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浆
真品红山玉的浆层用手推摸其表面,有如同推干肥皂时的感觉,阻而不黏,而仿品推之则多为滑腻感,因为目前仿品多用注蜡法仿制浆层。真品浆层如同糖葫芦外面的糖壳,质密而透明,有些真品固化了的浆壳表层上还会产生自然皱褶和非直线性纹脉。且出浆对应质变沁残点。自然态生坑古王出灰浆点非规律外形(坑状规律且出灰与土中方位沁蚀不对应者要提防)
我之理解:
我没有见过真正出自生坑的器物,对那样的浆壳没有发言权。
但我所见过的浆壳有:
1、白色浆:刚上手,白色的皮壳感觉很厚实;有塑料感,但质坚;抚摸有阻。用打火机烧一两秒闻,无异味。过两分钟之后,再仔细抚摸,白色浆壳开始变软,反复摸白色物质消退,露出玉质。——这样的玉质一般都熟变,完全质变。
2、灰色浆:像身上长的斑点,一片片,呈点状,是灰色。表面有纹状。应是吐灰过程。我有一大件,都放置10年了,还在出这样的灰浆。黑色玉大都出灰浆。
3、像大理石一样的皮壳:
表面是粗糙的,整体都是白色的,跟第一种说的白色浆壳不一样。皮壳呈石性化。我有一方玉印即如此,盘些日子,出现五彩斑斓的颜色。看来,整体一致的浆内有大乾坤呢。
4、光滑如锦缎的皮壳:
非常细腻光滑,而且有两层皮:外层是红色,但容易褪去;里层是白色的,皮壳较厚。露出的玉质已经质变。看来浆壳并不能阻挡玉的质变过程。
。。。
看来,浆也是玉质变的一种表象。玉在质变的前提下必然会出浆,从而形成浆壳,从导致了玉的洁净。
我感觉,在盘摸的过程中浆有变化且能够判断露出的玉质是质变的,就可以初步肯定上手的玉器了。
浆的不同表象,会混淆我们的视觉判断的。需要对不同地质条件下产生的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才不会与宝物失之交臂。
不能但凭浆就把古玉给鉴定了,还须开个“窗”。
看来,思维的窗口也能打开的话,我们的眼界就扩大了,我们的世界也就大了。希望能在真本领学会的时候,对于“复合器形”的古玉能有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或许真的能把我们的文明历史给改写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