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127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0:40:24 | 只看该作者

沁门吐灰浆伴下陷,失色端浮有原皮残留---------自然质变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72#
发表于 2012-1-25 12:52:48 | 只看该作者
1273#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5:22:03 | 只看该作者

此态疑有二次出土并加纹
1274#
发表于 2012-2-4 14:32:08 | 只看该作者
任老师说:“文火焖熟的白薯的皮是不烂的,而猛火或高压锅焖熟的白薯皮会裂开的。皮裂的白薯就相当于红山晚期,皮不烂的白薯相当于红山中、早期。红山晚期如地表层、积石冢沙土坑里出土的古玉基本保持原玉色,红山中期玉色会变浅,而红山早期的会失色。红山中、早期的必有色变,没有就不对了。早期的古玉手电光打不透,但长期佩戴会变透,因为泛红山的古玉是活的,它的沁门未堵上,还会呼吸、吐灰。有人会说,玉那么硬,和白薯不一样,怎么会受沁那么重呢?其实玉在地下是软的,是会变的,我最近收藏的一件弯曲了的双连璧就是一个标本。古玉的各种侵蚀、各种沁门、各种方位的产生,都与玉软有关系。玉不软沁不入,玉不软色不失,玉不软色不入。玉软才发生失色再入色,发生缩减,发生弯曲,这些都与玉软有关。”
1275#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3:26:31 | 只看该作者


此类辨识:1需观工内解理与表层解理是否有差异
2工与裂交接处是否有断头裂!(以此断定老素面玉件是否后加纹)
1276#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15:09 | 只看该作者
龙--层次与多层次皮
127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11:43:12 | 只看该作者
1278#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2:11:17 | 只看该作者


此类均色玉器拍照点应拍边角与单薄处,以观是否失色!
1279#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2:35:10 | 只看该作者
  
此件大家需观,裂与因减底形成的裂层厚度关系和裂边状态是否有断头裂!
http://www.rn-hswh.com/bbs/viewthread.php?tid=63017&extra=&page=3
1280#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6:03:07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表色谁能解?
红色颜料均为赤铁矿赭石
曲贡文化遗址出土的装饰品,据不完全统计,有骨牌饰1件,骨笄7件,主要有骨质、石质、陶质等三种,骨质的装饰品有细长形的骨笄,骨笄的柄部较前端略粗,磨制比较精细;同时还有穿孔的骨牌饰和刻有交叉纹样的带孔骨片等。石质装饰品主要是钻有圆孔的砾石以及残断的石环等物。陶质装饰品包括陶环及陶耳坠等。

  曲贡文化遗址出土的装饰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都不及卡若遗址的出土物,并且其制作工艺也明显低于卡若遗址装饰品的技术水平,但是曲贡装饰品中也有较有特色的代表物,例如在曲贡文化遗址发现的穿孔小砾石上,不仅在砾石面上涂有红色颜料,并且在小孔中也残留有红颜料的痕迹,另外在曲贡文化遗址出土的刻槽骨片上也涂有红色颜料。这种装饰品上涂朱的作法在西藏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形式。经测试,曲贡先民所使用的红色颜料均为赤铁矿赭石),成份以氧化物为主。此外,带有对称四齿的磨光骨片亦较有特色,在形式上可能具有一定象征意义,而陶质制品的出现,则说明新石器时代高原的装饰品在材料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2 22:33 , Processed in 0.0577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