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9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6:34:00 | 只看该作者
ck.jpg(189.39 K) 2010-11-30 16:32:03
992#
发表于 2010-12-21 15:15:00 | 只看该作者
看过以后,受益非浅,感谢任南老师以及各位拥有高论的良师益友们! 作为一个红山古玉的新入门弟子,今后一定多学习,多跟多看帖子,多向各位老师请教. 希望各位老师多多帮助,谢谢!
993#
发表于 2010-12-21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任南 的帖子

老师精辟的文章,给我们这些红山文化网的初入门弟子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更坚定了我学习红山文化研究红山古玉的信心.相信有老师的理论知识作后盾,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感谢老师! http://player.56.com/deux_91209675.swf
994#
发表于 2010-12-22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团队与国內知名专家同获此奖意义重大! 左起孙学海 雷丛云 丹尼尔-巴瑞奥 宁志超 任楠 周南泉 夏德武
995#
发表于 2010-12-22 21:42:00 | 只看该作者
向任网和老师敬礼 http://player.56.com/deux_91234507.swf
996#
发表于 2010-12-23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cl 的帖子

总结的太好了,文字精练耐人寻味,用心体会受益非浅,谢谢 http://player.56.com/deux_92171885.swf
99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8.缩:真土古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变软呈减缩其减缩区多对应硬质残留和原质残留,硬质残留呈解理态如骸晶,而原质残留多呈岛状 ,减缩区分布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朝下方位或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缩部色变重的多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且呈随型包裹态表(表土层干燥地水挠动质变,质变由内而外所至.).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土古玉器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和对应的清晰边缘。 9.次: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均为次.土古玉器的表层自然态质变会产生多种形态,多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凸凹次生物,多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次生物形态要对应其材质结构.如透闪石和蛇纹石其组成的成份是不同的故它的凸显解理也是不同的.而这凸凹次生物的分布和产生必须符合其土中方位.沁门点.和外部条件造成内质质变的成因。如水融减缩会现内质硬质解理如骸晶.(骸晶英文名称skeleton crystal 晶体生长过程中,沿着角顶或晶棱方向生长特别迅速,从而形成晶面中心相对凹陷的结晶骨架,称骸晶。骸晶常呈漏斗状、树枝状、羽毛状等形态。如雪花就是冰的骸晶。骸晶主要是在溶质供应很不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同质岛状残留多为土中上方最早失水部位.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还会产生融合物及随形包裹态隐形和浅表多层错位且边缘整齐清晰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而裂的表象需要符合其成因,裂口向两侧有色和质变且呈开口态必是土中因素造成,裂痕中多有二氧化硅晶状溢出呈长合态.而古玉因地层环境变化,会造成无沁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其因多为玉器在土中下端水的因素而造成松软,由于土中水分快速减少或清洗玉器包裹层过快时,导至其内部应力快速失压造成无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蝇翅状开裂。玉表次生物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形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处,多等高度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9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99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12:05:00 | 只看该作者
100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4 20:53 , Processed in 0.0913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