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古玉玉表的自然脉象之见解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22:3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2235251304.jpg[/upload]
42#
发表于 2007-11-14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em02]
43#
发表于 2007-11-14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11-11 22:56:17的发言:

那么这两件脉象有什么相同点?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12255336901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12256887239.jpg[/upload]

1.两件均为红玉中那种典型的黄白玉料;

2.第二件玉料材质均匀,好于第一件。图中看不出有绺裂和明显的杂质。第一件长期蚀变后显现其原料的不均匀性和天然暗含的绺裂;

3.第一件属较深土层之物(但还到不了泛红山),其特点是更加熟透,更显厚重,且图中可见部分已有向油状物转变的倾向。蚀变凹凸较弱,沁色沿原绺裂和蚀变处较重。

第二件属浅土层之物,厚重感差得多。此种玉件,利用现在的黄白玉料制作再加酸洗仿表面蚀变的仿品较多。

4.在放大镜下观看第一件,两件的蚀变脉象应属于同一类。

    

 浅见。

44#
发表于 2007-11-14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4 14:06:36编辑过]
45#
发表于 2007-11-14 14:0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11-13 19:54:33的发言: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95489181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9543066777.jpg[/upload]

     以上几件说明,红玉经长期蚀变后充分显现出原玉料的内部结构和脉象。

46#
发表于 2007-11-14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11-13 19:59:18的发言: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958531839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200972771.jpg[/upload]

     以上几件说明,红玉经长期蚀变后充分显现出原玉料的内部结构和脉象。

47#
发表于 2007-11-14 14:0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11-13 21:16:19的发言: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2115482363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2116153488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2116587183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21172465681.jpg[/upload]

 以上几件说明,红玉经长期蚀变后充分显现出原玉料的内部结构和脉象。

48#
发表于 2007-11-14 14:12:00 | 只看该作者
团状脉纹是在高显下观查.方可区分真伪...团状脉纹.是一种自然界自然态的表象.万物自然界自然态变化是相通的

此象如同卫星上看地球的山川河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自然太在2007-11-14 13:52:34的发言:

1.两件均为红玉中那种典型的黄白玉料;

2.第二件玉料材质均匀,好于第一件。图中看不出有绺裂和明显的杂质。第一件长期蚀变后显现其原料的不均匀性和天然暗含的绺裂;

3.第一件属较深土层之物(但还到不了泛红山),其特点是更加熟透,更显厚重,且图中可见部分已有向油状物转变的倾向。蚀变凹凸较弱,沁色沿原绺裂和蚀变处较重。

第二件属浅土层之物,厚重感差得多。此种玉件,利用现在的黄白玉料制作再加酸洗仿表面蚀变的仿品较多。

4.在放大镜下观看第一件,两件的蚀变脉象应属于同一类。

    

 浅见。

分析的很到位!

5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00:08: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507484006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5081053505.jpg[/upload]
工上自然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5 0:09:20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2-22 17:28 , Processed in 0.0542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