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求鉴] 齐家文化-刀、斧形器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3-4-20 11:17:3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2:05:11 | 只看该作者
扎西多吉 发表于 2013-4-20 10:48
此图红圈中间缺失部分不是侵蚀塌陷而是根据当时礼制磨去一块(代表此器物已曾为人所有,人故去之后磨去表 ...

谢谢师友的图文点评,学习了!
此图质变的解理态也为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2:09:10 | 只看该作者
远方玉客 发表于 2013-4-20 11:17
关注欣赏

谢谢师友关注、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3:32:56 | 只看该作者
扎西多吉 发表于 2013-4-20 06:51
1.通体浆壳自然包裹,边缘地带放大可见随形减缩;

此两件器物坑口会不会更靠西北?
人物形象分析怀疑恐非齐家,倒像是中东或者白人血统(新疆少数民族)?可否考虑“西王母”部落族系?


师友好,你的点评很有见解;1,此两件器物坑口会不会更靠西北?从玉质来讲祁连玉产于祁连山中,故称祁连玉,位于甘肃酒泉附近属于按产地讲,有中坝玉(乐都)、丹麻玉(湟中)、柴达木玉(海西
祁连玉

)等。按矿物成份、颜色变化分,以蛇纹石为主的称蛇纹玉,多呈暗绿、墨绿色,质地细腻,硬度较小;以闪透石、淡斜绿泥石为主组成的为软玉;以钙铝榴石、透辉石、斜长石等为主组成的有密玉、翠玉、白玉等。祁连玉呈各种绿色,有浅绿、翠绿、墨绿、白色及过滤色,结构致密、细微、色泽鲜丽、柔和,硬度4~7度。
此刀、斧形器经检测为透闪石成分玉,坑口更靠近西北,师友判断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3-4-20 13:44:36 | 只看该作者
寻古玉符号人 发表于 2013-4-20 13:32
此两件器物坑口会不会更靠西北?
人物形象分析怀疑恐非齐家,倒像是中东或者白人血统(新疆少数民族)? ...



那就更清楚了,
图内圈中应是包裹着干浆的硬质残留——个见好像细干黄土坑口祁连玉中多有此现象,其他玉种所见较少……
请参看小弟拙论(http://www.rn-hswh.com/bbs/thread-87345-1-3.html)中关于中国古代玉器演进的步骤图之3;

论述稚嫩,请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3:55:53 | 只看该作者
扎西多吉 发表于 2013-4-20 06:56
同意楼主意见,
并且孔中碱壳厚重?
请兄参考。

人物形象分析怀疑恐非齐家,倒像是中东或者白人血统(新疆少数民族)?可否考虑“西王母”部落族系?


师友点评也解我疑虑;刀斧形器自古为权力、财富的象征。斧形器的浮雕为男人打猎、劳作。
刀形器;女人怀抱猎物收获,从发型的飘逸,脚步的奔跑动态感很强。
女人收获可否证明女性的地位第一,可佐证母系社会的象征?“西王母”部落族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3:58:24 | 只看该作者
扎西多吉 发表于 2013-4-20 13:44
那就更清楚了,
图内圈中应是包裹着干浆的硬质残留——个见好像细干黄土坑口祁连玉中多有此现象,其他 ...

好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3-4-20 14:08:45 | 只看该作者
寻古玉符号人 发表于 2013-4-20 13:55
人物形象分析怀疑恐非齐家,倒像是中东或者白人血统(新疆少数民族)?可否考虑“西王母”部落族系?

西王母的形象从黄帝时代至周穆王都有典籍中的详细记载:

上古之时,黄帝(部落)讨伐蚩尤(部落)之暴时,蚩尤(部落)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
王母(母系氏族部落)即遣九天玄女(精于战术的母系氏族部落分支)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

黄帝遂克蚩尤于中冀。虞舜(部落)即位后,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环、白玉琯及地图,舜即将黄帝的九州扩大为十二州。

《山海经》“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
《史记·周本纪》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

……当然,上述种种考据都要立足于对于此器物工上自然态质变特征的判断正确与否。
请兄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4:09:12 | 只看该作者
扎西多吉 发表于 2013-4-20 13:44
那就更清楚了,
图内圈中应是包裹着干浆的硬质残留——个见好像细干黄土坑口祁连玉中多有此现象,其他 ...

哈哈,讨论还需建立在真品之上的,之所以不被认可还需工上自然态质变来辩证,刚又微图了几张照片发上来请师友在给把把关!

1.jpg (91.55 KB, 下载次数: 8)

1.jpg

2.jpg (106.73 KB, 下载次数: 9)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4:13:08 | 只看该作者
上细部图;

10.jpg (110.53 KB, 下载次数: 7)

10.jpg

11.jpg (116.73 KB, 下载次数: 5)

11.jpg

12.jpg (118.09 KB, 下载次数: 10)

12.jpg

13.jpg (113.46 KB, 下载次数: 9)

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23 19:38 , Processed in 0.0580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