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861#
发表于 2010-6-6 00:08:0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从工,沁,形,神,料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十年前我也是用这些方法辩伪,但现在已有难度,故此再探索研究玉表天然物理变化来区分真伪.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专家的定论是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前文化更是如此,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件玉器的鉴别失误才能少.古玉的次生(secondary)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引起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任南

骸晶....凸起长条状。原晶。不规则凸起物,蒙古包状。既我所说的团状聚合物对于我之次生物之说地质材料学已有解释,年代越久次生物越多。红山与红山前诸文化因埋藏年代不同所产生的次生物是不同的。如同八岁儿童皮肤与八十岁老者相比皮肤特征是不相同的,快速的强酸强碱破坏了晶体结构,使其晶体间隙所过强酸碱之处,均产生了晶体结构的破坏,导致间隙的毛细管通道错综交往,故伪沁是无法与真品在这个条件下一致的,史前古玉自然态表象的鉴别在应用红山表象鉴别再加上次生物质的鉴别。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62#
发表于 2010-6-6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史前古玉的认识..........电子扫描图

 

863#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39:00 | 只看该作者
 古玉收藏,藏的是真、稀、美。不真,则无真谛;不稀,则缺珍贵;不美,则寡趣味。三者齐全,虽难得,却是古玉藏家的最高追求。当然,在现实收藏中,能占据其中一二者已属难得,因此你在进入古玉收藏这一行当时你就得知道,什么是玩?什么是藏?惟有如此,你才会在收藏过程中不断提高品位,提高级别。
  古人千差万别,古玉千姿百态,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鉴别古玉需要客观、客观再客观。任何主观推测都是我们判定古玉标准的大敌。出土古玉上没有的形制,我们不能说假;出土古玉没有的工艺,我们不能说假;出土古玉没有的题材我们不能说假,而这一切恰恰有可能就是填补了出土古玉的空白。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思维去置换古人的思维,不能以今人的工艺去推断古人的工艺,不要以为今人做不了的事情,古人就没有办法。尤其是涉及宫廷用玉和工艺,常人最容易犯唯心主义错误。
  一个真正的懂行者在没有把握之前决不会胡言乱语。鉴定古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信口开河。一次错误的点评有可能使祖宗留下的遗产当作垃圾毁掉。因此,宁可将一件赝品看成真品,但绝不可以将一件真品断成赝品。几百年、几千年的时光没有毁灭她的存在,倒因为几个世俗小人的浅陋见识毁于一旦,这是我们对古人的不敬,对岁月的亵渎,对子孙的犯罪。我曾在其他帖子中说过“古玉真假只有天知道,倘若你知道,只是古玉检验了你的经验和阅历,而不是你判定的古玉的前世与今生”。

http://bbs.artron.net/viewthread.php?tid=1870196

864#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6:52: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史前古玉的认识..........电子扫描图
白化层晶体态

 

865#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表层黑斑区对应失色,失色斑呈解理态.且对应减缩,属自然态质变!

 

86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86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土中朝下端如产生失色减缩且有明显界线的沁态多因地水挠动所至.

土中朝下端色变比朝上端为何反面轻-----封闭的泥中产生一个稳定的环境,

外界挠动对其相对上半部松土部位小.

86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黑皮玉器-任南红山文化网科技检测

 

869#
发表于 2010-6-10 15:32: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玉器十二字鉴真法(任南著)

红山文化黑皮玉器-任南红山文化网科技检测

 

 

87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2:33:00 | 只看该作者

质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5 11:23 , Processed in 0.0671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