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件是馆藏,应该没被动过。沁色中看似重沁是对的,这样才有浓淡和晕散,另外玉皮是怎样形成的,我认为也就是沁老化了,把皮去掉,是有层次的,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玉的本色,您得找不泛白的地方。
和您的意见基本一致,原来在表面有一层包浆的皮壳或叫浆皮,文物人员在清理时触动了重沁处,使其有了扩散,两红之间处就是扩散造成的,而且重沁处原本是应该有点炸和虚浮状的[层次感],在一触摸后变成实而平。
不知说的对否。
边口与残坑为自然态团状脉型解理.熟边有渐变.
hongzhi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1 17:44 , Processed in 0.0503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