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喋血文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析] 有点不同的良渚玉筒(P3、4有新图,P5有另外的惊讶)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12-5-11 09:0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独钓寒江 于 2012-5-11 09:02 编辑
喋血文明 发表于 2012-5-11 08:51
再怎么推出去,也不可能扇面在绝对的意义上越来越大啊。最多只会对周围产生挤出效应的略微增加啊 ...


这恐怕就是您所说的“车撞栏杆”了:高速行驶的车轮在路面上留下的,是与轮胎等宽的痕迹。要是在拐弯处跳出马路撞到护栏,横行的车轮使痕迹变宽之外,撞停处的动静也是最大的哦。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9:0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喋血文明 于 2012-5-11 09:07 编辑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5-11 09:00
这恐怕就是您所说的“车撞栏杆”了:高速行驶的车轮在路面上留下的,是与轮胎等宽的痕迹。要是在拐弯处跳 ...


    那种变宽是挤出、摩擦效应的增宽,你再仔细看那道痕,是这样的吗?尤其有趣的是,它居然不是直接上扬也不是向下突进更不是平推,而是先蹒跚受阻上扬再转下突进,同时在下突进中,向下突击过程显然轻松得多,同时痕面突然放大?最宽处比前面任何最宽处宽得多,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怎样才能合理解释呢?
133#
发表于 2012-5-11 09:18:03 | 只看该作者
喋血文明 发表于 2012-5-11 09:04
那种变宽是挤出、摩擦效应的增宽,你再仔细看那道痕,是这样的吗?尤其有趣的是,它居然不是直接上扬 ...

个人理解很简单:
1、这道工痕是意外出现的,手一滑,而已。
2、只有高速旋转的工具才能在“一滑的瞬间”产生那么多道螺旋纹。
3、这类螺旋纹不是“工上工”。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9:36: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喋血文明 于 2012-5-11 09:52 编辑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5-11 09:18
个人理解很简单:
1、这道工痕是意外出现的,手一滑,而已。
2、只有高速旋转的工具才能在“一滑的瞬间” ...


        那我也说说我的答案吧。
        1、这种工具是贝壳,贝壳锋利时,能刻动这类硬度5。0左右的东西没问题,但贝壳容易磨损。磨损钝化后就刻不动。
        2、贝壳刻玉石并不容易,做阴线时,必须非常用力,而且力惯工具尖端,否则容易折断工具本身,这种工具不易操作,必须力随工具而走线,所以良渚先民一般不轻易尝试直阴线。
        3、在形成这道痕的起点处,贝壳尖端已经钝化,所以玉工更加用力,但效果已经不佳,这时对于熟练的玉工来说,有所觉察所以为了保护工具斜进上翘,但力道并没有减退。于是形成了跳线起点那种艰难受阻上扬,坑洼不平,但宽度已经略微放大的痕迹。
       4、就在这时,贝壳尖端磨损折断,贝壳恢复了锋利——注意:折断后的贝壳更锋利,同时刃端放大。这时由于玉工并未明确觉察到折断,力道不减,于是才有了后面比较轻松、向下顺利突进、并突然放大的痕迹,直到与玉工发现收刀。
        以上就是我对这0.2-0.3毫米长的微痕形成的一个解释,全在一瞬间发生的事。
       仅供寒江兄及诸友参考。
       另:普通扇贝类贝壳的硬度就能达到3.5.特殊点的能达到可以想象,只要超过5.0,锋利的尖端对付5-6的硬度是半点问题都没有。


135#
发表于 2012-5-11 10:12:43 | 只看该作者
此琮多照片我反复看了丶按十二字法可断真丶是出在西北甘陕地区的宝物丶贺了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0:14:55 | 只看该作者
谷溪雨 发表于 2012-5-11 10:12
此琮多照片我反复看了丶按十二字法可断真丶是出在西北甘陕地区的宝物丶贺了 ...

        谢谷兄,陕甘区?何处此语?请兄详细道来,拜谢!
137#
发表于 2012-5-11 10:36:36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兄你好丶我朋友手中就有多件如你贴上材质不同型制的宝贝丶他们也是玩高古玉的老手丶我也是在结中学到的一点皮毛也
138#
发表于 2012-5-11 10:41:21 | 只看该作者
谷溪雨 发表于 2012-5-11 10:12
此琮多照片我反复看了丶按十二字法可断真丶是出在西北甘陕地区的宝物丶贺了 ...

谷老识宝,
正是此种器物的出现方位……
向您致敬!!!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0:48:33 | 只看该作者
谷溪雨 发表于 2012-5-11 10:36
文明兄你好丶我朋友手中就有多件如你贴上材质不同型制的宝贝丶他们也是玩高古玉的老手丶我也是在结中学到的 ...


       谢谷兄,我对这东西的认识又深一层。有可能是悄然出土,却世人未闻,我更要珍惜这段缘分了。
140#
发表于 2012-5-11 10:55:23 | 只看该作者
扎西友丶你好丶任网是个学习欢乐的自由天地丶我们能见到不能得到先祖的实物已是福分了丶有空让我朋友卜上些良渚照大家学习探讨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 08:18 , Processed in 0.0838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