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ongzh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文化古玉.转图----开门品的蚀痕[相+理]

[复制链接]
48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掌门人在2007-7-10 14:00:25的发言:
您喝茶.茶杯挂茶碱.是光处挂还是糟处挂呢?而杯糟面先存在还是茶碱先存在?

任先生自然态之法就是让大家观自然用自然

hongzhi要记住,,,,举一反三

非常有道理, 厚碱皮是留在糟面上的。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7-7-10 16:48:58编辑过]
482#
发表于 2007-7-10 14: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ngzhi在2007-7-10 14:02:20的发言:

同意您的观点,即:玉器的受沁部分与碱皮的包裹部分应该是重叠的。。。

难怪任老师说你特灵光.一点就通,但记住,经验来自千锤百炼.
483#
发表于 2007-7-10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红志;我看到北方再讨论碱壳问题.好多朋友很迷信碱壳.可是现在碱壳仿品很厉害,处了石头,还做到了琉利上了.其实碱壳在考古人员手里是可以轻轻敲掉的.
484#
发表于 2007-7-10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7-7-10 13:43:42的发言:

这种天然石料的变化是不能用来做古玉研究的材料的,它的变化是与古玉件的变化不一样的.只能做类似的参考.一句话古玉件从开始加工到出土就没有离开人.所以它形成了包浆这种重要成分.我认为包浆主导了古玉的变化.

包浆主导了古玉的变化再加一句出浆是因入沁所至.而受沁必质变.质变处易挂异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0 14:33:52编辑过]
485#
发表于 2007-7-10 14:22:00 | 只看该作者

任先生关于碱皮有详细理论

任先生建议我们三位关于碱皮将三人讨论贴另开贴让大家了解.不可因碱皮被误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0 14:31:11编辑过]
486#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14: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掌门人在2007-7-10 14:22:33的发言:
任先生建议我们三位老师关于碱皮将三人讨论贴另开贴让大家了解.不可因碱皮被误导

同意任老师的意见,如果碱皮弄通了,可以点醒那些迷信碱皮的人。。。

487#
发表于 2007-7-10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碱壳麻烦洪志开贴由网管粘过去

为保洪志此贴的统一性我们对话建议开贴后网管删除

488#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别介,这样才有意思,大家才能看到各种观点,才能认真分辨的。。。,您说呢?
489#
发表于 2007-7-10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好好

49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1 02:14 , Processed in 0.0507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