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ongzh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文化古玉.转图----开门品的蚀痕[相+理]

[复制链接]
431#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0:52: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33#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34#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35#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36#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37#
发表于 2007-7-8 11:2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ngzhi在2007-7-8 10:54:14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红志;这片红沁应该是被动过,但没有被盘过的。重沁,两色间的老熟是动时造成的。你说对吗。玉的本色在哪里。是那种色。请答题。[em01][em26]
438#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这件是馆藏,应该没被动过。沁色中看似重沁是对的,这样才有浓淡和晕散,另外玉皮是怎样形成的,我认为也就是沁老化了,把皮去掉,是有层次的,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玉的本色,您得找不泛白的地方。

439#
发表于 2007-7-8 15:1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ngzhi在2007-7-8 11:30:00的发言:

这件是馆藏,应该没被动过。沁色中看似重沁是对的,这样才有浓淡和晕散,另外玉皮是怎样形成的,我认为也就是沁老化了,把皮去掉,是有层次的,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玉的本色,您得找不泛白的地方。

和您的意见基本一致,原来在表面有一层包浆的皮壳或叫浆皮,文物人员在清理时触动了重沁处,使其有了扩散,两红之间处就是扩散造成的,而且重沁处原本是应该有点炸和虚浮状的[层次感],在一触摸后变成实而平。

不知说的对否。

440#
发表于 2007-7-8 17:58: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边口与残坑为自然态团状脉型解理.熟边有渐变.

hongzhi

[em27][em27][em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1 17:44 , Processed in 0.0503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