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收藏家任南

   关闭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07-2-28 20:2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22820223624718.jpg[/upload]
任南与吴建军先生<中国泰润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与任南一同研究红山文化的挚友.早期主要策划人<07.2.2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7 22:20:11编辑过]

0.jpg (183.72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0.jpg (58.27 KB, 下载次数: 0)

0.jpg
112#
发表于 2007-3-3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31040365284.jpg[/upload]
早年参与红山文化研究工作的李老恭笃先生在<任南红山文化研究室>商研,继<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 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成立,筹组<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姊妹学会<红山文化研究会(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事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3 23:16:30编辑过]

0.jpg (119.43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在原态石头与疑似品上采集大量数据.意在找出区分人仿与自然态的规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任南与石刻博物馆研究员刘卫东<早期主要策划人>.在分析电子扫描图针洞内底部与玉融合的次生物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00:2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n在2007-3-10 10:46:26的发言:
古人视<石之美者>为玉.故<玉>的来源种类很多.而静观万物.凡历经岁月者.必留下痕迹.从立体显微镜下表象归纳出系统.这种出土古玉质变特征.由镜头逐层的揭开在我们眼前.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00: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n在2007-3-10 10:59:00的发言:
循着出土古玉的质变过程.矿物.岩象学证据.以及工法比较和工上质变态,就古玉器时代风格.工艺特征.美术风格.从后天的自然态次生质变进行分析论正.并做综合分析.以多学科研判于解读.对了解和鉴定古玉是有帮助的.
116#
发表于 2007-3-14 12:35:00 | 只看该作者

http://media.ce.cn/jmdh/2006-09/01/cms4517article.shtml出土古玉

五月份左右组团去遗址现场考古采风/不可带铁器与工具.只可捡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4 13:43:00编辑过]
117#
发表于 2007-3-14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俺第一个报名![em27]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21:43:00 | 只看该作者

代任南老师回复小收藏家

小收藏家:您好!

就我对任南老师的了解,对于您提出的问题,做一简单回复.

任南老师的精力和时间已全部投入到了对红山高古玉和红山文化的研究与探寻.我国其他时期的古玉,通过古玉界先辈们的努力已经有定论和部分结论,但红山古玉属于高高古玉.仍没有定论,仍蒙着神秘的面纱,国家在此领域投入的力量有限!任先生无形之中肩上担负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任先生通过自己的工作,以期引起国家和社会对华夏上古文明研究和红山古玉的重视,那怕自己的工作努力仅仅是后来人探索华夏文明源头的一块小小的踮脚石!对未知领域和神秘文化的探寻,更具诱惑力和挑战性,惟大丈夫能所为和为之.任南先生这样的工作目标,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其报华夏国土恩之心,按这样一个目标走人生路,人的一生可能没有多少遗憾了!

小收藏家,任南先生请我送您古玉界前辈陆锦成先生的一幅条屏

宝玉光辉能养性,中华文物是怡情.

                   网管:admi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5 10:42:13编辑过]
119#
发表于 2007-3-15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n在2007-3-14 12:35:56的发言:

http://media.ce.cn/jmdh/2006-09/01/cms4517article.shtml出土古玉

五月份左右组团去遗址现场考古采风/不可带铁器与工具.只可捡拾


小弟去年就报名了,等着任老师点头呢[em04][em04][em04]
120#
发表于 2007-3-15 11:29:00 | 只看该作者
一壶的文章够我喝的,敢情您是研究古文的吧,受益。多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4-28 15:49 , Processed in 0.1004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