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这是高翔先生在个人红山古玉收藏历程中,在经验教训基础上的一篇肺腑之言,专贴置顶表敬意!
为保持高翔先生文章的连贯性,对会员的三个跟贴进行了整理,特此告知!抱歉!
网管:admin
[em17][em17][em17]能将自身过失反省,提升为经验,并贡献大家,免得后来人再重蹈覆辙,可谓--慈悲喜舍,也可称之为--法布施!一壶敬佩高翔先生!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各位的支持,我们都要向任老师学习,把我们的经验、体会、认识、方法等等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提高我们的鉴别水平。
不要象以往的一些人把一些鉴别的方法、经验体会密不传人。其实一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共同交流才能共同提高。
对于红山古玉来说,我们只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而已!相识相遇既是缘分也是使命。
红山古玉有几时?
我今有缘得遇之。
人求古玉不可得,
古玉却与人相随。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爱美玉皆如此。
今人不见古时人,
古人制玉传今人。
[em01][em10]
实践出真知!!!
[em01][em01][em01]
对红山古玉“神韵”的感觉,是要以一个人的艺术、美学、经验、各种知识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是文化素养以及多年收藏知识的积累,才有了这种感悟“神韵”的能力。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个藏家,要感悟红山古玉的神韵,只要多看真品,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功到自然成,终有一天在不知不觉间就会有了这种感悟“神韵”的本领。
形似尚可仿,神似不可求。史前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推动力是神,神的旨意通过玉器这样的神物表现出来。
后人在仿制这时期的玉器时为的是牟利,由于没有对神灵、对祖先、对图腾的崇拜之情,因此,他们也就碾琢不出红山古玉所蕴藏的神韵。 所以仿品形似而难达神似。
识别伪红山古玉的形似神不似现象,只要熟知红山古玉器的造型和神韵,增强审美能力和水平,还是不难掌握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28 20:46 , Processed in 0.0574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