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收藏家任南

   关闭 [复制链接]
381#
发表于 2007-10-5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下是引用才洪在2007-10-2 21:43:08的发言:
有感于和任老师面对面的接触

  9月20日我与另一位红友有幸与任老师面见,任老师非常忙,20日午后5时准备到机场飞往武汉进一步探讨关于红山乃至比红山更远的古玉年代测定的科学检测方法。早晨一开门我们就来到了任老师这,任老师非常热情,寒暄过后便把我们带来的玉件拿给任老师,任老师非常谦逊,宏观看了看后,又把玉件上电镜进行微观观测,他不轻易否定你的收藏,对于疑点他向你询问不同看法,希望你发表不同意见,对于明显的年代特征他向你耐心讲解自然态的非人为所能的现实。过后,他又把最近从造假厂家搞来的赝品拿给我们观察,然后又把那些赝品上电镜观察细部特征,表象与真品的差距便一目了然,真品的表象多种多样,赝品的表象也有所不同,任老师便在镜前一一的给我们耐心的给我们讲解它们的不同。过后,他又把他所收藏的不同地域、生坑藏品拿给我们观察,又给我们见识了葬香气味……这一聊就聊到下午快4点多钟了.

看了任老师的收藏另我感到惊讶,准确的讲应该是震惊,我玩红山也有八年多历史了,对红山的东西是有些感悟的,任老师的藏品数万件一点也不虚夸,藏品的那种肥、熟、神韵太另我们陶醉了,在网上看任老师的藏品不瞒各位,与一些人看法相同,不敢相信任老师的古玉藏品真正的到代,亲眼看到任老师的藏品后再也不敢怀疑了。任老师不仅有大量的与馆藏品相似的古玉,而且也不乏有大量的馆藏品所没有的高古玉器。当我们问起他为什么不把那些更精华的东西上网公示一下呢?他笑答到“没有必要,另外现在造假太猖狂了,公示反而会给他们提供资料”。任老师的收藏已被国家所重视,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个人古玉收藏博物馆现已批准筹建。任老师不仅仅有大量的红山、泛红山古玉,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战、汉、明、清等高档白玉件,我作为一个和田玉经营者感到非常羡慕,任老师不愧是一个玉的收藏大家呀.

由于篇幅有限,无法对任老师的印象描述得更全面.总之,此次见面任老师的那种热情、谦逊、仁慈、大度给了我们更深刻的印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5 13:37:23编辑过]
382#
发表于 2007-10-6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em27][em27][em27]

学生云海向老师学习

38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23:53: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先生与文物局领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84#
发表于 2007-10-12 12:30: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古国的“中心”究竟在哪里?布谷先生认为:就在今天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中部,教来河两岸。在敖汉旗已发现的单纯红山文化遗址就有447处。此外,在兴隆洼等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含有红山文化的55处遗址。总计为502处。考虑到自然破坏、普查时疏漏因素,敖汉旗红山文化遗址实际应有700余处。红山文化遗址遍布全旗。特别是该旗中部的山地丘陵地带,最密集处是教来河两岸。这种情况是邻近地区无可比拟的。特别是在敖汉董家营子遗址发现了一些有切割痕迹废弃的碎玉——边角余料,充分证明了这里就是当年“红山古国”的玉器加工中心。这些事实说明,当时在敖汉旗地区,定然存在一个“红山古国”至大之王、凌驾于部落联盟之上的“霸主”。

就在赤峰,敖汉旗那旮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当时在敖汉旗地区,定然存在一个“红山古国”至大之王、凌驾于部落联盟之上的“霸主”。

他就是红山古国的国王,龙王大帝.

[em01][em01]
385#
发表于 2007-10-20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201041844629.jpg[/upload]<br/>
386#
发表于 2007-10-20 18:30:00 | 只看该作者

真好[em23]

387#
发表于 2007-10-21 22:36:00 | 只看该作者

与其说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一万年的文明起步”论点,中华民族研究会会长史式和台湾著名史学家黄大受先生为主要发起人的一百多位海内外学者言称:“中华文明史应追溯至万年以前”是属于“纸上谈兵”的话,不如说黄康泰先生是几番倾家荡产,积半生之蓄,毕其功于一役,以红山玉龙文化的实物为依据的中华文明万年史的开拓者。因而,黄康泰先生等人为中华文明“龙的传人”应当是名不虚传的。(摘引自《红山文化  考古刍议——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    刘景玉  王福铭

 一壶知道的,倾其家产,积半生之蓄,毕其功于一役,以红山玉龙文化的实物为依据的中华文明万年史的开拓者们国内外还有:林敬超先生、任南先生、杨天佑先生、徐强先生等,,,他们是真正的中华文明“龙的传人”,向他们致敬!

388#
发表于 2007-10-22 12:20:00 | 只看该作者

以实物为依据,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没发现遗址,不等于它不存在,个人看法

[em05]
389#
发表于 2007-10-22 15:53:00 | 只看该作者

有些遗址为什么找不到?就这个问题,我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按我们现在的思路去想,我国前些年的情况看,有豪宅或宫殿般的建筑在拆迁的时候都会把好的材料拆下存来搬走,甚至连一般的住宅拆下来的砖头老百姓都会拆回家盖小房.史前的建筑物应该是木制的结构,宫殿或豪宅如被战争摧毁的话,那么,好的建筑材料和宝物就回被战胜方抢去,或被百姓瓜分或哄抢,所以,宝物就不会保留在一个地方,就会流散到各地,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宝物散落到民间各地的情况,出土地方也不一样,玉表特征也就会不一样,这种情况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有的遗址也可能遭到破坏,或被洪水冲刷以及其它等自然灾害破坏而已不复存在,何况史前历史那么久远,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的.

昨天,我看到报纸刊登一张有人收藏到大连100年前的照片,看照片就象一个小渔村,这才仅仅一百年的时间,现在大连的原始旧貌已荡然无存,面目全飞,你上那去找大连的旧址呢?史前的大连又是怎样的呢?

[em09]

希望有些专家学者看了后,有所启发,和开阔思路.

[em0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2 16:02:40编辑过]
390#
发表于 2007-11-7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世之大隐在2007-11-7 8:52:37的发言:
 在红山古玉的考察辨偽中,學习者從歷年的相關出版品如:書畫冊集、拍賣圖錄等蒐集資料,少部分有幸者能到典藏單位或者收藏家中看到「实物」。若沒有長年的關注與完整的蒐集整理,寫出的真偽考察報告我也是不會認同的。

    我在看文章之前,會先看看是誰寫的,看誰寫的之前,會先瞭解此人平時的「研究態度與方法」,若是平時散漫不羈的人,寫寫心得感想倒還可以,若想分析真偽的話恐怕還沾不上邊。

    雖然目前的科技處理技術精進,作偽者能從各種管道獲得各種「擬真的物件」,但畢竟「作偽者」不是「學者」,百密中總有一疏,只要在某一個環節漏掉了,或者「多」了哪些東西,就會被察覺而知道非真也。

    但不是每個學习者都能隨時保持敏銳度,難保經年累月的研究收藏中不會失誤,所以我誠心的希望「作偽者」摸摸良心,不要為了一時的小錢,讓學习者花了大半輩子,收藏研究的都是「假」的東西,這種人我覺得是「超沒水準的」!

    經過嚴謹的考察研究後,雖然可以知道某些真假的要訣,但專精於此的學者也不能在論文裡「清楚」的寫下,那件是真的,那件是假的,最多也就是對某件作品保持存疑態度的語氣,論文裡白紙黑字,「真偽」牽涉的層面廣泛,雖然館藏單位還是一致對外表示收藏的一定是「真品」,收到假品仿品其實也沒啥好丟臉的,我們會發現真的流傳在市面上「真品」實在太少了,不過明眼人從文章中大抵也能看出個端倪。

    至於誰最瞭解藏品?對藏品最瞭解的人應該是某位對藏品非常感興趣,且投入大量心力盘过成千上万件古玉实物、并精心静心考察观察的學者。

敬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0 23:51 , Processed in 0.0624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