很容易吃药的,白的料子很多,俄料,青海料,于田料,阿富汗料都有很白的颜色,但不是最珍贵的玉材,内行选玉,首先看重的是否温润和油脂感,密度,其次再是“白”,馆藏品里和市场上,收藏家手中可见的很白很透的古玉,个人认为由于昆仑山料中白色水透的量产较多,相对和田地区只有籽料中有纯白色玉质,古人认为的羊脂白玉和古人大量采用昆仑山料有关,即古人采用通透水白的料子时认为只要符合温润,油脂的特质便是好玉!
5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0: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网友和谐“我对您“一向”的观点持部分保留意见:和田籽料生成的自然环境和促使其“被动”质变的成因是比较“单纯”的,出土的高古玉从石头到成品的加工过程处处体现着:劳动者的“血汗”这些人为的“污染”因素自然界是没有的,高古玉作为陪葬器伴随它的主人在封闭的环境里几千年,在这种有机物充斥的环境里的状况如何那?看看南越王垫身的玉壁及众多的随葬玉器的高度质变,比较看看“沁色”一样吗?由于古墓的自然环境各类,决定了其出土物的多种多样“干净”的一定有,因此“触类旁通”的说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好。 ” 首先,在网上本人阐述之观点涉及在下学识经验局限,始终代表个人观点,绝非标榜成真理,况且本人还是新人,虽然任师错爱提拔为版主,但是我始终抱着向各位学习的态度来上红山网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非常喜欢各位提出异议和详细论证来讨论,这样才是本网站初衷,真理越辨越明! 在下文中所说“相通”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意思,这个是语文上的理解,人世间很多道理其实都“相通”,道家所说的“道”---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盈则必亏,合久必分,不也是不同但又“相通”的吗?收藏是需要去“悟”的,学而不思则罔。 墓葬风化是缺氧封闭环境,之所以古玉出土后沁色会出现很大的盘变现象,这是接触空气后氧化还原的一种过程表象,而天然材质风化的玉料做的赝品几乎看不到这种沁色盘变现象。籽料的皮壳形成属于自然材质风化,所以皮色很难会盘变,只会盘的越来越润而已,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 写这篇文章的主要意图是阐述真和田籽料的概念,和料子的致密性对玉受沁的影响,您举例越王墓受沁较严重的来论证,那么请你思考,如果同样在越王墓环境中的和田籽料雕刻的玉器和采用密度相对松的昆仑山料哪一个受沁会更严重,所以我这里指的相通是指籽料皮色的形成是由外源物质侵入的原理和古玉埋变沁色形成也是有外缘物质侵入结合的道理“相通”,而且在下并非说沁入肌骨的玉器就不对,而是主要更正初学者见到沁色浅少就认为不对的现象,为了给很多收藏之初只拿"脏,残,旧”当古玉标准的朋友提个醒,其实任老师十二字里打头的“净”字也包括了这层意思,这篇打明基础贴的文章只是为了给很多对和田籽料不明究竟的朋友一个启发。和谐兄您想得更深入了,学术研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发更多关于古代所用玉选材的文章,包括独山玉,岫岩玉,石英玉,甚至大理石玉。之所以先写和田是一因为其普遍存在的收藏价值,另外很多喜爱高古的朋友也是先喜欢玩新的和田玉进阶开始走向高古玉的,其在辨识染色籽料和真籽料已经有一定经验,那么看同样在玉石上染色的仿古玉就很容易触类旁通了。
53#
发表于 2010-10-20 00:35:00 | 只看该作者
物以类聚而旁通;人以群分而同谋,今古皆相同。很欣赏你的直白。
54#
发表于 2010-10-20 00:35:00 | 只看该作者
阅,,,
55#
发表于 2010-10-20 15:53:00 | 只看该作者
谢了。版主的帖子太好了。我曾建议任师开帖讲讲和田玉,看来由您来完成了。非常感谢。
56#
发表于 2010-10-21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一篇精辟独到的文章、一篇拨雾见天的文章。 看完此文使我们后进之辈能增长不少知识和鉴别的能力。 谢谢诶!辛苦了,敬茶!!!
57#
发表于 2010-10-21 20:47: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告诫各位藏友玩高古前先打好基本功! 分清什么是和田玉,真假籽料皮色的区别,知道什么是真和田玉你就不会买到低防品,知道染色籽料你就不会买到假沁色的仿古玉! 大自然万年沁出的籽料和玉器成器后墓室的沁色可以触类旁通,这个是我一向的观点,此 和谐 发表于 2010-10-19 15:09:00
58#
发表于 2010-10-21 21:27: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59#
发表于 2010-10-21 23:10:00 | 只看该作者
礼乐天下
  • 组别版 主
  • UID20340
  • 帖子135
  • 精华3
  • 积分1357
  • 在线时间1880
  • 注册时间 2010-09-22
礼乐天下 2010-10-19 00:53 |只看楼主 14#字体大小: t T 举报 | 再发一坑沁色基本很少沁色的汉代玉器 23.jpg ( 43.86 K) jpg (2010-10-19 0:52:44) 26.jpg ( 35.97 K) jpg (2010-10-19 0:52:44) 22.jpg ( 39.3 K) jpg (2010-10-19 0:52:44)
玉质好正如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历经千年本色不改 看了楼主一坑又一坑藏器,千年之玉而一尘不染、本色不改!依据从何?请楼主一件件摆上分析,以食藏友。
60#
发表于 2010-10-21 23:20:00 | 只看该作者
[table][tr][td]礼乐天下 [img]http://bbs.rn-hsw 韩河 发表于 2010-10-21 23:10:00
关注,,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3 20:09 , Processed in 0.0553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