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adeston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1、工上自然态次生体:

[upload=jpg,2008842237553005.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016530641.jpg[/upload]
2、骸晶

[upload=jpg,20088216475290385.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0162417935.jpg[/upload]
3、溢出长合状

[upload=jpg,不可仿的裂痕中有矿物溢出.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0181634679.jpg[/upload]
4、沁裂

[upload=jpg,次3.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0195432087.jpg[/upload]
5、

[upload=jpg,次生物对应内质质变.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0204214850.jpg[/upload]

 

次生体有多种形态的表现形式:

骸晶:凸起长条状,。原晶,不规则凸起物。

溢出长合状

沁裂:撕开裂,漂移状开裂,浅表自然开裂,多层错位开裂等。

 

 

0.jpg (162.64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96.26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120.83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167.36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149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0:40:00 | 只看该作者

1、解理——溶蚀的小豆冰棍

[upload=jpg,解理1——次.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0261760675.jpg[/upload]
2、解理——减的溶缩

[upload=jpg,留与减.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029542258.jpg[/upload]
3、同质残留

[upload=jpg,同质残留1.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0303137122.jpg[/upload]
4、质变形成的沁熟——“次生”的一种:保留原有矿物成分

[upload=jpg,熟透紧密相连.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0313914651.jpg[/upload]
5、次生的一种:缩

[upload=jpg,质与色变.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034937837.jpg[/upload]

次生物质分同质残留,异质残留,变质残留。

解理:

次生物质还分生长态次生物和结晶态次生物

学习中加一区分和认识。

0.jpg (88.93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85.34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89.2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255.75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154.8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1:23:00 | 只看该作者

十、过

真品红山玉的“过”渡.必须注重其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处于土层最下端水浸蚀时间最长,故其质变最严重《玉软沁方入》,呈减缩态.质变与色变向上依次渐变呈包裹状。并少数伴有腐蚀质有机炭沁入和硬质解理显现..而老料带沁仿品,无对应内外质变的方位感 ,观其表层沁蚀程度与内质质变不对应,表象的色和质变非渐变包裹状

 

我之理解:

过,跟缩一样,显示玉在土中埋藏的方位。而缩正是“过”的最底端。缩是过的一个表象。

而过,是沁色的表象。是颜色深浅变化所形成的变化带。

 

过,也必须在质变的前提下才可形成:因为只有质变沁色方可入。这种沁色是在深度晕扩散中形成的过渡层次感。过,作为一种沁色的表现状态,归结在“次”中也不为过。

 

任老师说过,玉中有“过”,大概就有50%的定论,可见过的重要性。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1:29: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过1.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1232331377.jpg[/upload]
[upload=jpg,质变1.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1265660915.jpg[/upload]
[upload=jpg,过.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1275494490.jpg[/upload]
[upload=jpg,殷商时期兽面饰台湾藏.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129073835.jpg[/upload]
[upload=jpg,20085313595610640.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1291791534.jpg[/upload]

0.jpg (239.12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44.26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27.83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87.44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25.51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十一、浆

真品红山玉的浆层用手推摸其表面,有如同推干肥皂时的感觉,阻而不黏,而仿品推之则多为滑腻感,因为目前仿品多用注蜡法仿制浆层。真品浆层如同糖葫芦外面的糖壳,质密而透明,有些真品固化了的浆壳表层上还会产生自然皱褶和非直线性纹脉。且出浆对应质变沁残点。自然态生坑古王出灰浆点非规律外形(坑状规律且出灰与土中方位沁蚀不对应者要提防)

 

我之理解:

我没有见过真正出自生坑的器物,对那样的浆壳没有发言权。

但我所见过的浆壳有:

1、白色浆:刚上手,白色的皮壳感觉很厚实;有塑料感,但质坚;抚摸有阻。用打火机烧一两秒闻,无异味。过两分钟之后,再仔细抚摸,白色浆壳开始变软,反复摸白色物质消退,露出玉质。——这样的玉质一般都熟变,完全质变。

2、灰色浆:像身上长的斑点,一片片,呈点状,是灰色。表面有纹状。应是吐灰过程。我有一大件,都放置10年了,还在出这样的灰浆。黑色玉大都出灰浆。

3、像大理石一样的皮壳:

表面是粗糙的,整体都是白色的,跟第一种说的白色浆壳不一样。皮壳呈石性化。我有一方玉印即如此,盘些日子,出现五彩斑斓的颜色。看来,整体一致的浆内有大乾坤呢。

4、光滑如锦缎的皮壳:

非常细腻光滑,而且有两层皮:外层是红色,但容易褪去;里层是白色的,皮壳较厚。露出的玉质已经质变。看来浆壳并不能阻挡玉的质变过程。

。。。

看来,浆也是玉质变的一种表象。玉在质变的前提下必然会出浆,从而形成浆壳,从导致了玉的洁净。

我感觉,在盘摸的过程中浆有变化且能够判断露出的玉质是质变的,就可以初步肯定上手的玉器了。

浆的不同表象,会混淆我们的视觉判断的。需要对不同地质条件下产生的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才不会与宝物失之交臂。

 

不能但凭浆就把古玉给鉴定了,还须开个“窗”。

看来,思维的窗口也能打开的话,我们的眼界就扩大了,我们的世界也就大了。希望能在真本领学会的时候,对于“复合器形”的古玉能有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或许真的能把我们的文明历史给改写了呢!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2:15:00 | 只看该作者

1、白色的浆壳——水蚀

[upload=jpg,20086121125140316.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121450871.jpg[/upload]

2、

[upload=jpg,2008598531941634.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124869526.jpg[/upload]

3、呈玻璃光状

[upload=jpg,20086815444549452.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132322114.jpg[/upload]
4、

[upload=jpg,200852310485454773.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14387825.jpg[/upload]
5、生坑玉的浆

[upload=jpg,红山文化敖汉旗出土祭祀玉器鹄足筒形器.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142745423.jpg[/upload]

0.jpg (22.95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58.59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30.85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54.37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32.49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2:20: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浆1.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172767374.jpg[/upload]
[upload=jpg,生坑器的浆.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182056433.jpg[/upload]
[upload=jpg,国藏品灰浆.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183432104.jpg[/upload]
[upload=jpg,浆3.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193360729.jpg[/upload]
[upload=jpg,深土层熟,浆.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195415690.jpg[/upload]

0.jpg (171.13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218.82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72.74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217.44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87.7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28#
发表于 2008-8-21 12:20:00 | 只看该作者

感悟了数次。。。但每次的体会都在加深。。。感谢楼主。。。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2:51:00 | 只看该作者

十二、神

后人仿制古玉为的是牟利,在制作时由于没有怀着对神灵、祖先、图腾的那种特有的虔诚崇拜之情,因此,他们也就自然碾琢不出真品红山古玉所蕴藏的那种特有神韵。
形似尚可仿,神似不可求。史前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推动力是神,神的旨意通过玉器这样的神物表现出来。

 

我之理解:

神,灵也。有神光。

神,神韵,有美感。

神,神骨,有神韵风骨。

神,神味,有神韵趣味。

 

任老师说,这十二字里最重要的就是“神”。

所有这些沟通神灵的器物里都充满着灵性与神光。

 

即使在当代,所有艺术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神”,

这是一种无邪无欲的内心世界对自然的真实表达。所有真实表达的,都是自然的东西,所有自然的才是充满魅力的。这就是为什么总提“反朴归真”,人们都在找寻这种来源于最自然的美。

 

想到香港刘汉根老先生的藏品。他说过:不要把古玉上的古迹磨去,我总是通过那些痕迹在我的内在资讯库里找寻远古的讯息。——我的理解他老人家就是通过这种“神”来鉴定和判别是否远古的宝贝。

看了刘汉根老先生的藏品,又看看ABUBUYOU先生的藏品,再读读《山海经》,才感知:我们的文明曾经那么辉煌,未知的世界竟然那么遥远;我的知识那么浅薄,我们的教育有那么多的不足。。。总之,感慨很多。

建议跟我一样喜欢古玉的朋友多看、多琢磨,多研究这些复合器形的器物。那里有足够的资讯提醒我们:曾有那样的世界存在。

 

http://www.chineseculturalorigins.com/Photocn.htm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2:5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过5.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523446413.jpg[/upload]
[upload=jpg,神.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53370979.jpg[/upload]
[upload=jpg,红山文化内蒙古出土玉鸟喙.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534295434.jpg[/upload]

[upload=jpg,我的蝉瑕.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12545874275.jpg[/upload]

0.jpg (260.71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223.76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27.25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0.jpg (74.48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讨论]任老师十二字法的学习小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4 09:39 , Processed in 0.0692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