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求鉴] 齐家文化-刀、斧形器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7:15:07 | 只看该作者
东青子 发表于 2013-4-19 16:46
大开门的假

大开门的假
是大开门的仿品,但是看看还蛮好的,玩的就是喜欢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7:27:55 | 只看该作者
捕风 发表于 2013-4-19 16:16
老杨兄说的很客观,菌丝什么的仅仅是个佐证,自然界10000多种真菌,无处不在。 ...

谢谢版主关注,希望能多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3-4-19 17:28:44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图已说明问题,减缩成弯弓形,自然状态下减缩,会是那种状态?此几件一时不明,还是建议先放一放,来年回头看。已有人为此损失了300多万,这是真人真事。作为红友,这里多说了几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7:32:40 | 只看该作者
不同的玉质、不同的坑口、不同的环境,古玉的表征不一。

15.jpg (104.74 KB, 下载次数: 6)

15.jpg

9.jpg (82.51 KB, 下载次数: 5)

9.jpg

12.jpg (113.75 KB, 下载次数: 4)

12.jpg

13.jpg (107.08 KB, 下载次数: 3)

13.jpg

1.jpg (75.35 KB, 下载次数: 7)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7:40:20 | 只看该作者
成都杨 发表于 2013-4-19 17:28
最后一图已说明问题,减缩成弯弓形,自然状态下减缩,会是那种状态?此几件一时不明,还是建议先放一放,来 ...

谢谢版主的诚心诚意,顺便说一下,有弯弓态为好态,地弯也好啊,另外我的这两件买时花了600元,就算买了的工艺品吧!真心感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7:45:3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师友们能在微痕图上给我指点迷津为盼,免得今后少走弯路,谢谢!

IMG_4036.JPG (58.42 KB, 下载次数: 5)

IMG_4036.JPG

6.jpg (54.14 KB, 下载次数: 9)

6.jpg

9.jpg (82.51 KB, 下载次数: 12)

9.jpg

12.jpg (113.75 KB, 下载次数: 7)

12.jpg

13.jpg (107.08 KB, 下载次数: 5)

13.jpg

15.jpg (104.74 KB, 下载次数: 6)

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3-4-20 06:5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扎西多吉 于 2013-4-20 06:57 编辑

1.通体浆壳自然包裹,边缘地带放大可见随形减缩;


2.坑口条件复杂,猜测初期为碱性水坑?后水位下降成细干黄土坑?
葬味(沙尘暴的那种味道,兄懂得)明显吗还是酸碱味?疑此面朝上,左边原色部分为残留?



3.沁与沁门关系符合逻辑;



4.净熟肥透;



5.此两件器物坑口会不会更靠西北?
人物形象分析怀疑恐非齐家,倒像是中东或者白人血统(新疆少数民族)?可否考虑“西王母”部落族系?



6.个见疑似细干黄土坑口祁连玉独有特征?



寻古兄好,
毕竟观图论物评错勿见怪啊,
个见请您参考。


恭喜好藏感谢分享。

200202sr1e03tenskgz3er.jpg (196.49 KB, 下载次数: 2)

200202sr1e03tenskgz3er.jpg

200233tt39t9dm0dxirxst.jpg (172.72 KB, 下载次数: 4)

200233tt39t9dm0dxirxst.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3-4-20 06:56:1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主意见,
并且孔中碱壳厚重?
请兄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8:42:33 | 只看该作者
此两件器物坑口会不会更靠西北?
人物形象分析怀疑恐非齐家,倒像是中东或者白人血统(新疆少数民族)?可否考虑“西王母”部落族系?

非齐家,可否考虑“西王母”部落族系 ,有新见解,好藏家不但收藏好、历史文化底蕴足。学习了!
谢谢扎西多吉友,点评精准到位,来任网学习老师的12字鉴真法宝及更加准确的微痕检测理论,真假难辨的时代更需要老师的微痕检测方面的利器才能辩真伪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3-4-20 10:48:47 | 只看该作者
寻古玉符号人 发表于 2013-4-20 08:42
此两件器物坑口会不会更靠西北?
人物形象分析怀疑恐非齐家,倒像是中东或者白人血统(新疆少数民族)?可 ...

此图红圈中间缺失部分不是侵蚀塌陷而是根据当时礼制磨去一块(代表此器物已曾为人所有,人故去之后磨去表示“缺憾”?之意)之后陪葬,
看图此处侵蚀自然;

两条绿线是深色裂沁的走势方向,
随形延伸左部掩藏在侵蚀之下应当属工上自然态质变特征;

请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8 23:58 , Processed in 0.0552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