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收藏家任南

   关闭 [复制链接]
44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22:12:00 |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 22:15:18编辑过]

0.jpg (139.43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其人

任南其人
442#
发表于 2008-1-14 01:5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世之大隐在2008-1-14 1:49:02的发言:

提倡传世古玉的科学辨伪为中华玉文化研究服务

                     贾兰坡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七日

                   时年八十有九

张如柏教授和任南先生是古玉研究者中科学辨伪为中华玉文化研究服务的先锋和勇往直前的践行者。

 

[em23][em23][em23]
443#
发表于 2008-1-14 03:25:00 | 只看该作者

从善者乃人人皆有,然善者欲将“普”善,人人得以“从”善、“事”善,则十分艰难。

“虽难固往之”发此大愿者,非师傅莫属。

[em23][em23][em23]
444#
发表于 2008-1-14 20:50:00 | 只看该作者

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

一壶居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港台兴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玉器热潮,这是亚洲华人圈经济崛起、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相交汇的历史必然,也是中国龙抬头的祥瑞征兆,经济仅仅是龙的躯干,而龙的血脉、精神与魂魄恰恰是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和中华民族人文文化传统。

港台的玉器热潮,逐步拉动了大陆的玉器热潮,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有成狂潮泛滥之势。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盗掘出土和大规模建设的大上快干,使非正常渠道出土古玉数量激增和流通;另一方面,伪造仿造古玉数量空前、质量“乱真”已泛滥成灾,使众多藏家和鉴定家上当受骗、茫然失措。

古玉、特别是高古玉、尤其是史前古玉,是华夏文明的珍贵物证,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文文化长河中的活水。时下,珍贵物证被糟蹋和毁坏、活水在蒸发和流失海外的情况已非常严峻,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纵观中国古玉研究的著述,如以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为起点,迄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漫长历程,但进展一直缓慢,主要原因是仅从玉器的皮壳、雕工、纹饰、沁色等方面进行断代或辨伪的研究方法,纰漏不少。随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田野考古观念的东渐和八十年代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提倡主要以考古发现为依据的考古学方法之始,随之以田野考古为依据的田野考古发掘,埋藏地下大量古玉器的被发现,中国古玉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上述两种研究方法,造就了杨伯达先生著述等身的古玉文化研究成就。但这些仍远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一九九七年,时年八十九岁高龄的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提倡传世(流传)古玉的科学辨伪为中国玉文化研究服务”,这一方向更为系统和全面,无疑成为当前流传古玉辨伪和断代的一剂良方妙药。

任南《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为古玉科学辨伪和断代提供了入手点和检测的理路,也为众多古玉藏家在传统眼学加简单仪器辨伪时所凭藉。这已为运用高科技仪器设备成功辨伪和断代三星堆流传古玉器的成都理工学院岩矿专家张如柏教授所印证,也为中国地质博物馆地质专家尹继才、北京石刻博物馆古石刻专家刘卫东所应用并将史前古玉的研究引向更加广泛和深入的领域。

                                    西元二OO八年一月十四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4 20:51:27编辑过]
445#
发表于 2008-1-16 16:09:00 | 只看该作者

赞之助之,弘扬之.

446#
发表于 2008-1-19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任南展示在西安淘到的宝贝

  昨日,由中国国画院西安分院等主办

的中国西安首届“红山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国内古玉鉴定及研究的专家济济一堂,热议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古玉文化,希望给陕西的古玉收藏及鉴定带来新知和启迪,而更让与会的古玉收藏者想不到的是,他们还在会场见到了红山古玉珍品,并得到了专家现场传授的古玉鉴定秘诀。

  位于内蒙古赤峰及辽宁西部的“红山文化”遗址,是距今5000-8000年的史前文化重要遗迹,它出土的玉器有百余件,其中的大型C状玉龙,被誉为“天下第一龙”。此次研讨会的主办方中国国画院西安分院院长贾凡说,邀请中国玉器协会“红山文化”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到西安,就是为了传经送宝、交流玉石文化,提高本市玉石收藏爱好者的鉴赏水平。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会长王振说,中国有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玉石深受人们的喜爱,玉石市场十分繁荣,可是鱼龙混杂,难以识别真伪,所以玉文化的交流就很重要。故宫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周南泉说,对于古玉的鉴定,他说,大家可以从材料、颜色、工艺、造型、纹饰、考古文献资料这六个方面来检验真伪。而中国“红山文化”珍宝馆首席鉴定家任南,则把自己总结的十二字鉴定“红山古玉”的方法贡献了出来。这十二字是: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净是干净,熟是指留有岁月的痕迹,肥是指玉如凝脂,透是指玉色润泽,葬是指玉有泥土的香味,孔是指玉有侵蚀的纹路,坑是指玉有不规则的结晶,缩是指表层的腐蚀痕迹,次指玉石表层的次生物,过是指玉石的过渡色层次,浆是指古玉内部的胎形,神是古玉的韵味。任南说,他在西安刚花了7000元淘到20件古玉,而每件古玉的价值都在五万元以上,他说,西安真是个淘宝的好地方。

  本报记者 陈旭 文/图

来源: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转自华商报 http://hsb.huash.com/gb/newsdzb/2008-01/19/content_6781375.htm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01:52:00 | 只看该作者
三星堆博物馆的大石头上千古奇痕之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www.XINHUANET.com  2008年01月16日 11:03:17  来源:BTV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48#
发表于 2008-1-21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红山古玉前途光明

449#
发表于 2008-1-23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cesarcyy在2008-1-23 14:48:51的发言:

Hi 諸網友與版主下午好...

個人來訪"紅山文化之任南網站"已持續半月有餘,總是留連忘返直到深夜,究其原因,不外乎:

1)知音難覓:"Mr.R.N.針對自然態的重視與肯定",並藉著現有科技儀器的輔助,進而創立了"分辨真偽紅山的12真訣",宏觀與微觀並重,強調"師法自然"---天地自然運作的法則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2)綜觀此"紅山文化之任南網站"之各網友:彼此的交流都在和諧的芬圍下認真的探討與相互砥礪---實感"難能可貴",更值得學習與敬佩.或許...這就是"大度與包容"的真實寫照吧......

借此版面,衷心的說聲:感恩了,受益良多...更誠心的祝福各位民間玉友---堅持"對的路線",明日您的成功,必將指日可待......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六六大順也.

45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专家一次鉴宝真能一锤定音吗   专家任南演讲现场   周南泉为本报题词   专家周南泉鉴宝现场   □文/图 冰儿  目前寻宝、鉴宝、藏宝热潮在全国掀起,媒体鉴宝类栏目、各地专家鉴宝活动层出不穷。由于有专业鉴定知识的藏家只占极少一部分,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对藏品真伪不甚了解,都寄希望于专家能给自己的宝物一锤定音。面对传统“眼学”鉴定和高科技鉴定,藏家该相信谁?专家的一次鉴宝真的能一锤定音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这方面权威人士。  专家一次鉴宝不能一锤定音  日前,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级玉器鉴宝专家周南泉,中国红山文化珍宝馆首席鉴定家任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会长王振等专程来陕,参加中国西安首届“红山文化”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向当前的古玩鉴定界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让人耳目一新。  对于专家一次鉴宝能否一锤定音,包括我省著名文物鉴定专家禚振西在内的几位权威人士异口同声:不能!专家认为,作为收藏者首先应了解自己的藏品属于哪一类别,看你找的专家是否对自己所持藏品有专业的鉴定知识。因为没有一个专家能样样精通,如果专家的专业不对口,鉴定那真是隔行如隔山。假如青铜器专家鉴书画、书画专家鉴定玉器、玉器专家鉴定陶瓷,这样的鉴定结论你能信服吗?而且有些专家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因专业水平受限,往往对物品把握不准,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仅供参考,所以不能过分当真。  传统“眼学”鉴定  与高科技鉴定应并重  周南泉告诉记者:“传统‘眼学’鉴定与高科技鉴定应二者并重,更应侧重于传统‘眼学’的鉴定,因为鉴别一件器物的真伪,拿玉器来说,不外乎从材质、颜色、工艺、造型、纹饰、考古文献资料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只要有一方面不对,可一票否决。高科技鉴定在科研、地质、教育、考古等领域有它独到的优势,但不能以面概全排除传统鉴定的眼学经验和第一感觉。”   王振说:“中国玉石文化源远流长,历来深受人们的青睐。如今的玉石市场空前繁荣,但鱼龙混杂,让人难识真伪,传统‘眼学’鉴定与高科技鉴定二者并重尤显得重要。”   真理就是在反复实践中  用实物说话  中国红山文化珍宝馆首席鉴定家任南曾从事40年红山文化的研究,他说35年前,他收藏了一批红山玉器,拿到故宫几位极有声誉的大家面前鉴定,得到的结果是这批东西没有一件是真的。他很诚恳地问几位专家这批东西不对在哪里,并当面提出自己的几点疑虑请教时,几位专家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他几十年如一日进行反复地实践和研究,用最具说服力的实物标本和科研成果证明了这批玉器的价值。  任南结合自己多年实践,大胆地提出了《任南十二字史前古玉鉴定法》,在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这十二字是: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净是干净,熟是指留有岁月的痕迹,肥是指玉如凝脂,透是指玉色润泽,葬是指玉有泥土的香味,孔是指玉有侵蚀的纹路,坑是指玉有不规则的结晶,缩是指表层的腐蚀痕迹,次指玉石表层的次生物,过是指玉石的过渡色层次,浆是指古玉内部的胎形,神是古玉的韵味。任南说:“真理就是在反复实践中用实物说话,民间有很多宝物,就看你是否有一双发现宝物的火眼金睛。”   理性听取专家的鉴宝意见  艺术品鉴定是一门高深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重要,理论是藏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实践是对器物的真正认知。很多人以为专家样样皆专,那可真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专家只能说在某一方面有专长。因为我国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陶瓷、书画、青铜、玉器、杂件等所跨越的时间有数千年之久。比如几千年的陶瓷历史,品种之多,地域之广,如果不是一个专业研究人员是很难了解透彻。如五代的青瓷与白瓷,宋代五大名窑的官、哥、汝、定、钧及青白瓷等等,由于地域不同窑口众多,并出现了各地不同的窑口如龙泉窑、湖田窑、长沙窑、醴陵窑、德化窑、耀州窑等,所以鉴定者除了专业知识和实地考证的经验外,还必须有市场实战经验,这样才能对实物做出准确地判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4-3 14:16 , Processed in 0.0667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